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缘分观念的质化研究

大学生缘分观念的质化研究

论文摘要

“缘分”的观念千百年来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心里,它与人们的道德、人际交往、家庭伦理密切联系在一起,内化到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当中,深刻得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极为复杂的本土文化现象,也是中国人社会取向的重要方面。“缘分”对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影响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也无法比拟的。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里面提到,统治中国人的三大女神——面子、命运和恩德,而命运观、宿命观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体现,即为“缘分”。即使是处于现代化冲击之下逐渐蜕变中的中国社会,也依然弥漫着“缘”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缘的观念最早始于何时,已渺不可考。但其明显形成,应当可以追溯到西汉前后。佛教之“因缘果报”之说,经过世俗化与功利化以后,可能是缘分观念的主要源头。以往有关“缘分”的相关研究,主要局限文史哲范围内,以叙述说理的综述方式进行探讨,且研究多以思辨为主。到20世纪70年代,关于缘的心理学实证研究开始出现,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也很快,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但是,大多数实证研究也是尝试性的,探讨的内涵既缺乏深度,也漫无系统,系统性的质化研究仍然缺乏。本文尝试从心理学角度,结合社会学等诸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质化的研究方法,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缘分”的内涵以及当代大学生对“缘分”的看法,从而尝试提出当代大学生“缘分”的心理理论。最后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当代大学生仍然持有“缘分”的观念,只是在内涵上已经不同于传统中国人。2、大学生所谓的“缘分”,更多的将其视为人际间一种难以解释或言传的契合状态,或是视为促成契合状态的各项因素的一种奇妙而难得的组合。3、当代大学生更多得将“缘分”视为一种正向或正性的概念,只用来指代人际关系的契合状态或促进此种状态的未明因素。也就是说,缘就是指“良缘”或“善缘”,而无所谓“孽缘”或“凶缘”。4、对于现在大学生而言,同学朋友关系也与恋爱关系一样,仅是一种无法归因于具体或明显的因素的难以解释的人际关系,对于有血缘基础的人际关系,一般都直接归因于具体或明显的因素,而不将其归因于比较抽象的缘或缘分。5、虽然大学生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之一,但缘分的观念对于他们人与人初识历程仍然有其影响力。即一旦有了“有缘”的感受之后,经由正向的催化作用,初识的历程即会自连续累积的渐进效果,转换成不连续的陡增效果。6、个案研究中换位研究方法的运用是合理的,研究者身份的处理也是恰当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1 选题意义
  • 1.1 有利于更好得描述、解析、预测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
  • 1.2 有利于更好得建构和完善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 1.3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保持和继承民族文化精华,实现民族自觉
  • 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2.1 缘的语义分析
  • 2.2 缘分观念产生的社会根源
  • 2.3 近年来有关缘分观念的研究
  • 2.4 目前研究的不足
  • 3 问题提出
  • 3.1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3.2 本研究的方法、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
  • 第二部分 大学生缘分观念的质化研究
  • 1 大学生"缘分"的内隐观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方法
  • 1.2.1 被试
  • 1.2.2 研究设计
  • 1.2.3 施测
  • 1.3 资料处理
  • 1.4 结果与讨论
  • 2 缘分观念的开放式问卷调查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2.1 被试
  • 2.2.2 研究材料
  • 2.3 结果与分析
  • 3 个案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被试
  • 3.2.2 主试
  • 3.2.3 任务
  • 3.2.4 施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被试主诉
  • 3.3.2 主试分析
  • 3.3.3 被试分析
  • 第三部分 总结
  • 1 总讨论
  • 1.1 当代大学生对缘分的理解
  • 1.2 当代大学生对缘分的态度
  • 1.3 有关研究者身份的讨论
  • 2 创新
  • 3 困难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大学生缘分观念的质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