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建筑内庭院景观营建研究

高校校园建筑内庭院景观营建研究

陈秋璇(云南艺术学院基建处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高校校园中建筑内庭院是当代大学景观存在的主要形式,如何能够合理地布局,把建筑与内庭院一体化考虑。通过渗透与兼容的空间营造,从而达到一种动态稳定、静态的安宁的空间。通过调研与文献汇总,分析总结了高校校园建筑中内庭院的模式。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校园内庭院建设与建筑体统筹考虑不足,内庭院空间设计布局不合理等不足之处及解决对策,以期为今后同类型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建筑内庭院;类型;问题与对策

前言:随着高校校园新校区建筑体量的不断增大,高校校园建筑中的内庭院逐渐成为建筑交往空间的中心。高校校园建筑特别注重群体组合,一般采用封闭式、开敞式、半开敞式院落布局,不仅可以增加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使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高效便捷。校园组合式建筑承担了教学、科研等多种功能,给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场所。为了让师生在课余时间享受片刻的自然、优雅与静谧,令学生身心松弛,精神解放,在校园空间设计时无形中产生了多种类型的内庭院。此外,内庭院也增加了建筑的轻盈感和亲和力。因此,内庭院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注重体现艺术价值、欣赏价值,以提高其使用价值。

1高校校园建筑中内庭院的模式1.1模式类型高校校园建筑中的内庭院空间可按位置分为前院型、内院型、后院型;按空间属性可以分为公共型、半公共型、半私密型;按围合的程度可分为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敞型等;按是否可进入,分为游赏型、静赏型等。笔者结合内庭院的围合程度将其分为“U”字型、“井”字型、“口”字型。

1.2“U”字型的内庭院“U”字型的内庭院是一种常见的内庭院形式,由不同高度的建筑体组合,形成较大的庭院空间。因其三面围合,内庭院的小气候受建筑高度、朝向的影响大,理想的朝向是“U”字型的开口朝南,高度最高的建筑位于北侧。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往往受周围各种条件的影响,建筑组合的方式不能完全满足庭院的需求。建筑基部灌木为主,中心庭院根据面积大小可布置水景等要素,要与庭院面积相匹配。

1.3“口”字型的内庭院“口”字型的内庭院一般出现体量较大的建筑中,私密度是最高的。建筑以多层为主,通常庭院墙基础栽植观赏性强的植物,让内庭院环境充满生机。水景往往以小水池形成倒影,增加庭院空间尺度。中心空间以铺装为主,往往提供师生课间交流休憩。

1.4“井”字型内庭院“井”字型内庭院一般出现在较小规模的校园中,往往是用花架或长廊把功能相似的两幢教学楼或实验楼间连接,为了加强联系从而形成庭院。建筑基础部分以灌木为绿化,庭院空间有一定的休憩功能,但以交通为主,庭院的内聚效应较差。

2高校建筑内庭院建设存在的问题2.1建筑设计中缺乏统筹考虑内庭院空间中庭作为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使用与建筑同等重要。但是建筑设计时内庭院只是处于附属空间而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内庭院在后期景观设计时出现很多局限性。在设计之时应考虑到内庭院的体量大小,内庭院尺度与建筑物高度的比例关系,内庭院开口朝向问题,以及内庭院与四周的水平尺度等。

2.2建筑内庭院空间景观布局缺乏对空间特殊性的考虑建筑内庭院作为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过渡空间,应该遵循“交通通畅”的原则,空间出现死角会影响空间的流畅性,道路与中庭连接处缺少台阶减少了中庭的存在感,教学楼基部布置桌凳而缺少绿化使得中庭的私密性2.3庭院中园林要素未考虑其特殊性园林植物可使内院充满生机,铺装可体现中庭的整体感,水体可使内庭院充满灵动之美。建筑内庭院不仅仅是建筑空间的纽带,能够给师生提供交流的空间,更是建筑从高层俯视重要节点,内庭院空间的平面构图也是保证建筑组合体的重要元素。植物品种的选择要考虑内庭院空间的特殊性,铺装要起到统一空间的作用,小而局促的空间不适合再设置构筑物而使得空间更压抑。

