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ICU重症患者的影响

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ICU重症患者的影响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院北京102200

【摘要】目的:对重症症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营养代谢状况、留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ICU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重症患者61例按照1:1的设计随即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肠外营养治疗组(PN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小时开始给予EN或PN支持治疗,于住院当日及住院一周分别检测各项营养状态指标,进行APACHEII评分,同时对患者留住ICU时间及临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一周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及体质量指数(BMI)均较入院当天下降(p<0.05),EN组入院一周的前白蛋白(PA)较入院当天有明显升高(p<0.05),PN组入院一周的前白蛋白(PA)与入院当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血清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及体质量指数(BMI)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留住ICU时间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低于PN组(p<0.01);两组患者入院一周APACHEII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EN组APACHEII评分下降幅度显著低于PN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更加有效的改善ICU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ICU留住时间,降低其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改善预后。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患者;影响

【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73-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危重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而ICU重症患者由于严重感染、创伤或应激时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降低、生命器官系统功能损害,病死率增加[1],因此,对于危重患者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是很重要的,临床营养支持根据营养供给途径分为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不仅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改善和维持危重患者营养最符合生理、最经济的措施[2]。本研究旨在比较EN和PN疗法对重症患者营养代谢状况、留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评价EN和PN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入我院ICU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⑴符合ICU收治标准的重症患者;⑵胃肠道功能适合随机选择EN或PN治疗且年龄在45~76岁之间者;⑶平均动脉压>65mmHg,心率<120次∕分,呼吸<30次∕分,体温<38.5℃,血氧饱和度>90%,动脉氧分压>60mmHg;⑷排除近期消化系统疾病。排除标准:⑴年龄小于45岁或大于76岁;⑵胃肠功能不能耐受肠内营养治疗者;⑶生命体征不平稳或多脏器功能障碍者;⑷拒绝参加研究者。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上述标准共筛选患者70例,其中9例因中途自动出院或死亡退出研究,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共61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6.13±9.45岁,EN组共3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65.30±8.97)岁;PN组共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62.27±7.34)岁。按照1:1的设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EN组31例,PN组30例。

1.2方法

1.2.1一般资料采集

记录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主要疾病种类,血氧饱和度和动脉氧分压,常规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1.2.2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同时加予EN或PN支持治疗。

EN组:入院后24小时生命体征平稳时通过鼻胃管用营养泵鼻饲EN液,采取24小时持续匀速输入,速度在30~100ml∕h,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营养液温度维持在38~40℃,避免冷刺激造成肠蠕动亢进引起痉挛性腹痛或腹泻发生,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以防反流,输注结束后维持此体位30~60分钟。营养液用纽迪西亚公司生产的适合重症患者的预消化配方、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百普利(SP,500kal∕500ml∕瓶),每500ml含蛋白质20g,脂肪8.5g,碳水化合物88g,微量元素和矿物质15种,维生素16种。喂养目标按照“允许性低热卡”原则,即20~25kal∕kg∕d,以所需全量的1∕4开始,每天以1∕4递增至全量,不足部分由PN补充,一周达到完全EN。

PN组:入院24小时后生命体征平稳时通过锁骨下中心静脉给予PN,PN液组成由葡萄糖、氨基酸、中长链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要素组成,电解质按照出入平衡供给。PN中热氮比为100~150:1,糖脂比为60:40或50:50,葡萄糖:胰岛素=4~5:1。

1.3观察指标

1.3.1营养指标的测定

采用国际标准的仪器和方法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BMI:体质量(Kg)∕身高(m2),入院当天及入院后一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系列采用美国BeckmancoulterAU2700全自动生化仪液态酶法检测,血红蛋白采用美国PentraMS60血常规仪检测。

1.3.2临床指标的观察

记录留住ICU时间、观察胃潴留、腹泻、吸入性肺炎、应激性溃疡、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数据正态分布情况,计量资料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Wi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线资料

两组患者中,EN组共3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65.30±8.97)岁;PN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62.27±7.34)岁。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及入院一周营养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一周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及体质量指数均较入院当天下降(p<0.05);EN组入院一周的前白蛋白(PA)较入院当天有明显升高(p<0.05),PN组入院一周的前白蛋白(PA)与入院当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血清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及体重指数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PN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两组患者留住ICU时间比较

EN组患者留住ICU的时间平均为(13.8±4.5)天。PN组患者留住ICU的时间平均为(17.1±5.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营养支持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选择入院后24小时开始营养支持,且要求:首先,患者平均动脉压>70mmHg,HR<120次/分,以保证内脏器官有足够的血流灌注;其次,患者呼吸<30次∕分,血氧饱和度>90%,动脉氧分压>60mmHg,组织氧和应满足氧消耗的最低水平,使得物质代谢能够在有氧的环境中进行,提高代谢效率;再者,患者体温<38.5℃,因为强烈的炎症反应加剧机体组织的分解和功能障碍,而此时营养底物的过渡补充不但会加重器官代谢的负担,而且可能通过增加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而恶化炎症反应。一般来讲,重症患者只要发病后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同时胃肠功能恢复,无出血、腹泻等禁忌症,即可进行EN支持治疗,并遵循从少到多、由慢到快、由稀到浓循序渐进的喂养原则,实施过程中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本研究表明EN组肠源性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比PN组低(p<0.01),这也降低了患者留住ICU的时间(p<0.05),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II评分比较也显示,EN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PN组(p<0.05),提示EN支持治疗在改善重症患者预后方面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EN比PN更能改善ICU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其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改善预后,减少ICU的留住时间,具备符合生理、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等优点。在ICU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情况,掌握好适应症,及时合理的采用EN支持治疗,可更加有效的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临床转归。当然,在ICU中,原发病症的处理及有效的多脏器功能支持仍然是首要的和重要的,否则,紧靠营养支持和营养素的药理作用难以获得预期效果,更不能改变重症的发展和进程。

参考文献

[1]杜传敏.ICU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关系.吉林医学,2010,31(27):4697

[2]陈亚涛.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2006,26(12):57

标签:;  ;  ;  

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ICU重症患者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