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学者们的有关研究成果,对陕北晋语语音所做的整体性研究。全文共五章,其中第二、三、四章为论文主体部分。 第一章,概述。本章首先介绍了陕北概况,包括自然地理、历史沿革、人口迁移等内容。其次概括介绍了陕北的方言,对本文所谓“陕北晋语”进行了界定,并交代了陕北晋语的研究状况,包括前人已取得的成就和尚存不足。最后是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材料和研究方法。 从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对陕北晋语声母、韵母、声调的共时面貌和历时演变进行了研究。这三章在写作模式上基本一致:首先简要介绍陕北晋语声韵调的总体情况;然后重点描写较有特点的语音现象,并对其中一些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第二章,声母。主要讨论了中古塞音塞擦音、知庄章三组声母、疑母和泥微影喻母在陕北晋语的读音类型和演变情况。 中古全清塞音、塞擦音声母和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仄声今读在陕北晋语较有特点。中古全清塞音、塞擦音声母今读在陕北晋语基本上为不送气清音,但有部分字读送气清音,这些字都是口语常用字,以上、去声为主。本文认为唐五代西北方音就有过全清以词汇扩散的形式并入全浊的音变,但未充分展开就被全浊读为送气清音的演变所替代,所以已经变为全浊的那部分原全清音字也跟着读送气清音。无论陕北晋语的哪个方言点,中古全浊声母仄声今读塞音、塞擦音的总有一部分白读为送气清音。一般来说,大部分送气声母字都是口语常用字。陕北晋语各方言点中古全浊声母仄声今读塞音、塞擦音为送气清音的数量不同:延川延川等南部方言点中古全浊声母仄声今读塞音、塞擦音的绝大多数为送气清音;宋家川吴堡和银洲米脂等大部分方言点读送气清音的所占比例并不高。本文认为陕北晋语大部分方言点中古全浊声母仄声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原来也多读送气清音,在以后的发展中,由于汉语权威方言以平仄分音为主,并且不断对陕北晋语产生影响,所以这些地区也逐渐向平仄分音靠拢,送气清音只部分保留在白读层中。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今陕北晋语中读[ts]、[(?)]两组声母。对开口字来说,知组二等读[ts]组,三等读[(?)]组;庄组全部读[ts];章组除止摄开口三等读[ts]组,其他全读[(?)]组。本文认为陕北晋语开口的庄组、知二与章组、知三分立应该代表比较早的语音层次,并且这种语音层次在唐五代西北方音里就已经初步形成。疑母和泥微影喻这几个中古声母在今陕北晋语中多有关涉。主要表现为:第一,部分方言点,疑母字中有相当一部分读同泥母,为舌尖鼻音。第二,宽洲清涧、瓦窑堡子长、延川延川等方言点中古微母与影母合口、喻母合口有别。第三,疑母、影母一二等开口今声母读音有别:一等读[(?)]声母,二等在大部分方言点读齐齿呼零声母,部分方言点读[n]声母。 第三章,韵母。主要讨论果摄、假开三、蟹摄、效摄、咸山摄、深臻曾梗通摄、入声韵的读音类型和演变情况。同时讨论以高化为主的拉链式音变和介音的演变。 果摄主要讨论开合口一等演变的两种趋势(开口并入合口、合口并入开口)、韵母主元音的高化和前化、与宕江摄的合流。假开三在部分方言点精组、影组今读有差别:精组以读高、半高主元音为主;影组以读低主元音为主。假开三章曰组今读音类型较丰富,这些不同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西晋语临县方言中古阳声韵舒入两读字例析[J]. 语文研究 2020(03)
- [2].晋语和顺方言流摄阴声韵的-m尾[J]. 晋中学院学报 2020(05)
- [3].陕北晋语贬义形容词“鬼”的用法及形成[J]. 兰州学刊 2016(08)
- [4].陕北晋语与山西晋语反复问句比较[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06)
- [5].晋语馨作品[J]. 江苏教育 2018(53)
- [6].内蒙古晋语研究60年[J]. 语文学刊 2013(12)
- [7].晋语“圪”词语研究——以长治方言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6(35)
- [8].晋语蟹效摄一等开口字锐钝分韵现象及其意义[J]. 语言研究集刊 2016(02)
- [9].张家口方言方位词研究[J]. 励耘语言学刊 2016(03)
- [10].一座尚未全面发掘的语言宝藏——豫北晋语研究回顾与展望[J]. 殷都学刊 2017(02)
- [11].邯郸晋语内部语音差异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03)
- [12].晋东南晋语的阳声韵[J]. 语言科学 2012(03)
- [13].陕北晋语特点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10)
- [14].从语音比较看晋东南晋语的形成[J]. 榆林学院学报 2018(03)
- [15].陕北晋语方言近40年研究述评[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6)
- [16].陕北晋语中副词“一满”的用法[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 [17].晋东南晋语的入声舒化现象[J]. 语文研究 2008(03)
- [18].晋东南晋语的泥母和来母[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5(03)
- [19].二人台的艺术探究[J]. 音乐天地(生态音乐版) 2014(05)
- [20].《国语·晋语》所载晋国职官制度考述[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04)
- [21].晋东南晋语日系字的读音类型及其演变[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4(03)
- [22].晋东南晋语的去声二分现象[J]. 长治学院学报 2014(03)
- [23].现代晋语“圪”字新探[J]. 语文研究 2012(04)
- [24].豫北晋语家禽家畜的雌雄称名[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1)
- [25].晋东南晋语的舒声促化现象[J]. 吕梁学院学报 2017(05)
- [26].再谈晋语的归属[J]. 语文建设 2016(11)
- [27].晋东南晋语语气词调查与分析[J]. 现代语文 2019(02)
- [28].浅说“通、血、老”等几个晋语区方言程度副词[J]. 明日风尚 2016(14)
- [29].晋东南晋语的平声调[J]. 长治学院学报 2013(04)
- [30].论《国语·晋语》的语言艺术[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