2.3.1植物种植设计未考虑庭院的特殊环境。植物作为庭院中有生命的园林要素,在植物配置时未考虑到植物的体量大小、色彩、色相、树形等问题。调查中发现,内庭院建筑基部种植缺乏,未能使室内外空间分隔,使得内庭院活动干扰室内教研活动。有些设计未考虑边界环境,建筑基部种植大量的常绿乔木或应用花架等大体量构筑物,这种布局方式影响室内自然采光。不合理的植物配置会大大降低师生的驻足率,也削弱了内庭院的景观休闲作用。

2.4内庭院疏于管理内庭院空间特殊性要求对其管理更精细,建筑基部的绿化需要保持适当的高度和形态。较大的乔木要控制树冠的高度,才能符合内庭院空间需求,而现实调研中发现,大量庭院后期缺乏管理,园林要素没能达到设计目标,往往形成了杂乱无障的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建筑死角。

3高校内庭园建设对策3.1建筑体设计时统筹考虑内庭院空间的特殊性建筑内庭院是建筑组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体设计时除重视建筑平面布局之外,还应重视内庭院空间水平尺度与建筑高度的比例关系,重视内庭院的朝向,考虑内庭院有相对充足的阳光,保证内庭院园林要素的布局能适应小气候环境。

3.2建筑内庭院空间景观布局结合环境针对内庭院空间的特殊性,结合建筑出入口,合理安排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即要满足功能的需要,注重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从一定的意上说就是安排其等级体系。始终考虑到人的活动的第一位性,从空间布局到细部设计都能满足师生交往的需求。

3.3考虑庭院园林要素的特殊性3.3.1园林植物的选择。建筑内庭院作为特殊的建筑环境,植物配置适应庭院的小气候。孤植树的选择要重视树木的形态、体量,应多选择落叶乔木以观叶、观花为主的庭院树种。内庭院之北侧墙基础栽植要选择耐阴性植物,如八角金盘、龟背竹、常春藤等;色相丰富的植物可选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等;香花类植物可选栀子花、桂花等;水边垂蔓性植物可选择云南黄素馨等。在花草种植上,要按照花期变化、色泽变化、层次变化、季节变化进行植物动态配置,使整个庭院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设置一些优雅别致的园林小品,形成尺度宜人、活泼明快的动态构件。

3.3.2铺装。铺装就像是衣服,装饰着整个内庭院,也是联系庭院空间组织与功能发挥之间的重要纽带。内庭院的铺装要与建筑环境相吻合,形成良好的构图,在景观的营建中,通过铺装纹样来衬托环境。从空间角度考虑,可以通过材料、色彩、尺度和材质的对比来表达图案的多样化,以达到增强地面设计的效果。铺装面材料的大小、拼缝的设计、色彩和质感等都与场地的尺度有密切关系。设计大场地时,纹样不宜过细,小场地质感避免过粗,纹样和图案的设计可以细致考虑。

3.4加强管理内庭园的特殊环境对园林要素形态有更高要求。及时管理,保证建筑基础栽植植物的高度和形态。孤植树的树干高度和冠幅形态,应秉承设计师的意愿来加强管理。水体要及时清理淤泥,防止其成为滋生蚊虫的臭水塘。

4结语高校校园中建筑内庭院是当代大学景观存在的主要形式,如何能够合理地布局,把建筑与内庭院一体化考虑。营造多层次空间,形成内向交往空间与外向交往空间的联系组织,建筑内部便捷交往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过渡衔接。

参考文献[1]王晓燕.高等院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7:62-67.[2]王成武,曹佳荣,赵丽丽.大学庭院空间环境研究[J].山西建筑,2007(7):42-43.[3]王贵芬.高校校园建筑中的内庭院设计探微[J].重庆建筑,2006(21):

标签:;  ;  ;  

高校校园建筑内庭院景观营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