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癫、狂属于中医精神情志疾病范畴,二者虽有不同,但常被并称。中医学对其认识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并形成了独特的病因病机、发病、预防、治疗的理论体系及宝贵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现代数理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探求中医学对于癫狂病因病机认识的历史源流及证治规律,并尝试着从气机升降出入角度阐述癫狂因机与治疗规律,期望为现代精神病临床有效的防治癫狂提供借鉴及由此获取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研究运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古代文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历代医家关于癫狂的论述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系统分析癫狂的病名沿革、症候、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诸多方面,力求从整体上认识癫狂辨证论治的发展规律,为临床辨治及今后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文献研究分两部分:1.癫狂发展简史结合不同年代的历史特点,对癫狂的发展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研究分为先秦、秦汉、魏至宋、金元、明清几个时段。先秦时期对癫狂就有十分丰富的认识,包含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等;魏至宋时期对癫狂的分类较以前进一步,症状的认识逐步丰富,且在病因、病机的认识上有所发展,在治疗的方法上有较大进步;金元时期名医辈出,医家们在前人的理论指导下对临床症状、病因、病机、治疗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与发挥,特别是在“痰”“火”致病的认识上有所突破与创建,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明代将千年来辨别不清的癫狂痫分开,清代则形成了较完善的癫狂辨证论治体系,使中医对癫狂的认识趋于完臻。2.癫狂古代文献研究从癫、狂两方面,详细地探讨了中医学对癫狂的命名、症状特点、病因病机、治疗、预后等各个方面的认识。2.1癫癫字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从历代对其症状学的描述来看,涵盖了现代精神病学中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抑郁症),癔病,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在病因病机上,秦汉时期主要强调先天因素,外邪时令,血虚气少等;魏至宋时期仍强调风邪外袭,人体气血虚弱或阴阳失调,此外对七情损伤有所认识;金元时期一改过去强调外邪为患的主体认识,重点强调情志为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火”“痰”扰心闭窍学说及证治理论;明清时期则重点强调诸邪合并的病理趋向,包括痰气郁结,痰火挟杂,寒痰凝结,风痰上扰,气滞血瘀诸方面。在治疗上,有针刺、灸法、方药及情志疗法。2.2狂狂字最早见于殷末的《尚书·微子》中,从历代对其症状学的描述来看,涵盖了现代精神病学中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躁狂症),癔病、急性应激障碍等。在病因病机上,秦汉时期主要强调七情损伤,外邪时令,阴阳气失调(阳盛气逆,阳虚气弱)等;魏至宋强调风邪外袭,七情损伤,伤寒发狂,热毒发狂等;金元时期对前人理论进行了继承与发挥,强调火热,痰浊,血瘀,寒凝等内生邪气,并创立了治狂效验名方;明清时期强调诸邪杂合致病的特点,包括火热攻心,痰火扰心,阴寒内凝,气滞血瘀等方面。在治疗方面,有针刺、灸法、方药及情志疗法。第二部分统计研究运用现代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古代治疗癫、狂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从中找出癫狂病因、病机、证治与方药的内在联系,揭示其防治规律,以指导临床。研究分为三部分:1.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在中医方药文献研究中的应用从中医文献研究中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的必要性、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的设计技术与应用、本课题数理统计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三方面进行阐述,为利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癫狂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技术支持。2.设计研究对象为上至《黄帝内经》,下至民国的医籍文献,设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后,收集治疗“癫”的方剂334首,治疗“狂”的方剂391首,按不同历史年代,划分为三个研究阶段:宋以前、金元明、清代。利用Epidata3.1软件建立癫、狂两个数据库,导入SPSS 13.0统计软件,分别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挖掘方药中的信息与规律,全面而客观地阐释古代癫狂因机证治的规律。3.结果3.1癫通过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推断出宋以前医家认为癫证的主要病因病机依次是风邪外袭、气血虚弱、阳气不足等,而心胃有热、痰热扰心、气滞血瘀为次要因素;金元明时期主要认识为气血不足、痰迷心窍、热邪扰心、阳气不足等,从以往外邪致病,转向重视内因致病;清代的主要认识为痰迷心窍、气血不足、心火扰神,阴寒内盛等,这个时代更注重理气祛痰,而且在治疗方法上更为灵活。3.2狂通过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推断出宋以前对狂证主要病因病机认识依次为气血虚弱、火热内盛、风邪外袭等,而痰浊闭窍、气滞血瘀等尚未作为主要因素而被重视。金元明时期主要认为火热内盛、痰火攻心、气血虚弱等,虽然在因子分析中有活血祛瘀因子,但在聚类分析中,未得到相关的支持。清代主要认为火热内盛、痰火攻心、气血虚弱、气滞血瘀、阴寒内盛等,论述与金元明基本类似,但更注重降火祛痰法等,而将活血化瘀法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对阴寒发狂重视程度比以往更高。第三部分理论阐发结合文献研究、统计研究及多年临床感悟,尝试性地从气机升降出入角度对癫狂的发病、病理、治疗等方面加以探讨,期望为防治癫狂提供些许借鉴和思路。理论阐发为分两部分:1.中医升降出入理论概述对中医学升降出入理论做一概述,包括其理论渊源,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对药物药性、功效的认识,以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系统的阐发,旨在为从气机升降出入角度论述癫狂奠定理论基础。2.从气机升降出入论癫狂详细地论述了癫狂的发病与季节、时间的关系;癫狂发病的七情病理;虚、火、痰、瘀、寒形成的机理;在治疗上,从调畅气机的角度阐述方药治疗癫狂的四个方面,即降逆、升举、收补、开塞。此外,通过分析名医治疗癫狂的案例,对古代医家从气机角度论癫狂的理论进行了梳理。通过理论阐发,本文认为可以从气机升降出入角度来认识癫狂,形成以气机升降出入为核心的癫狂辨治体系。本文的结论与创新:首先,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地整理了民国以前有关癫狂论述的文献,进行分类汇总,排纲列目,为将来的研究及临床打下理论基础;其次,首次运用现代数理统计学方法,对文献中的方药进行分析,挖掘出其间所蕴含的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指导临床用药;最后,结合文献研究及统计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以气机为核心的癫狂辨治体系,为临床提供借鉴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