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特尔公司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赵鑫[1](2020)在《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异常迫切。为了应对这种需求,我国自2014年起成立了数量众多、总规模庞大的政府投资基金。希望通过政府投资基金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各自优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起兼容宏观战略目标和微观效率机制的投资策略体系,并完善相应的财政支持机制,以最小化政府干预的成本,最大化政府投资基金的干预收益,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和经济效应。而以往的研究或偏重于宏观战略的探讨、或偏重于微观效果的分析,缺乏宏观目标与微观机制相融合的分析视角。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的研究,将财政的宏观策略目标与基金的微观效率目标相统一,建立起目标清晰、路径明确的投资策略和财政支持体系,为更好的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进行一些有益探索。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正是因为市场失灵的存在,才需要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纠正市场失灵。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更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形成合力,突破关键领域的发展瓶颈。政府投资基金则是将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基金运作中,要实现宏观战略与微观效率的兼顾,就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投资策略体系,而这一策略体系要得到有效的执行,离不开完善的财政支持机制。本文从投资方向、投资方式和投资时点三个维度构建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模型,并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有力的印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美国经验的深入对比分析,指出财政支持机制是保证投资策略能够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而这方面也正是中国政府投资基金面临的短板,急需完善相关机制。结合理论、实证和美国经验的分析,本文对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基金、财政支持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并对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通过投入产出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方向策略的有效性。即政府投资基金应该以纠正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为宏观策略目标,投资于带动效应强、市场失灵显着、社会综合收益高的产业。实证分析显示,政府投资基金对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产业进行投资后,切实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并且这种促进效用是其他财政支出方式所不具有的。2、通过分阶段、分行业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方式策略的有效性。即政府投资基金在政府干预成本低、社会总收益高的领域,应该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干预成本高、社会总收益高的领域,应该采取间接投资的方式。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投资基金采取间接投资方式取得的效果更好,尤其是混合所有制的管理人具有最优的投资效果,应给予重点支持。3、通过分阶段效果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时点策略的有效性。即财政应在经济实现低水平均衡后加强对政府投资基金的资本和机制支持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基金的积极投资带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实现低水平均衡后,政府投资基金对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都更显着。4、通过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三维度投资策略的合理性,并指出财政支持机制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成功经验和A基金的失败教训,验证了遵循本文所提出的投资策略,是实现政府投资基金宏观战略目标和微观效率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两只基金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指出财政支持机制是保证投资策略能够得以切实执行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建立了兼容宏观战略与微观效率的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体系。2、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策略体系的合理性、可行性,为财政创新投入方式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撑。3、从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的高度,提出了系统性完善财政支持机制、优化投资策略的政策建议。
柯秀绵[2](2020)在《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有力途径。对于农业生产、农副产品等企业来说,借助电子商务这个新兴的领域,实现“互联网+”是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如何进入“互联网+”这个领域,如何开拓,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如何借助自身的优势和外部的条件,改善自身的劣势,避开外部的威胁,保持健康快速发展,以实现战略目标,促进企业与世界接轨,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当前,农副产品电子商务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基于此,本文以XS农副产品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收集、阅读、整理等方式,实地调查法及深度访谈等方法,运用PEST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了农副产品电子商务行业宏观环境,同时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的行业竞争力。另外,通过内部环境分析,对XS农副产品公司当前企业的运营现状,如资产资源、财务状况、物流建设、人力资源及电商运营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根据XS农副产品公司内外部环境,通过SWOT分析对XS农副产品公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四种备选发展战略(即: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利用QSPM矩阵进行量化评价,采用相对客观的权重评分和吸引力评分,最终选择得分最高的ST战略为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的最优发展战略,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该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保障性措施。本文希望以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发展为借鉴,为我国广大农产品公司发展电子商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如何服务现代化农业事业提供参考价值。
