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15700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81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ERCP检查和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病率为6.3%,经对症用药好转。结论: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实施优质、高效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确保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前;术后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胰胆管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因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效果好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肝、胆、胰及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手段之一[1],一般认为这是一项较为安全的检查方法,但若操作、护理不慎,也可发生各类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威胁生命[2]。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的精神、熟练的护理技能高质量地完成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成为护理工作重点。为此,我科对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实施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入选的患者32例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5岁;疾病诊断:胆总管结石28例,壶腹部占位性病变4例;对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确诊后行EST+取石术+ENBD,对壶腹部占位患者性胆道支架植入术。
1.2方法采用Olympus十二指肠镜,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经内镜活检孔插入导丝,并进入乳头开口部。ERCP应尽量做到选择性插管,减少胰管的显影次数。患者均在X射线下证实导丝在胆总管后再将导管置入,确认导管在胆管内再注入造影剂,根据病变情况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鼻胆管引流术,内镜支架置入术。
2护理
2.1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如测定血淀粉酶、凝血功能、血常规、肝功等检查;做好碘过敏试验,造影剂一般采用76%复方泛影葡胺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5%,每3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1∶10000的肾上腺素;术前患者禁食、禁水6h,穿着不宜太厚并祛除义齿和金属饰品以适宜摄片;检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X线屏调到最清晰,调试好高频电的强度,备好十二指肠镜、导丝、网篮、鼻胆管等术中器械;术前30min给患者肌注654-210mg,安定10mg,杜冷丁50mg,术前患者含2%利多卡因胶浆20ml,1min左右后再吞服;在患者右上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留置。(2)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因担心手术效果和风险,对ERCP缺乏认识和了解,精神负担重而出现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向患者简单介绍做ERCP的必要性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以诚恳的态度和朴素的语言,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疑虑和恐惧心理,使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在术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康复。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术后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一般病人禁食8~12小时,鼻胆管引流者禁食12~24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密切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压痛、反跳痛、皮肤黄染等症状体症;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量、性状以及可能会有排出的结石,及时检测血淀粉酶等对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汇报。
2.2.2鼻胆管护理每日观察并准确记录患者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如患者鼻胆管引流量突然减少或量大稀薄时,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查明原因,判断是否有管道扭曲、阻塞或滑出胆管等情况,可在X线下行鼻胆管造影检查后做相应处理;保持管道引流通畅,遵医嘱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冲洗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压力不可过大,速度不宜过快。
2.2.3出血的防护如患者排血便、暗红色稀便、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情况,说明有出血或出血量较大,应立即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路,扩充血容量,给予止血药物,如出现休克症状者,及时与手术室联系,行急诊手术。
2.2.4急性胰腺炎的防护术后患者出现上腹持续性疼痛为、阵发性加重,常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出现持续高热伴呕吐、剧烈腹痛、腹胀明显,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检测淀粉酶明显升高,腹部彩超或胰腺CT见胰腺肿大、渗出可确诊,应用奥曲肽、生长抑素等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遵医嘱予解痉、止痛、抗感染、营养补液等治疗。行胃肠减压,可减轻腹胀、呕吐及胃酸、胰酶分泌的刺激。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2.2.5急性胆管炎的防护急性胆管炎是阻塞性黄疸患者行ERCP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突然,可在造影后几小时内发生,患者出现腹痛、黄疸、寒战或高热,腹部查体腹膜刺激症状,胆囊积液时可扪及胆囊。化验显示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胆红素增高,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遵医嘱立即给予补液、抗感染及解痉等治疗,做好对症护理,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2.2.6穿孔的防护导致穿孔的因素包括乳头括约肌切开、管壁内注射造影剂、操作时间过长,首发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可向背部放射并逐渐加剧,但穿孔在后腹膜,早期诊断比较困难,CT可特征性地显示十二指肠周围积液和后腹膜积气。如出现穿孔,可先保守治疗,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不缓解保守治疗失败,应行手术治疗。
3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ERCP检查和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病率为6.3%,经对症用药好转。
4讨论
ERCP是将电子十二指肠镜插入至十二指肠降段,通过内窥镜活检孔道将造影导管自十二指肠乳头口处插入,并经该导管逆行注入造影剂使胆道及胰管在X线下显影的技术。胆胰管病变可以直接看到,显示较清楚,具有其它方法所没有的优点,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操作,部分患者还需要留置鼻胆管引流[3],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极其重要,以下情况不应忽视:(1)告知患者注意保护鼻导管,在床上翻身或下床活动时,需防止鼻导管牵拉、打折、扭曲、受压,防止意外拔管;(2)妥善固定鼻胆管:采用体外双固定,一固定在患者鼻翼的一侧,且在固定处做好标记,注意鼻胆管在患者体外的长度。二固定是将剩余鼻导管缠绕成圈套在患者的耳廓上,用胶布固定在其颊部。如固定的胶布松动或污染需及时更换;急性胰腺炎是ERCP术后常见并发症,据报道为2%~20%不等[4]。(3)出现术后并发症时要明确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症的情况及预后,熟练掌握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病人自身因素、医师操作因素等有关。如果在胰管中注入大量造影剂,就会产生较大压力,使机体腺泡、胰管上皮等器官受损,在高压注射或快速注射的情况下均会诱发胰腺炎[5];了解乳头括约肌切开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76%~2%。导致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凝血机制障碍、切开术前后72小时内服用抗凝剂、急性胆囊炎或乳头狭窄。总之,本组研究表明,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实施优质、高效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是确保诊治成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胡冰,周岱云,龚彪.ERCP临床诊疗图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5-39.
[2]叶凤清,尚跃,高春霞,等.优质护理在老年患者行ERCP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5(1):74-75.
[3]刘素丽,张月寒.ERCP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2):68-70.
[4]黄水群.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5):27-28.
[5]高永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原因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3,35(07):111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