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实行村民自治以后,乡村矛盾日益显性化,乡村关系一度紧张、失调。为此乡村关系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学者们主要进行了文本研究,对乡村关系做了静态的类型学划分。在社会的转型时期,以免除农业税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标志的新政策,为乡村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变量,为乡村关系的调整赢得一个新的历史拐点。本文以山东省S镇为个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主要探索乡镇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文中以乡镇干部“包村”这一具体事件进行切入,通过考察乡镇干部“包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历时性动态地揭示乡村关系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通过对比免除农业税前后干部“包村”的不同,具体阐释乡村关系的转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乡村关系正经历着从“管治”到“服务”的变化,一种良性互动的乡村关系已初现端倪。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一 导论(一)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二) 若干概念的界定(三) 研究的现状(四) 研究的方法及资料来源(五) S镇的基本情况二、“包村”的由来(一) 解放前的农村工作队(二) 建国后至文革前的农村工作队(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工作队三、免除农业税前的干部“包村”(一) 税费重压下关于“包村”干部的制度规定1. 选拔标准——“狠”人当道2. 具体职责——“包村”干部的三座大山3. 考核办法与奖惩措施——以罚为主(二) “包村”干部的具体工作“讨人嫌”1. “包村”干部忙收税(费)2. 计划生育,谁的错3. 软硬两手保稳定四、免除农业税后的干部“包村”(一) 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包村”干部的制度规定1. 选拔标准——能人为主2. 具体职责——兼顾农民需求3. 考核与奖惩——群众参与(二) “包村”干部的工作受到群众认可1. “包村”干部帮致富2. 文化下乡3. 民主,为了谁(三) 服务——新形势下的乡村关系五、乡村关系的转型与走向(一) 乡村关系转型的表现1. 选拔标准的转变2. 考核办法的转变3. 工作内容的转变4. 农民评价的转变(二) 乡村关系转型的动因1. 从汲取到输出2. 从管理到参与3. 从臣民到公民4. 从服从到合作参考文献后记(一)后记(二)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社会转型论文; 乡村关系论文; 管治论文; 服务论文;
从管治到服务:乡村关系的转型 ——以免除农业税前后S镇乡镇干部“包村”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