魏雨岚[3](2018)在《轻资产公司资本运营绩效评价研究 ——以英特尔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使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如何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持久的增长动力是公司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生产经营之外,资本运营也为公司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资本运营不仅仅是对公司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战略决策,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获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之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根据麦肯锡公司提出的“轻资产”模式,一些公司进行了战略转型并取得成功,随后便有很多企业纷纷效仿,向成功企业进行学习。轻资产公司利用无形资产产生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实现投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所以,研究轻资产公司的资本运营可以对今后公司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也为其他处于战略转型的公司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根据对资本运营的理论分析和对已有文献成果的研究,通过对资本运营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归纳出适合轻资产公司的资本运营方式。然后结合轻资产公司本身的特征,包括其资产结构,财务特性和盈利模式等,从而选择合适的指标对其资本运营绩效进行评价。在此次研究中,本文选取了轻资产公司的代表英特尔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可以从扩张型和收缩型资本运营这两种方式对其进行研究。研究中可以看出,英特尔在近些年遇到危机和挑战的时候,不断的进行资本运营,从而保持自身的霸主地位。正是因为明确的战略意图和合适的资本运营方式,使得英特尔一直处于领先状态。本文通过对英特尔公司的研究最终总结出如何选择合适公司发展的资本运营方式,这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研究成果,为其他公司提供参考,使公司在未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蓝莹[4](2016)在《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速度加快,企业处于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以其所处的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处于同一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群体通过协同运营完成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活动,企业之间协调合作、相互制约、互利共赢,在共同创造与分享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对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研究较少,对某一特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研究则更少。因此,本文对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及其成员企业间的协同演化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商业生态系统及其演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首先对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进行理论分析,主要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及动力。接着选取PC商业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其演化:(1)定性角度主要分析PC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和演化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异、保留、竞合、选择的驱动下,PC商业生态系统经历了由形成阶段以IBM公司为骨干企业的“单核”系统,成长阶段以IBM公司、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为骨干企业的“三核”系统,到成熟、更新阶段以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为骨干企业的“双核”系统的演化过程;(2)定量角度主要分析PC商业生态系统企业间的协同演化,从战略协同、技术协同和产品协同三方面探讨企业间的协同关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衡量企业间协同的效果,结果表明,PC商业生态系统企业间的协同程度不同。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PC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及动力,构建其形成、成长、成熟和更新四个阶段主体结构的模型图,提出从变异、保留、选择和竞合四个角度分析其演化的动力,有助于全面认识各类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特征和规律。(2)基于PC商业生态系统成员企业的销售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PC商业生态系统企业间协同演化的效果,为其他商业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分析提供借鉴。
胡志刚[5](2015)在《B2B企业品牌建设策略分析 ——以A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市场上,商业上的竞争已经逐渐从技术、产品、价格、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竞争转变为以品牌为主的竞争。B2B企业的传统营销模式是以关系管理为着手点,但是基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得B2B行业的营销模式逐渐开始关注品牌建设。从目前的很多实践实例表明,B2B行业中品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品牌建设能够获取客户的忠诚度,据此来推动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增长。因此,品牌建设的成功及其运作成为当前B2B企业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战略。如今,B2B企业在我国品牌竞争压力巨大,对B2B企业的品牌建设进行研究非常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以A公司作为B2B企业的一个代表,对A公司的品牌建设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进行了阐述,并对品牌建设和B2B营销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运用PEST工具对A公司的宏观经营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B2B企业的品牌及其价值,还对国内外B2B企业品牌建设状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目前国内B2B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目前比较成功的B2B企业intel和lycra企业品牌建设过程,并得出了有益的启示;最后,提出了A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基于市场营销策略对品牌化模式进行了选择,并规划了品牌管理,通过品牌整合了营销传播策略,并提出了A公司进行品牌化建设的保障措施,分别从调整公司组织架构、建立品牌危机应急机制、需求战略合作伙伴实施品牌联合三个方面进行保障。本文追踪了品牌建设以及B2B企业的基本状况,基于学以致用和服务于实践的基本原则,希望本研究能够对A公司品牌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帮助。
