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阿南—阿北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发育特征与岩性地层油气藏预测

二连盆地阿南—阿北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发育特征与岩性地层油气藏预测

论文题目: 二连盆地阿南—阿北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发育特征与岩性地层油气藏预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构造地质学

作者: 马立桥

导师: 杨树锋,陈汉林,钱奕中

关键词: 二连盆地,阿南阿北凹陷,层序地层学,岩性地层油气藏,沉积体系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岩性地层油气藏在我国陆上油气储量和产量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层序地层学是该领域勘探研究的核心理论、技术之一。阿南-阿北凹陷位于内蒙古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东部,构造圈闭已基本钻探完毕,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今后的主要勘探目标。为了解决制约油气勘探的地层格架不清、沉积体系分布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不清等问题,论文利用区域地质、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以层序地层理论为指导,结合本区地质特点,建立了南北凹陷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完成了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发育特征与岩性地层油气藏预测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建立了阿南-阿北凹陷全区等时性地层格架,在下白垩统阿尔善组和腾格尔组,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查明了沉积体系分布,建立了阿南—阿北凹陷阿尔善组和腾格尔组的层序发育模式。提出阿南-阿北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形成、发育受构造运动、母岩区性质、气候控制的“三元控制论”,其中构造运动最为重要。识别出火山喷发相和火山溢流相、湖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浊积扇相等2种火山岩相、5种沉积相、14种沉积亚相和25种沉积微相。提出蒙古林砾岩主要沉积物源来自南部安山岩火山台地,而非来自北部;京特乌拉阿四段为浅湖三角洲前缘沉积而非河流相沉积的认识。指出本区层序、体系域的发育与油气富集的关系:即以层序界面为中心,老层序高位末期和新层序低位和水进体系域早期形成的砂体油气最富集,指出近岸水下扇扇中相带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浊积砂体是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储集体。建立了岩性地层油气成藏模式并预测其分布区带,给出了进一步勘探的方法律议。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由来及研究目的

1.2 研究区概况

1.2.1 研究区范围

1.2.2 地层发育及主要含油气层系

1.2.3 勘探程度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层序地层研究进展

1.3.1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内涵

1.3.2 层序地层学发展阶段

1.3.3 层序地层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3.4 陆相层序地层学主要分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5 层序地层学发展方向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二章 阿南-阿北凹陷构造演化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2.1 中生代以来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2.1.1 中生代蒙古褶皱带形成及早、中侏罗世山间盆地发育阶段

2.1.2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裂谷发育阶段

2.1.3 晚白垩世-现今裂谷衰减消亡阶段

2.2 下白垩统构造格局

2.2.1 主要构造带划分

2.2.2 平面构造格局

2.3 主要断裂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第三章 阿南-阿北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发育特征

3.1 阿南-阿北凹陷主要目的层系等时性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3.1.1 层序划分对比原则

3.1.2 野外露头剖面层序及古生物特征

3.1.3 单井层序划分方法及层序发育特征

3.1.4 全区地震-钻井联合层序对比分析

3.2 等时格架下主要目的层段地层分布特征

3.2.1 阿尔善组阿三段(LST+HST)地层分布特征

3.2.2 阿尔善组阿四段(HST)地层分布特征

3.2.3 腾格尔组腾一下段(LST)地层分布特征

3.2.4 腾格尔组腾一上段(TST+HST)地层分布特征

第四章 层序格架下主要沉积体系及砂体分布特点

4.1 沉积体系研究方法

4.2 沉积相和主要砂体类型

4.2.1 近岸水下扇相及扇中砂体

4.2.2 扇三角洲相及前缘砂体

4.2.3 浊积扇相及中扇砂体

4.2.4 湖相及其滨浅湖滩坝砂体

4.3 火山喷发及火山溢流相

4.4 层序格架下主要沉积体系分布及演化特点

4.4.1 单井沉积相分析

4.4.2 主要沉积体系分布特征

4.4.3 主要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规律

第五章 层序格架下主要储层类型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5.1 主要储层类型

5.1.1 砂岩储层

5.1.2 砾岩储层

5.1.3 安山岩储层

5.1.4 哈南古潜山凝灰岩储层

5.2 阿南-阿北凹陷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5.3 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气性的四性关系研究

5.4 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5.4.1 阿四段有利储集相带

5.4.2 腾一段有利储集相带

第六章 岩性地层油气藏预测

6.1 油气藏分类与主控因素分析

6.1.1 阿南-阿北凹陷油气藏分类

6.1.2 油气藏分布规律

6.1.3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6.2 岩性地层油气藏模式构建

6.3 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分布带预测

6.3.1 第Ⅰ、Ⅱ区带为岩性地层油气藏最有利勘探区带

6.3.2 第Ⅲ区带为岩性地层油气藏较有利勘探区带

6.3.3 第Ⅳ区带为基岩内幕及基岩淋滤地层油气藏扩边区带

6.3.4 勘探建议

第七章 断陷层序发育的“三元控制论”探讨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8-01

参考文献

  • [1].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勘探理论与实践[D]. 易士威.成都理工大学2006
  • [2].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对沉积和岩性地层圈闭的控制作用[D]. 王颖.石油大学(北京)2005
  • [3].坳陷湖盆缓坡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岩性地层圈闭有利区带预测[D]. 黄兴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4].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岩性地层圈闭识别[D]. 徐文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 [5].柴达木盆地柴西南三维区岩性地层圈闭识别技术研究[D]. 陈海清.中国海洋大学2010
  • [6].岩性地层油气藏储层地球物理响应与勘探原理[D]. 赵一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 [7].辽河滩海地区古近系储层特征与岩性地层圈闭评价预测[D]. 周宗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 [8].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岩性地层圈闭发育规律及有利区预测[D]. 张利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 [9].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三维地质模型及岩性地层气藏预测[D]. 王建强.吉林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隐蔽油气藏研究[D]. 石兰亭.成都理工大学2012
  • [2].二连盆地含油断陷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区带与成藏机制研究[D]. 王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 [3].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勘探[D]. 谭荣.成都理工大学2002
  • [4].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岩性地层圈闭识别[D]. 徐文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 [5].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及其对比研究[D]. 任战利.西北大学1998
  • [6].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D]. 李新虎.西安科技大学2008

标签:;  ;  ;  ;  ;  

二连盆地阿南—阿北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发育特征与岩性地层油气藏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