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林业经济模式

浅谈我国林业经济模式

哈尔滨市林业工作管理总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林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作用。随着我国对林业建设力度的加大,林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系统的分类。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前言: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近些年来,我国的林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林业资源的过度消耗,这使得环境污染加剧,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不符。造成这种现象与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落后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研究力度,选择最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长久发展。

1.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1.1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学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生产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与步骤等一系列要素。由于经济发展模式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影响经济发展模式的因素有许多,主要有政治、经济、生产力及生产要素、文化等。受到生产力、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均有所不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模式的一大分支,主要指的是依赖当地林业生产资源,结合区域内地理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生产工艺与技术等,由区域内林业相关部门制定的林业发展规划,涵盖了林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战略、发展方式、发展的侧重点及主要实施步骤等。

1.2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定步骤及其主要内容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定步骤及主要内容有:林业相关部门实地考察并了解当地林业资源保有量、林业的具体发展情况等基本信息再根据树林的增长情况与生产周期进行统一分类,在遵循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综合判断、评估森林资源的可开发利用总量。然后结合当地林业发展现状,制定有重点、因地制宜的区域林业发展规划。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国民经济发展模式的一部分,是在林业发展政策的引导下,结合区域内林业资源储量与分布、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由林业部门对当地林业经济发展做出的总体部署与战略规划。影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因素有:该地区的林业相关政策制度、区域内林业资源的储量及分布、林业资源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所处的地理环境、当前林业发展水平及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等。由于各地区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同,各地区的林业发展经济模式均有所不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有资源依赖性、行业周期性及政策导向性。资源依赖性指的是由于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对象是以林业资源为中心的产业链,因此易受到自然环境与气候的影响。若区域内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或不利的气候条件,易导致区域内林业经济陷入困境。行业周期性指的是由于林业资源的开发技术、开发工艺、开发成本等均会引起林业资源的开发收益,技术的更新等生产力的变动均影响林业开发的经济效益、运营规模及发展水平。政策导向性指的是由于目前我国林业管理多由政府国家管理,公有制成分较多,国家产业政策对林业经济发展具有强力的导向性。

2.林业经济模式的分类

2.1按照林业经济的资源分配

按照林业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可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划分为林业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和林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林业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是指按照行政计划性指令进行对生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产品的分配。林业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指以政府的政策管理为指引,由国家统一计划实施,政府及林业部门直接参与进行管理,对区域内林业资源进行统一开发、利用并明码标价出售,整个林业资源由政府部门统一分配。最初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采用计划经济模式,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扩大,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林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在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下,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分配等活动不再受政府部门的直接行政干预,而是按照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开展。在接受国家林业宏观产业政策调控的前提下,由市场规律决定林业经济的发展形态。我国现阶段施行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因此,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紧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强化市场机制来激活林业经济发展的活力。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树立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理念,加快林业资源开发技术的更新,以市场机制的力量实现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2.2按照林业经济的经营核心

按照林业经济的经营核心,可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划分为独立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参与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独立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林业部门作为生产中心,各社会利益主体在其统一部署与管理下开展林业开发与利用工作。该模式主要提供木材,林业所有权归政府所有,林业的开发与栽培由国家林业相关部门直接管理,将林业与社会公众割裂开来。二是,参与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符合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参与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指在日常工作中,林业部门与社会各利益主体紧密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林业工作;林业所有权方面形式多样,具体形式有集体林、国有林和私有林等,因此与社会公众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与联系;林业部门在林业管理工作中扮演着督促者、调节者以及利益交换的仲裁人等多种角色,有效监督管理林业资源,避免林业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相应的环境破坏问题,确保林业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2.3按照林业经济的功能定位

按照林业经济的功能定位,可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划分为“和谐化理论”模式、“永续利用理论”模式和“森林分工化”模式这三种。“和谐化理论”模式又称“德国林业发展模式”,该模式倡导私有林和国有林的可持续经营,侧重林地产权的保护、公共政策对林业的扶持、林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以及国有林经营体制的优化改革等。“永续利用理论”模式强调森林的三大效益,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该模式的国家主要有瑞典、美国、日本等。“森林分工化”发展模式是对林业资源进行分类经营,同时又可被细分为不同模式。澳大利亚、新西兰将森林划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并进行分类管理,其中人工林发挥经济效益,天然林则承担生态保护、环境优化的角色。目前,我国部分林区采用了“森林分工化”发展模式,将林业资源划分为一般公益林、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鉴于我国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建议权衡林区的三大效益,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赋予更高的政策权重,引导林业发展的方向与经营重点。

3.结语

森林作为目前人类的重要资源主体,要想提升林业资源利用效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需要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大致可分为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林业发展模式。但就前者而言,它本身是以人类自然生产为特征,将人类放置在林木长久发展的对立面,通过大量砍伐森林资源来获取经济效益,这种方式会导致林业资源的严重破坏,并且一定程度上会致使人类受到危害。对后者而言,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经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只有如此,才可以使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相处更加融洽,这也是当前人类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文国,刘玉梅,白宇.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J].中国林业经济,2014,(03):31-32+53.

[2]张军.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与分类[J].南方农业,2016,10(15):127+129.

标签:;  ;  ;  

浅谈我国林业经济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