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研究就成了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作者试图对民主党派参政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便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薄弱环节。其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民主党派参政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问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其实践意义在于:通过此选题的研究,为我国民主党派参政提供理论参考,并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者运用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分析的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等对本选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民主党派参政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党派的参政运行机制。本文作者认为,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使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就必须通过社会方方面面的不懈努力: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真正重视民主党派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民主党派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参政能力;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主党派成员要增强党章意识[J]. 蚌埠党校学报 2011(03)
- [2].新时代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组织融入研究[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6)
- [3].参政实效性与地方民主党派成员的角色塑造——基于CNKI期刊数据与地方档案的三次文献研究[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07)
- [4].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2)
- [5].新时代民主党派思想状况及建设路径[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2)
- [6].民主党派成员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J]. 前进论坛 2019(05)
- [7].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研究[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2)
- [8].高校民主党派激励机制影响因素研究[J]. 西部学刊 2019(16)
- [9].新生代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特点研究[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4)
- [10].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建言献策能力培养工作的思考[J]. 北京教育(高教) 2018(02)
- [11].新时代民主党派成员能力与素质提升研究[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1)
- [12].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态度测量研究[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3)
- [13].发挥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协商民主的优势,优化非理性因素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J]. 市场论坛 2017(01)
- [14].优化民主党派成员结构问题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1)
- [15].广州地区民主党派成员政党认同情况分析——基于广州民盟的研究[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2)
- [16].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能力提升研究[J]. 民主 2017(11)
- [17].基层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1)
- [18].地方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J].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6(03)
- [19].论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综合素质培养[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4)
- [20].关于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作用的思考[J]. 江苏政协 2019(10)
- [21].民主党派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与继承[J].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3)
- [22].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态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广西高校民主党派成员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1)
- [23].提高民主党派成员协商民主意识的思考[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3)
- [24].民主党派成员的法治思维及其培养[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3)
- [25].影响民主党派成员在高职院校发挥作用的因素及对策[J]. 大学教育 2015(04)
- [26].民主党派成员学习“两会”精神必须解决好的重要关系[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3)
- [27].当好诤友——浅谈民主党派成员的特定作为[J]. 中国统一战线 2013(03)
- [28].对人大中民主党派成员作用发挥问题的思考[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5)
- [29].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政党认同研究[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4)
- [30].民主党派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优势[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