尔顿,王旭[6](2014)在《进化的芯》文中研究指明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一段名为"桌面进化史1980—2014"的视频,很符合我们这部分内容的立意,只可惜我无法将其"转帖"到杂志这种平面印刷物上。最开始的画面是一个稍显繁乱的办公桌面,居中一台IBM PC(第一台个人电脑的造型),旁边摆放着电话、计算器、传真机、地球仪、台历、词典、报刊杂志以及剪刀、胶水、透明胶等杂七杂八的物品,墙上还挂着相框、便签栏、信箱以及通讯录等物品……这段视频的内容就是随着年代的推进,桌面及墙上的物品越来越少,纷纷变成某种应用程序的图标钻进了电脑里,当然电脑的造型也从古朴的IBM PC逐渐演变为苹果MacBook的模样,最终桌面上除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之外,只剩下一部智能手机和一副墨镜。
范岗[7](2014)在《英特尔的封装及测试服务外包提供商的选择与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半导体技术也是发展迅速,经济的全球化更使得半导体企业之间的差距也不断在缩小,随之而来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企业在探索新的蓝海的同时,更向服务外包的服务提供商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半导体集成设备制造商来说,迅速而有效地选择和评价服务外包的服务提供商尤其关键,这也是制约企业持续、高效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深入探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半导体企业服务提供商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运用的研究,除此之外还要概括具体的服务提供商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对服务提供商选择与评价模式的方法以及手段,给半导体企业的封装和测试生产服务提供商的选择与评价谋求了一个互利共赢的模式。而且在彻底解决服务提供商评价问题的前提下,明确了如何对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本文将半导体的龙头企业英特尔,作为分析事件的案例,通过对英特尔企业供应商的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彻底分析企业内部的评价指标体系,深刻研究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准则,从而解决企业的选择与评价问题。总结英特尔公司的服务提供商管理经验,阐述其具体的实践操作。
郭锦川[8](2013)在《基于最大化的平台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革命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使原先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多元化、柔性化(定制)生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创新,以及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带来的需求变化,使得新的行业和大量的新产品不断出现。与以往的情况相比,这就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和变化要求行业内新的产品市场从初始到成熟的速度比以往要迅速得多。企业如何才能加速自身的产品市场从初始的、不完全的市场快速向成熟的市场转变。其次,由于产品技术的深入、扩散和衍生导致分工的细化和重构,企业生产的产品可能与其他企业生产的组件和相关产品息息相关。同时,消费者群体的需求也不断细分,这就使消费者从购买产品到购买产品集合(包括服务)转变。因此,企业在自身产品的使用、销售、定价、收费和升级等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其他相关企业的影响。那么,企业如何处理与这些相关企业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则是企业通过平台功能来尝试解决的。以平台为中心的多边市场在经济体中逐渐显露并不断增加其比重。许多学者及时关注了这一新的课题。基于网络外部性的研究是最初的研究视角,继而多边市场的收费也成为重要的切入点。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比较零散,往往是对于某些案例的较为孤立的分析。本文认为,从行业的中观层次考察以平台为中心的多边市场较为恰当。多边平台的主要参与者大多在行业的产品市场之内,对于其中的企业而言,它必然与其产品的相关组件、产品、服务等的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发生关系。同时,由于平台内消费者所购买或者消费往往是一个产品集合,还需要对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集合内的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在这个前提背景下,本文从以平台为中心的多边市场出发,讨论平台结构中平台的功能及企业相应的行为策略。行业内的企业和企业群体采用平台策略,可以实现如下功能。在对外方面,是新出现的产品市场从不成熟向成熟市场转变的要求。市场的成熟程度和相应交易费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基础设施。由于新兴行业和高科技行业的特点,其层出不穷的创新和专业性,对于行业或者新的产品市场的行业基础设施提出很高的要求,相应的基础设施如果不到位,就会出现瓶颈问题。企业采取以平台为中心的多边结构,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对内方面,由于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多样化和更深层次的需求,往往需要多个产品组合在一起才能较好的实现消费者需求。这就将相关的产品生产企业相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么,采用平台结构,不但可以便于组合和生产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或者产品集合,还可以通过以平台为核心变革原有的价格体系和收费方式,以便更好的处理平台内各企业的利润分配。同时,针对产品消费的长期性和多层次性,采用平台结构收费才能更好的区分不同消费者的效用,从而更好的为不同消费者提供适当的服务,同时也有利于相关的服务企业的收费分成。在宏观层次,技术进步和市场的飞速发展使企业环境与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快速变化,平台结构也会在这个背景下相应变迁。不断出现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持续推动原有的产品市场产生复杂的变化。一方面,随着行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积累,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原有的产品不断加深认识。对于生产者而言,产品可以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对于消费者,随着产品性能的提高,可以不断发现产品的新的用途,并对产品提出新的要求。由此,产品的平台体系和其问产品结构更加成熟,交易成本不断降低,因而产品价格不断下降,性能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技术和创新也可能创造出新的需求,在原有的平台体系上新的产品,新的平台随之出现。新的平台可能开拓新的市场,也可能挤占原有的平台市场份额。原来的平台结构中的领导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将不断丢失原有市场份额,被新的平台领导者代替。
