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屈伸交替低频电治疗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电针结合屈伸交替低频电治疗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客观评价并比较电针治疗和电针结合屈伸交替低频电治疗两种方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组:给予头针和体针治疗,头穴依据“于氏头部腧穴七区划分法”,选取顶区和顶前区,按照丛刺法留针6小时/天;体针取肩髃、臂臑、手三里、外关等穴位。头针、体针同时连接电针,选用连续波,频率为2Hz,每次30分钟,日2次。②实验组:取穴及电针方法同对照组,并给予屈伸交替低频电治疗,选用断续波,频率为50Hz,每次20分钟,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腕部、肘部活动时相应主动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提取特征值即积分肌电值(IEMG)、最大值(MAX);记录关节活动度(ROM)、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ADL)评分,以全面评价肌肉的电生理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判定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伸肘时,患侧肱三头肌MAX、IEMG分别比健侧降低23.79%和22.29%;屈肘时,患侧肱二头肌MAX、IEMG分别比健侧降低23.77%和32.48%;患健侧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腕背伸时,患侧桡侧腕伸肌MAX、IEMG分别比健侧降低24.54%和39.06%;腕掌屈时,患侧桡侧腕屈肌MAX、IEMG分别比与健侧降低27.09%和27.21%;患健侧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后,各运动主动肌MAX、IEMG均较疗前提高。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MAX、IEMG治疗前后的差值进行组间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提高。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进行组间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治疗后,两组Barthel ADL指数评分均提高。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Barthel AD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脑的差值进行组间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肢)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 sEMG可以客观评价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肌力。2.电针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3.电针结合屈伸交替低频电治疗可以提高患侧上肢肌力,增加患侧上肢关节活动度,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其疗效的产生与改善主动肌的电生理功能有关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综述
  • 1、现代医学对脑卒中的认识
  • 1.1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
  • 1.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2、脑卒中的康复研究
  • 2.1 脑卒中的异常模式
  • 2.2 脑卒中的康复机制
  • 2.3 脑卒中的康复评价
  • 2.4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 3、上肢功能的研究
  • 3.1 上肢的解剖学特征
  • 3.2 上肢关节活动度
  • 3.3 上肢的功能特征
  • 3.4 上肢功能研究现状
  • 4、针刺治疗脑卒中的研究
  • 4.1 针刺治疗脑卒中的机理
  • 4.2 电针治疗脑卒中机理
  • 5、低频电疗法的研究进展
  • 5.1 低频电的概况
  • 5.2 低频电疗法的适应症
  • 5.3 低频电疗法的禁忌症
  • 5.4 几种常见的低频电疗法
  • 6、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进展
  • 6.1 表面肌电信号的原理
  • 6.2 关于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
  • 6.3 sEMG的常用分析方法
  • 6.4 sEMG的应用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临床研究病例的选择
  • 1.2 sEMG采集及评价方法
  • 1.3 治疗方法
  • 1.5 统计学处理
  • 2、研究结果
  • 2.1 基线资料
  • 2.2 脑卒中患者患侧与健侧主动肌sEMG影响的研究
  • 2.3 不同治疗方法对肘部屈伸功能的研究
  • 2.4 不同治疗方法对腕部屈伸功能的研究
  • 2.5 不同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的研究
  • 2.6 不同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Barthe ADL指数的研究
  • 2.7 不同治疗方法对有效率的影响
  • 讨论
  • 1、电针结合屈伸交替低频电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 2、sEMG评价在上肢评价中的应用
  • 3、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运动功能评定表(FM)上肢部分
  • 附表2 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心止遗汤联合低频电脉冲治疗遗精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 2014(04)
    • [2].针刺、低频电治疗仪治疗向心性肥胖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5)
    • [3].清心止遗汤联合低频电脉冲治疗遗精临床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 2012(18)
    • [4].新型低频电脉冲理疗仪的研制[J]. 电子测量技术 2011(07)
    • [5].高职院校《低频电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 内江科技 2010(07)
    • [6].低频电治疗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 2010(05)
    • [7].高速动车组车内低频电磁场测试及分布特性分析[J]. 环境技术 2014(S1)
    • [8].基于项目学习法的低频电路教学设计[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21)
    • [9].低频电磁场对细胞信号传导的影响[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1)
    • [10].低频电治疗腰突症时诱发短暂性高血压一例[J]. 中国疗养医学 2015(09)
    • [11].基于电流电压传感器的低频电磁场测控系统设计[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11(23)
    • [12].观察产前宣教联合术后低频电治疗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作用[J]. 中国康复 2011(04)
    • [13].低频电流下人体阻抗特性的研究[J]. 中外医疗 2010(11)
    • [14].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22)
    • [15].益母草胶囊联合低频电脉冲技术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01)
    • [16].低频电磁场与超短波疗法治疗运动系统损伤68例疗效对比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 2012(04)
    • [17].海洋低频电场传感器敏感电极材料的选择[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08(05)
    • [18].基于低频电压注入的自适应绝缘检测方法研究[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9].似稳条件下低频电容感应耦合探究[J]. 电子设计工程 2015(21)
    • [20].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在毛发生长中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20(11)
    • [21].低频电脉冲治疗仪治疗消渴病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76)
    • [22].低频电流辅助光催化促进川西獐牙菜种子萌发[J]. 种子 2011(01)
    • [23].低频电磁场水平连铸铝合金板坯铸态组织[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08(10)
    • [24].书讯[J]. 中国职业医学 2015(05)
    • [25].低频电磁场刺激对左侧星状神经节功能的影响[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05)
    • [26].书讯[J]. 中国职业医学 2015(02)
    • [27].高压低频电场并牵引治疗颈椎病80例[J]. 陕西中医 2012(09)
    • [28].辐射干扰下混合动力汽车低频电磁辐射抑制方法[J]. 环境技术 2018(05)
    • [29].航天器低频电缆自动测试准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科技展望 2014(09)
    • [30].低强度脉冲超声和低频电磁场联合治疗兔桡骨骨折中外骨痂和骨折线的影像评价[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标签:;  ;  ;  ;  ;  

    电针结合屈伸交替低频电治疗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