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小麦谷蛋白、淀粉膨胀特性等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李卫华
导师: 刘广田
关键词: 普通小麦,品质性状,发育动态,遗传分析,定位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选用普通小麦京771和Pm97034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一年两点的异地种植旨在对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阐明环境和基因型互作对品质性状的影响;揭示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对一些小麦品质性状进行初步QTL定位,为我国小麦优质品种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优质性状基因的克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主要结果如下: 1.谷蛋白膨胀指数(SIG)、Zeleny沉淀值、GMP含量、膨胀势(SP)和面筋指数(GI)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SIG值和湿面筋含量(WGC)、干面筋含量(DGC)间相关性不显著,与碱性水保持力(AWRC)呈显著负相关。AWRC与干、湿面筋含量表现出了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面粉白度Ws与SIG值、Zeleny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及面筋指数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AWRC的负相关极为显著,与GMP含量和膨胀势无显著相关性。 2.GMP含量动态变化表明,大多数RIL家系籽粒灌浆初期GMP的累积量较低,后逐渐升高,但在花后22天左右又开始下降,出现一个明显的低谷期,后逐渐上升,在成熟期GMP的积累达到最高。各阶段GMP净遗传增量的变化与其观测值的变化基本一致。 3.不同HMW-GS亚基组合及同一位点不同亚基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北京和新疆两地不尽一致.(1,17+18,5+10)和(1,14+15,5+10)亚基组合对提高Zeleny沉淀值、GMP含量和SIG值有(?)著的正向作用;(1,17+18,5+10)和(N,14+15,5+10)组合对提高碱性水保持力和增加面粉膨胀势的贡献较大;在提高面粉白度,降低面粉黄色度上,北京点效应值最高的组合是(1,17+18,2+12),新疆点则是(N,17+18,5+10)。17+18亚基在所测9个小麦品质性状的综合排序中位居第一,其次是14+15亚基,5+10亚基位于第三。反映出Glu-Bl位点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重要作用。 4.用Mapmaker3.0将129个SSR位点绘在了小麦遗传连锁图上。连锁图谱的总长度是2106.2cM,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6.32cM。 5.采用不同环境联合分析和上位性检测对小麦品质性状的QTL分析表明: 5.1绝大多数品质性状表现出以加性效应为主的遗传方式。上位性检测表明不同等位基因位点间存在大量加性-加性上位互作。相关性高的一组性状间往往存在同一QTL位点。 5.2Zeleny沉淀值的4个OTL在1AS、1DL、2DS和5BL染色体上;SIG值的主效QTL位(?)1AS、2AL、2DS和5BL染色体上;有3个QTL影响GMP含量,分别在2DS、3BS和7BL(?)色体上。AWRC的QTL位于3AS和4A染色体的着丝粒附近,膨胀势的QTL位于4B和7DS染色体上。 5.3湿面筋含量在1DL和5BL染色体上有2个QTL,ID染色体上的QTL是一个加性与环境互作的QTL。湿面筋含量的2个QTL的互作贡献率高于加性效应贡献率,表现出与环境互作显著。将面筋指数的3个QTL定位在1DL、2DS、5BL染色体上。 5.4 联合分析没有找到面粉白度Ws的主效QTL,但上位性分析检测到在3A染色体的着丝粒附近存在1个QTL位点,该位点与3B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间存在加-加上位效应。将面粉黄色度Yid的QTL定位在7A染色体的长臂上。 6.GMP含量的发育动态QTL分析一共检测到8个条件QTL和10个非条件QTL,但没有一个QTL能在测定的5个时期都有效应,表明控制小麦籽粒GMP含量的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性。
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和版权授予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插图和附表清单
文中缩写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1.1.1 小麦蛋白质的组成及其遗传研究
1.1.2 小麦淀粉性状的遗传研究
1.1.3 碱性水保持力的研究现状
1.2 小麦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1.2.1 QTL定位的策略和方法
1.2.2 小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1.2.3 小麦品质性状QTL定位研究
1.2.4 QTL定位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小麦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种植方法
2.1.2 品质性状的测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小麦品质性状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2.2.2 小麦品质性状及与产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2.2.3 小麦GMP含量在RIL群体中的动态累积和净遗传增量的变化
2.2.4 小麦品质性状QTL数据的方差分析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及量化效应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品质性状测定方法
3.1.3 SDS-PAGE电泳
3.1.4 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HMW-GS在亲本和RIL群体中的类型和频率分布
3.2.2 不同位点亚基组合对小麦品质的效应
3.2.3 同一位点不同亚基对小麦品质性状的效应
3.3 讨论
3.3.1 HMW-GS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作用
3.3.2 HMW-GS对面粉颜色的影响
3.3.3 HMW-GS与环境的互作
3.4 结论
第四章 小麦SSR引物连锁图谱的构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亲本及后代基因型的鉴定
4.1.3 连锁图谱的构建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标记多态性和偏分离情况的统计
4.2.2 遗传图谱的构建
4.3 讨论
4.3.1 标记多态性和使用率
4.3.2 标记的偏分离
4.3.3 遗传图谱的饱和度
4.4 结论
第五章 小麦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品质性状的测定
5.1.3 QTL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小麦品质性状主效基因QTL的定位
5.2.2 小麦品质性状的QTLs与环境互作分析
5.2.3 小麦品质性状的上位性QTLs分析
5.2.4 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的发育动态QTL分析
5.3 讨论
5.3.1 不同检测手段检测出的主效QTL数量、位置及效应的比较
5.3.2 小麦品质性状主效QTL的定位
5.3.3 QTL的一因多效性及紧密连锁的QTL
5.3.4 GMP发育动态QTL的定位
5.3.5 环境对QTL定位的影响
5.3.6 部分染色体和标记的重要性
5.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小麦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分离及种子淀粉品质的遗传改良[D]. 李加瑞.山东农业大学2005
- [2].小麦品质性状的生化遗传基础研究及LMW-GS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 赵惠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小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QTL定位[D]. 王霖.山东农业大学2012
- [2].西南麦区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分析及QTL定位研究[D]. 李红民.四川农业大学2012
- [3].普通小麦重要品质性状的QTL定位[D]. 张业伦.安徽农业大学2008
- [4].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QTL定位[D]. 赵亮.山东农业大学2009
- [5].小麦产量性状QTL的分子标记定位[D]. 李斯深.山东农业大学2002
- [6].普通小麦品质性状遗传与QTL分析[D]. 张立平.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
- [7].小麦蛋白成分和淀粉特性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及品质改良应用[D]. 杨学举.中国农业大学2004
- [8].小麦耐盐相关基因的作图及克隆[D]. 马丽清.中国农业大学2005
- [9].小麦微营养素相关基因的QTLs作图及克隆[D]. 赵永亮.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10].小麦抽穗期及其它农艺性状的QTL分析[D]. 宋彦霞.四川农业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