《个人电脑》编辑部[9](2012)在《商务专刊——承前启后,蓄势待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注并熟知业界发展的读者对于英特尔Tick-Tock(嘀嗒),又称钟摆节奏肯定是耳熟能详。夸张点说,这个在2006年问世的战略,与指导业界发展数十年的摩尔定律在过去几年对于整个PC产业发展的影响已经称得上是并驾齐驱。按照这一节奏,英特尔准时推出了采用22纳米制造工艺,代号为IvyBridge的新一代处理器——第三代英特尔智能酷睿处理器。随着计算平台的更替,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用产品也在进行着更新换代。从商用办公环境来看,IvyBridge无疑将成为未来两年主流的商用计算平台,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台式机产品,都将从IvyBridge的诸多新特性中获益。除此以外,在显示、打印以及网络技术方面,都可以看到诸多新应用在逐步被用户采用。为了让您在商用产品采购中有更多的参考,我们在商务专刊中针对计算平台、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云计算、显示设备、打印设备以及网络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希望在您制定采购计划时能够有所帮助。
鄢显俊[10](2010)在《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文中认为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产业革命,它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美国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造着人类社会。就技术和社会互动的角度观察,在美国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展开的过程,美国社会为信息技术革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经由信息技术革命“重塑”的当代资本主义被称为信息资本主义,在其形成过程中诞生了信息垄断,它指独占信息核心技术的信息产业垄断资本、凭借其市场权力,滥用知识产权以攫取高额利润而实施的一种垄断,是当今资本主义微观经济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现象,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它鞭辟入里的解剖将为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一扇独特的“视窗”。信息垄断起源于信息经济形成和信息产业勃兴的20世纪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信息垄断的实质是对知识的垄断,其表现形式是垄断IT核心技术。信息垄断的发展史也就是全球计算机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和CPU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的发家史,其产业代表是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结成的Wintel联盟。而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所造成的影响逐渐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它有可能成为信息时代美国控制互联网“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信息垄断生态环境模型”揭示了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它由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产品基础和法律环境三大要素构成。信息垄断厂商熟练地运用法律策略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业策略打压竞争并侵害消费者。为此,它遭遇了美欧日韩各国频频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信息垄断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对抗自己的“内生反对力量”。这就是“自由软件”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开源软件”运动。前者坚决反对微软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软件”制度,堪称“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空想社会主义。后者试图探索一条“自由软件”商业化运作的道路,而且获得成功,这是理想妥协于现实的必然结果。信息垄断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信息时代的特殊体现。任由信息垄断泛滥将对经济公正乃至社会公正产生重大危害。而且,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强大的“战略武器”,信息垄断还能够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利益之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除了信息垄断这一微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外,还表现在中观和宏观的其他所有领域,在信息技术范式的“重塑”下,信息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表现为“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除此,“数字鸿沟”代表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探讨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测度方法和量化表现,将更有助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内在规律以及所蕴藏的危机。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信息时代最复杂的“两制”关系,其特征可用:“共时态并存中的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信息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生紧密联系和互动,这种复杂关系的演进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促使这种错综复杂关系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日愈全球化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动能所致,这是马克思早年所指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诸多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依旧。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两大本质特征仍旧如故,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即商品生产无所不在;第二,社会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榨取剩余价值。综合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必须看到,“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强调了不同社会生产方式更替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总之,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有长足的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变化本身。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变迁历程。运用ORBICOM提供的测量方法,通过多维度量化考察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它与信息资本主义的差距及中国的追赶特点。可以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中超常规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应对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典型代表的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的国策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英特尔公司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特尔公司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主题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一般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研究 |
