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制转型期反垄断问题研究

中国体制转型期反垄断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反垄断是市场经济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即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反垄断的指向主要不是市场竞争而衍生的经济垄断,而是由于制度惯性、路径依赖、改革不彻底等原因形成的各种垄断,如政府规制过度,地方保护主义等。垄断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降低了经济效率,而且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根基——公平竞争,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目前,我国一方面集中垄断不足,同时行政垄断过度,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如何打破行政垄断和国内的过度竞争和过剩局面,进而形成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是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个突出任务。鉴于我国目前对垄断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研究,而且在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上,因为目标的指向不尽相同,无法效仿,所以有必要对我国转型期的反垄断进行专门研究。中国关于垄断与竞争的研究,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与西方经济学家不尽相同。改革之前的垄断与竞争说,主要是沿袭原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体系和观点,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揭示垄断资本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对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把垄断与竞争范畴放在经济运行的框架内加以研究则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1985年以后,随着西方产业组织学在中国的引进传播,从经济运行角度研究垄断与竞争为题在我国逐渐兴盛起来,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借鉴吸收了一部分产业组织学的内容和方法,如蒋学模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986年版)就专门设了一章“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竞争与垄断”。谷书堂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1990年版)也大量讨论了竞争与垄断问题,但这些研究成果毕竟不是研究竞争与垄断问题的专著,而只是庞大研究体系的一个章节。龚维敬的《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1991年版),刘涤源等著的《垄断价格机理研究》(1995年版),这些著作是系统研究竞争与垄断问题的专著,但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竞争与垄断,而不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竞争和垄断。1988年出版的胡汝银的专著《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完全以中国经济的竞争与垄断为研究对象。1989年出版的邹东涛和杨秋宝的专著《经济竞争论》,1991年出版的肖炼的专著《协同竞争论》,则专门研究了我国的竞争理论与实践。1999年出版的刘树杰主编的《垄断性产业价格改革》则是从价格角度实证研究了垄断性产业的现状和改革措施。1999年出版的戚聿东的专著《中国现代垄断经济研究》,以中国垄断现象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垄断理论、实践及其改革和政策。在法学界,也出现了一些从法律角度研究规范竞争和反垄断立法的著作和论文,如王晓晔的《企业合并中的反垄断问题》,曹士兵的《反垄断立法研究》,孔祥俊的《反垄断法原理》等。还有一批研究中国产业组织的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关于垄断与竞争的一般概述
  • (一) 垄断的判定及评价
  • (二) 竞争的判定及作用
  • (三) 垄断与竞争的矛盾运动
  • 二、体制转型与反垄断
  • (一) 计划经济是垄断经济
  • (二)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 (三) 打破垄断,建立竞争制度,是体制转换的本质要义
  • 三、体制转型期垄断面面观
  • (一) 行政垄断普遍存在
  • (二) 经济垄断初现端倪
  • 四、垄断产生的原因及经济后果
  • (一) 垄断成因的系统分析
  • (二) 垄断的消极后果
  • 五、当前反垄断的困境与求解路径
  • (一) 转型期反垄断的历程及成就
  • (二) 问题与困难
  • (三) 解决办法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中国体制转型期反垄断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