论文摘要
本论文讨论农村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就是把包括农业自然生产条件、地理区位、交通通讯等因素看作发展经济的一种重要资本,研究贫困现象与地理区位、环境条件约束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贫困问题的解读和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的梳理,提出分析贫困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框架,并采用定量方法评估贫困、收入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解决三个问题:(1)在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体制背景下,自然地理环境对于贫困的制约程度有多深?(2)在特定的区域内,众多地理环境条件中哪些因素具有更显著的影响力?其作用的方式怎样?(3)扶贫开发的措施能够通过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约束?论文通过分析气候、地形、土地与土壤、水资源、自然灾害等主要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区位、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环境退化和社会发展其他因素等人文环境因素对贫困产生的影响,从人文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视角讨论贫困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核心问题——地理环境是农村贫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确立地理环境贫困效应的分析框架,以此来解释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为了检证论文提出的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观点,本文选择了地理环境复杂、贫困面较大的甘肃省为例,确定了自然条件和区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以及26个自变量,运用Panel Data模型,分别对51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发生率与地理环境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土地资源条件、旅游矿产等其他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自然灾害以及地形条件都不同程度地约束县域内农业经济发展和贫困发生率的有效降低。但是,通过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和优良的政策体系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完全或部分消除一些资源约束下产生的贫困,并且效果十分显著。基于对甘肃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回归分析,结合“整村推进”反贫困模式的实践经验,论文继而讨论了甘肃近年来通过改善地理环境条件缓解贫困的成功经验,为甘肃省全面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贫困1 地理环境2 贫困2.1 贫困2.2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3 贫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 拟解决的问题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1 查阅文献资料,选定论文主题3.2 提出理论分析框架3.3 选定实证研究区域,建立数据库3.4 设计分析指标,进行回归分析3.5 实证分析4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5 主要创新与不足第二章 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综述第一节 贫困标准和程度的测定1 贫困标准的测定2 贫困程度的测定第二节 对贫困成因的经济学解读1 马尔萨斯:“贫民自身是贫困的原因”理论2 马克思:“制度是贫困的根源”理论3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4 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5 莱宾斯坦:“临界最小努力”理论6 缪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7 阿玛蒂亚·森:“权利贫困”理论第三节 对贫困成因的地理学解读1 地理环境决定论2 可能论(又称或然论)3 适应论(又称调整论)4 协调论5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6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四节 反贫困的基本理论和模式1 罗森斯坦—罗丹:平衡增长模式2 罗斯托:经济成长模式3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式4 钱纳里:发展模型5 赫希曼:不平衡增长模式6 佩鲁:发展极理论7 舒尔茨: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反贫困战略模式8 缪尔达尔:综合反贫困理论模式9 反贫困的其它理论和模式第五节 中国的反贫困模式研究1 国内学者的研究2 国外学者的研究3 对相关研究的梳理与评论第六节 本章的结论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分析框架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阻力作用1 气候2 地形3 土地与土壤4 水资源5 矿产资源6 其它自然地理条件7 自然灾害第二节 人文环境的阻力作用1 经济区位2 基础设施3 产业结构4 环境退化5 社会发展其他因素第三节 贫困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第四节 地理环境贫困效应的分析框架:地理环境的阻力作用系统第四章 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实证分析-以甘肃为例第一节 甘肃农村地区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1 自然环境条件约束2 水资源条件约束3 地理区位、交通与通讯条件约束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模型1 Panel Data模型2 数据2.1 研究区域的确定2.2 回归分析的指标选取2.3 数据来源2.4 数据基本特征第三节 基于地理环境约束下的贫困问题研究—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实证分析1 纯粹自然环境模型1.1 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因变量1.2 以贫困率为因变量2 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地理环境效应模型2.1 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因变量的模型2.2 以贫困率为因变量的模型3 小结3.1 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约束3.2 土地资源条件约束3.3 其它资源条件约束3.4 地理区位与交通条件约束3.5 自然灾害约束3.6 地形条件约束第五章 甘肃“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基于地理环境约束视角第一节 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与扶贫模式1 中国贫困特征1.1 区域特征1.2 民族特征1.3 社会特征1.4 不稳定特征1.5 经济结构特征2 中国反贫困战略发展历程第二节 地理学视角下的农村扶贫模式1 温饱工程:改良恶劣的农业生产环境条件2 扶贫贴息贷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农村交通通讯条件3 以工代赈:加强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 异地移民开发:彻底脱离自然条件严酷、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地区4.1 政府建立移民基地4.2 就地移民安置5 国际机构在中国的扶贫:结合改善生产条件约束和挖掘贫困农民发展潜力的多方位发展第三节 甘肃“整村推进”扶贫模式1 整村推进思路的理论分析1.1 整村推进实施的地理环境基础1.2 参与式整村推进的核心基础2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的基本特点2.1 能够更准确地瞄准贫困群体2.2 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2.3 以参与式为主理念,有效的调动了扶贫主体的积极性2.4 强调资源整合2.5 强调人力资本的培育2.6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水平3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的试验效果3.1 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3.2 贫困村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3.3 一村一品的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3.4 以科技增收为主的能力建设得到普遍加强3.5 以参与式为主的组织形成,有效的调动了扶贫主体的积极性3.6 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有了新的突破参考文献附件: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致谢附录: 标准正态分布的函数数值表附图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地理环境约束论文; 农村贫困论文; 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论文; 反贫困模式论文; 整村推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