1.2.2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研究 |
1.2.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与产业政策 |
1.2.4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与技术经济 |
1.2.5 政府投资基金与财政支持机制 |
1.2.6 文献评述 |
1.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 |
1.3.1 市场失灵理论 |
1.3.2 财政相关理论 |
1.3.3 政府失灵及委托代理理论 |
1.3.4 政策性金融理论 |
1.3.5 理论评述 |
1.4 主要概念界定 |
1.4.1 政府投资基金的概念 |
1.4.2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概念 |
1.4.3 财政支持机制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方法 |
1.6 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
1.6.1 本文的创新 |
1.6.2 存在的不足 |
2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分析 |
2.1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设立情况 |
2.1.1 我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总量及结构情况 |
2.1.2 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及分类情况 |
2.2 财政对政府投资基金的支持机制现状 |
2.2.1 财政对政府投资基金的出资支持 |
2.2.2 其他配套支持机制 |
2.2.3 政府投资基金相关支持部门现状 |
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三维度分析 |
3.1 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
3.1.1 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的宏观策略模型 |
3.1.2 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的微观机制模型 |
3.1.3 投资方向的宏观策略内涵 |
3.1.4 投资方向的微观策略内涵 |
3.2 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 |
3.2.1 投资方式的模型构建 |
3.2.2 投资方式的宏观策略内涵 |
3.2.3 投资方式的微观策略内涵 |
3.3 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 |
3.3.1 不同水平生产模型的构建 |
3.3.2 宏观策略层面的投资时点内涵 |
3.3.3 微观策略层面的投资时点内涵 |
3.3.4 低水平经济均衡的判断依据 |
4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实证分析 |
4.1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分析 |
4.1.1 高带动效应产业分析 |
4.1.2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方向的特点分析 |
4.1.3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方向的宏观效果分析 |
4.2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分析 |
4.2.1 数据的分类处理 |
4.2.2 模型与变量设置 |
4.2.3 回归结果 |
4.2.4 对回归结果的分析 |
4.3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分析 |
4.3.1 对经济均衡水平的研判 |
4.3.2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时点的微观效果分析 |
4.3.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时点的宏观效果分析 |
4.4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效果评价的案例分析 |
4.4.1 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成功案例分析 |
4.4.2 基金的失败案例分析 |
4.4.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效果评价 |
4.5 财政支持机制对投资策略的影响分析 |
4.5.1 财政支持机制影响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
4.5.2 财政支持机制影响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 |
4.5.3 财政相关机制变化影响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 |
4.5.4 财政的公共性是投资策略得以切实执行的机制保障 |
4.5.5 财政的资本动员机制是提升投资策略效果的物质保障 |
5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经验借鉴 |
5.1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分析 |
5.1.1 DARPA计划的投资方向 |
5.1.2 SBIC计划的投资方向 |
5.2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分析 |
5.2.1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间接投资策略 |
5.2.2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直接投资策略 |
5.3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分析 |
5.3.1 美国经济达到低水平均衡的宏观指标 |
5.3.2 美国经济达到低水平均衡的产业结构指标 |
5.4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监管与支持机制分析 |
5.4.1 DARPA计划及其监管与支持机制 |
5.4.2 SBIC计划及其监管与支持机制 |
5.5 中美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对比分析 |
5.5.1 中美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相同点 |
5.5.2 中美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支持机制的不同点 |
5.6 美国经验对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借鉴意义 |
5.6.1 投资于市场失灵明显并且社会综合收益高的领域 |
5.6.2 提高财政资金投入强度并实现差异化出资安排 |
5.6.3 采取信息成本最低的投资方式 |
5.6.4 在经济实现低水平均衡后才进行大规模投资 |
5.6.5 建立完善的基金支持机制 |
6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及财政支持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6.1 政府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
6.1.1 投资方向不当导致投资策略执行偏差 |
6.1.2 直接投资方式占比过高与成功经验不符 |
6.1.3 基金部门化和同质化降低了投资策略的有效性 |
6.1.4 单只基金规模过大造成忽视投资策略经济性的压力 |
6.2 财政支持机制存在的问题 |
6.2.1 相关配套支持机制的碎片化 |
6.2.2 资本动员机制缺乏稳定性和带动性 |
6.2.3 缺乏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 |
6.3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
6.3.1 转轨中部门和局部利益尾大不掉导致战略扭曲 |
6.3.2 深化财政制度改革不到位 |
6.3.3 基金预算绩效管理措施不到位 |
6.3.4 基金立法不健全且执行机构缺失 |
