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皮层-皮层下、基底节-丘脑及脑桥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并根据瘫痪程度进行分级。于入院3天内同时行SSR、SEP及MEP检查,并对三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上肢SSR波幅降低,健及患侧下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SR异常率以皮层-皮层下组最高,基底节-丘脑组次之,脑桥组最低;(2)SSR异常率高及波形缺失者,患者肢体瘫痪、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日常生活能力低。SSR异常及波形缺失与瘫痪程度、MESSS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而潜伏期延长、波幅低与瘫痪程度、MESSS及BI评分无关。(3)与正常值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健、患侧N13、N20潜伏期及CCT均明显延长。SEP异常率以基底节-丘脑区最高,皮层-皮层下次之,脑桥组最低,且异常SEP多或全部位于患侧。(4)SEP各指标(N13、N20、CCT)与是否有浅感觉障碍无关。(5)SEP异常率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SEP异常与神经功能缺损间呈正相关。CCT延长与瘫痪程度、MESSS及BI评分间无相关性。N20波形缺失或显示不清者,肢体瘫痪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N20波形缺失或显示不清与肢体瘫痪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日常生活能力呈负相关。(6)病变部位不同,MEP的异常率不同。MEP异常率以脑桥组最高(85.7%),基底节-丘脑组次之(66.7%),皮层-皮层下组最低(63.0%)。(7)MEP异常与病理征间无相关性(r=-0.005,p=0.962)。(8)MEP异常和MEP波形缺失时,患者肢体瘫痪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日常生活能力差,与瘫痪程度、MESSS评分间具有正相关性,与BI评分具有负相关性,而皮质潜伏期和CMCT延长并不意味着患者病情严重。结论(1)急性脑梗塞后可出现交感神经反射活动的抑制。SSR检测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脑梗死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并对患者亚临床下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具有早期的诊断价值。(2)SSR异常及波形缺失反映了运动功能受损情况。(3)SEP体现了中枢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无感觉缺失体征的脑梗死患者,可出现SEP异常,提示感觉通路有亚临床的损害。体感诱发电位对发现亚临床下微小梗死灶较CT或MRI更敏感。(4)SEP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神经受损情况,并在预测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有重要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5)MEP主要反映锥体束的功能状态,故凡是影响到运动中枢和运动传导通路部位的梗死,患者MEP异常率高。MEP缺失有时并不代表锥体束完全阻滞,故MEP缺失时,病理征可表现为阴性。(6)MEP检查对判断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MEP的异常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轻重。MEP可定量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损情况,并作为运动功能恢复的早期预测指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急性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的全程管理[J]. 名医 2019(12)
- [2].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J]. 名医 2020(01)
- [3].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J]. 名医 2020(02)
- [4].人性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06)
- [5].阿加曲班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08)
- [6].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1)
- [7].应用血小板参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早期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6)
- [8].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3)
- [9].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 2020(04)
- [10].三项实验室指标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的价值[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7)
- [11].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继发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16)
- [12].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9(06)
- [1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J]. 吉林医学 2019(07)
- [14].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17)
- [1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24)
- [1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8)
- [17].急性脑梗死治疗研究概述[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35)
- [18].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现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13)
- [19].急性脑梗死在神经重症模式下治疗的临床评价[J]. 吉林医学 2018(07)
- [20].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入院前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8(04)
- [2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评价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6(05)
- [22].穴位注射红花黄色素治疗亚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11)
- [2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7(01)
- [24].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临床效果[J]. 江苏医药 2017(03)
- [25].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04)
- [26].胞二磷胆碱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1)
- [27].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综述[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3)
- [28].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0)
- [29].浅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22)
- [3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河北医学 2017(01)
标签:脑梗死论文;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论文; 体感诱发电位论文; 运动诱发电位论文; 自主神经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