7 完善财政支持机制优化投资策略的思路与建议 |
7.1 以现代财政制度为统领建立通盘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 |
7.2 以财政全域治理理念建立常态化的财政支持机制 |
7.2.1 建立现代政府投资基金预算制度 |
7.2.2 加强财政对政府投资基金的差异化投入力度 |
7.2.3 落实财政绩效管理机制 |
7.2.4 理顺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关系 |
7.3 由财政部牵头建立政府投资基金监管体系 |
7.3.1 部际协调监管模式 |
7.3.2 组建政策性金融监管委员会模式 |
7.3.3 建立统一规范的基金管理制度 |
7.4 优化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 |
7.4.1 细分与整合现有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
7.4.2 缩小单只基金的资金管理规模 |
7.4.3 降低国家级基金直接投资方式的比重 |
7.4.4 改变部门各自为政的基金设立方式 |
7.4.5 动态优化掌握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 |
7.5 建立科技银行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
7.6 加强政府投资基金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 |
7.6.1 加强制度统筹协调 |
7.6.2 加强政策执行协调 |
7.6.3 加强人员交流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2)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访谈调查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副产品 |
2.1.2 电子商务 |
2.1.3 电子商务模式 |
2.1.4 战略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SWOT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PEST分析法 |
2.2.4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矩阵) |
第3章 XS农副产品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XS农副产品公司宏观环境分析(PEST) |
3.1.1 政策因素 |
3.1.2 经济因素 |
3.1.3 社会因素 |
3.1.4 技术因素 |
3.2 国内农副产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
3.2.1 行业发展现状 |
3.2.2 市场规模 |
3.2.3 行业竞争环境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3 XS农副产品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3.1 XS农副产品公司概况 |
3.3.2 XS农副产品公司主营业务与营收情况 |
3.3.3 XS农副产品公司现有资源状况 |
3.4 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
3.4.1 发展现状 |
3.4.2 存在问题 |
第4章 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分析和选择 |
4.1 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发展的SWOT分析 |
4.1.1 优势分析 |
4.1.2 劣势分析 |
4.1.3 机会分析 |
4.1.4 威胁分析 |
4.2 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的战略选择 |
4.3 运用QSPM矩阵评价与选择 |
4.4 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目标 |
第5章 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战略的实施和保障措施 |
5.1 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战略的实施 |
5.1.1 降低配送成本,提升配送时效,增加消费便利性 |
5.1.2 发展冷链物流和区块链溯源系统,保证食品安全性 |
5.1.3 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通线上线下通道,提升消费体验 |
5.2 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战略的保障措施 |
5.2.1 积极开展消费者调研工作 |
5.2.2 寻求组建战略联盟 |
5.2.3 管理者思想的转变与提升 |
5.2.4 优化和创新业务流程和工作制度 |
5.2.5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 |
5.2.6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问卷调查 |
附录 B 战略选择吸引力分值评分结果 |
个人简历 |
(3)轻资产公司资本运营绩效评价研究 ——以英特尔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资本运营 |
二、资本运营方式 |
三、轻资产运营模式 |
四、资本运营绩效评价 |
五、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案例研究法 |
三、事件研究法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轻资产公司资本运营绩效评价 |
第一节 轻资产公司的特点 |
第二节 轻资产公司资本运营方式 |
一、扩张型资本运营方式及特点 |
二、收缩型资本运营方式及特点 |
三、整合型资本运营方式及特点 |
第三节 轻资产公司资本运营绩效评价指标 |
一、财务绩效评价 |
二、市场绩效评价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英特尔公司资本运营方式分析 |
第一节 英特尔公司简介 |
第二节 英特尔公司轻资产运营 |
第三节 英特尔公司资本运营方式分析 |
一、扩张型资本运营 |
二、收缩型资本运营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英特尔公司资本运营绩效评价 |
第一节 财务绩效评价 |
一、盈利能力 |
二、偿债能力 |
三、运营能力 |
四、成长能力 |
第二节 市场绩效评价 |
一、超额收益率 |
二、累计超额收益率 |
第三节 英特尔公司资本运营的成功经验 |
一、公司有准确的战略规划 |
二、公司能抓住合适的发展契机 |
三、公司能选择合适自身的资本运营方式 |
四、公司能利用资本运营建立技术壁垒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2 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研究现状 |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2章 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理论分析 |
2.1 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 |
2.1.1 自然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及动力 |
2.1.2 自然生态系统种间关系 |
2.2 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 |
2.2.1 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 |
2.2.2 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 |
2.3 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与自然生态系统演化的比较 |
2.3.1 共性 |
2.3.2 区别 |
2.4 商业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理 |
2.4.1 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间的协同演化 |
2.4.2 商业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PC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及动力分析 |
3.1 PC商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
3.2 PC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 |
3.2.1 形成阶段的“单核”商业生态系统 |
3.2.2 成长阶段的“三核”商业生态系统 |
3.2.3 成熟阶段的“双核”商业生态系统 |
3.2.4 更新阶段的PC商业生态系统 |
3.3 PC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动力 |
3.3.1 变异驱动 |
3.3.2 保留驱动 |
3.3.3 选择驱动 |
3.3.4 竞合驱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PC商业生态系统企业间协同演化分析 |
4.1 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间的协同关系 |
4.2 PC商业生态系统中骨干企业间的协同 |
4.2.1 微软与英特尔的战略协同 |
4.2.2 微软与英特尔的技术协同 |
4.2.3 微软与英特尔的产品协同 |
4.3 PC商业生态系统中骨干企业与主宰企业之间的协同 |
4.3.1 形成阶段骨干企业与主宰企业的协同 |
4.3.2 成长阶段骨干企业与主宰企业的协同 |
4.3.3 成熟阶段骨干企业与主宰企业的协同 |
4.3.4 更新阶段骨干企业与主宰企业的协同 |
4.4 PC商业生态系统企业间协同的效果 |
4.4.1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引入 |
4.4.2 灰色斜率关联度的计算及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B2B企业品牌建设策略分析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解析 |
2.1 品牌相关概念 |
2.1.1 品牌建设相关概念 |
2.1.2 品牌建设的主要内容 |
2.1.3 品牌建设的作用 |
2.1.4 品牌建设的阶段 |
2.2 B2B营销 |
2.2.1 B2B概念 |
2.2.2 B2B模式 |
2.2.3 B2B企业特点 |
2.2.4 B2B与B2C的区别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
3.1 PEST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技术环境分析 |
3.1.4 社会环境分析 |
3.2 B2B企业品牌及价值 |
3.3 国内外B2B企业网络营销和品牌状况 |
3.3.1 国内B2B企业品牌状况 |
3.3.2 国外B2B企业品牌状况 |
3.3.3 国内B2B企业品牌存在的问题 |
3.4 A公司概况 |
3.4.1 公司背景 |
3.4.2 公司组织结构 |
3.5 公司品牌建设现状 |
3.5.1 品牌定位 |
3.5.2 品牌组织结构 |
3.5.3 品牌传播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B2B企业品牌建设成功案例分析 |
4.1 INTEL品牌建设案例 |
4.1.1 INTEL公司简介 |
4.1.2 INTEL公司品牌建设过程简述 |
4.1.3 INTEL公司品牌建设的有益启示 |
4.2 杜邦莱卡(LYCRA)品牌建设案例 |
4.2.1 杜邦公司简介 |
4.2.2 杜邦公司品牌建设的过程简述 |
4.2.3 杜邦公司品牌建设的有益启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公司品牌建设实施策略 |
5.1 市场营销策略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 |
5.1.3 品牌定位 |
5.2 品牌化模式选择 |
5.2.1 品牌化模式类型 |
5.2.2 品牌化模式选择 |
5.3 品牌建设规划 |
5.3.1 标志设计 |
5.3.2 品牌形象设计 |
5.3.3 品牌文化建设 |
5.4 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
5.4.1 扩大品牌知名度 |
5.4.2 建立品牌可信度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A公司品牌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优化品牌管理组织 |
6.1.1 组织机构设置 |
6.1.2 跨部门协调运作 |
6.2 建立品牌危机应急机制 |
6.3 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实施品牌联合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进化的芯(论文提纲范文)
线索一:核心技术始终是商用PC发展的源动力 |
线索二:瘦身节能一直是商用PC进化的主旋律 |
线索三:应用需求才是商用PC进化的风向标 |
(7)英特尔的封装及测试服务外包提供商的选择与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提出问题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和主体结构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2.1 服务外包的原因与优势 |
2.2 服务提供商的开发 |
2.3 服务提供商的选择 |
2.4 服务提供商的评价 |
2.4.1 评价的意义 |
2.4.2 评价的步骤研究 |
2.4.3 评价的指标研究 |
第三章 英特尔公司封装与测试外包的现状及挑战 |
3.1 英特尔封装测试外包现状 |
3.2 问题的SWOT分析 |
3.3 挑战与措施 |
第四章 健全完善公司的服务提供商评价指标体系 |
4.1 服务提供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 服务外包的服务提供商评价指标的评分规则 |
4.3 服务提供商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五章 服务外包提供商的评估 |
5.1 服务外包的服务提供商的评分 |
5.2 相关服务提供商的确定 |
5.3 实证评估 |
第六章 服务提供商的管理与措施 |
6.1 审核公司对服务提供商定期的质量体系 |
6.2 对服务提供商的评价与激励体系 |
6.2.1 考核服务提供商主要指标 |
6.2.2 对服务提供商的激励 |
6.3 供应商关系管理体系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最大化的平台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基本概念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视角 |
1.5 本文结构与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外部性的研究 |
2.2 双边市场研究 |
2.3 结论 |
3 平台与行业基础设施 |
3.1 基础设施的层次 |
3.2 行业的基础设施的发展 |
3.3 平台企业与行业基础设施 |
4 平台的产品结构和价格体系 |
4.1 平台内的产品结构 |
4.2 平台内产品的价格体系和收费结构 |
5 平台结构的变迁 |
5.1 平台结构的变化 |
5.2 平台中产品创新的理论 |
5.3 企业在平台变迁中的分析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10)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一、问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 |
(一) 问题的缘起 |
(二) 研究的意义 |
(三) 研究的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及内涵 |
(二) 信息技术革命促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
(三) 垄断理论的争鸣及信息产业的垄断现象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 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革命 |
(二) 信息化、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 |
(三) 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与信息垄断 |
四、研究的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
(一) 研究的难点 |
(二)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历史原因 |
一、信息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科技-产业革命 |
二、信息技术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基于SST理论的分析 |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
一、信息垄断前史——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萌芽 |
二、信息垄断的萌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迅速发展阶段 |
三、信息垄断的形成与发展——信息经济基本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
第二章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及"另类信息垄断" |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Wintel联盟" |
一、何谓Wintel联盟 |
二、信息垄断暨Wintel联盟的特征 |
第二节 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 |
一、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的含义 |
二、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变革 |
第三章 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 |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信息产业及其加速度规律 |
一、"摩尔定理"(Moore's law)揭示信息产业的加速度规律 |
二、"摩尔定理"(Moore's law)对信息垄断的意义 |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产品基础:信息产品的诸多特性 |
一、信息产品的生产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 |
二、信息产品能够对用户产生极强的"锁定"(Lock-in)效应 |
三、信息产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
四、信息产品具有"网络效应" |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法律环境:严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
一、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简介 |
二、美国在全世界率先开启对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先河 |
第四章 信息垄断厂商的市场策略及其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 |
第一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法律策略:用"知识产权的大棒"维护垄断 |
一、计算机软件保护肇始之作:盖茨"致计算机爱好者的公开信" |
二、专利权从来都是英特尔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 |
三、微软的全球反盗版行动 |
第二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商业策略:"知识霸权"主宰下的赢家通吃 |
一、"捆绑"(Bundling)策略 |
二、OEM策略 |
三、"歧视性价格"策略 |
四、"标准战争" |
第三节 信息垄断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魔道相长的激烈对抗 |
一、美国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微软、英特尔遭遇的反垄断调查及诉讼 |
二、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针对微软、英特尔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 |
第五章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本质及危害 |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 |
一、"自由软件"运动: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的空想社会主义 |
二、从"自由软件"到"开源软件"的嬗变:自由精神如何不被商业湮灭 |
第二节 "开源软件"对微软垄断的挑战及微软的应对 |
一、"万圣节文档":微软内部机密备忘录 |
二、"开源软件"反抗微软垄断的苦斗及初现的曙光 |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本质及危害 |
一、信息垄断的本质 |
二、信息垄断的危害 |
第六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及其新型的两极分化 |
第一节 信息技术范式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 |
一、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转型 |
二、信息技术范式框架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创造性破坏"的一般描述 |
三、信息资本主义新变化种种:"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 |
第二节 信息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数字鸿沟" |
一、"数字鸿沟"及其测量模型 |
二、信息资本主义"数字鸿沟"的种种量化表现 |
三、各国"信息状态"暨"数字鸿沟"的演进比较 |
第七章 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一节 共时态并存中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的"两制"关系 |
一、"两制"关系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A-B(1975-1979) |
二、"两制"关系深入、全面且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B-E(1992-2008)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
一、中国特色信息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
二、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信息化的综合比较 |
三、信息化进程中的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三节 当代中国应对信息技术革命挑战的方略 |
一、创新型国家与与国家创新体系 |
二、中国特色的主创新道路及国家创新体系 |
结束语 |
一、全文总结 |
二、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英特尔公司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研究[D]. 赵鑫.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11)
- [2]XS农副产品公司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D]. 柯秀绵. 华侨大学, 2020(12)
- [3]轻资产公司资本运营绩效评价研究 ——以英特尔公司为例[D]. 魏雨岚.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8(12)
- [4]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研究[D]. 蓝莹.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3)
- [5]B2B企业品牌建设策略分析 ——以A公司为例[D]. 胡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6]进化的芯[J]. 尔顿,王旭. 个人电脑, 2014(10)
- [7]英特尔的封装及测试服务外包提供商的选择与评价体系研究[D]. 范岗.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8]基于最大化的平台功能研究[D]. 郭锦川.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2)
- [9]商务专刊——承前启后,蓄势待发[J]. 《个人电脑》编辑部. 个人电脑, 2012(06)
- [10]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 鄢显俊. 云南大学,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