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警察的私有化趋势看中国保安业(论文文献综述)
胡建刚[1](2016)在《警务职能的社会化转移——境外私域警务的发展及对我国警务改革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从警务服务的目的、对象和范围来看,警务可以划分为公共警务和私域警务两大类,它们在社会控制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功能。在现代社会,私域警务已经成为公共警务不可或缺的补充和协作伙伴。在西方,私域警务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契约化间接雇用保安;二是经营者直接成立下设的保卫部门。政府性公共警务供给与市场性私域警务供给并行的二元供给格局,标志着警务职能的社会性转移,这是西方各国警务发展潮流,也是我国警务改革的一个参照。
张明[2](2015)在《新中国公安管理体制变迁研究综述》文中指出公安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公安管理体制不断演进,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开展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变迁的内容、变迁的方式、变迁的影响因素、变迁的目标等几个方面。但由于诸多原因,有些重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
袁春瑛[3](2010)在《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治安服务是指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主体依照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所进行的一切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从经济属性上而言,社会治安服务属于地方公共物品范畴,在一定空间范围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及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等属性特征,难以避免“免费搭便”问题的存在。除此之外,社会治安服务还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公共物品的特性,如覆盖面广、有时需要借助暴力性控制手段等。由于政府拥有巨大的财政支撑和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同时又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因此,社会治安服务的供给一直是政府治理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社会治安服务供给往往被视为是政府“善治”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不仅能有效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不断增进全社会整体福利水平,而且能通过有效保护私人资本、公共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安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社会治安环境的优劣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面临的国际国内治安环境十分复杂。如何应对复杂治安环境下公众的多元化社会治安服务需求,打造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是一项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实课题。显然,在短期内,政府或民间社会组织对社会治安服务的成本投入往往是比较固定的,或者说伴随经济增长速度按照固定的速度增长。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对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厘清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治安服务供给制度体系形成的内在机理,探索在现有社会经济资源投入条件下实现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具体路径。全文共分为六章,各章节的研究思路和基本观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本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为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从对公共物品的认识和分析入手,对社会治安服务的内涵、属性等基本范畴进行了分析界定;之后,结合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理论分析及社会治安服务本身所具有的诸多特殊性,给出了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内涵。本文认为,社会治安服务的有效供给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的要求下,通过不同供给机制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相应的供给制度安排,使社会治安服务资源的配置和运用都实现帕累托最优,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公众的治安服务需求、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供给。基于这一理解,本文继而提出了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四项基本原则,即供需均衡、动态改进、超额负担最小及广泛均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衡量社会治安服务“有效性”的相关评价指标。第三章为当前我国社会治安服务的供给主体及其供给方式。在公众的多元化需求诱导与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政策引导下,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共同提供社会治安服务的多元主体供给格局。本章对政府、市场及非营利组织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的动机、运作机制及供给困境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提升社会治安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并不是一个简单地将社会治安服务供给的任务交给政府,还是交给市场或非营利组织的问题,而是如何依据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功能空间,通过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问题。第四章为交易费用视角下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主体结构的优化。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治安服务多元主体供给格局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而阻碍分工深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则是交易费用。因此,本章综合采用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交易费用的理论,对不同供给主体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的交易费用作了细致分析。分析表明,尽管由市场部门与非营利组织供给部分社会治安服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外生交易费用,但受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及其他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内生交易费用却增加了。也就是说,内外生交易费用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两难冲突。因此,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主体结构的优化,其实质就是要根据政府、市场及非营利组织三类供给主体在社会治安服务供给过程中产生的内外生费用的大小,合理的在供给主体之间配置社会治安服务资源。基于这一认识,本章根据社会治安服务内外生交易费用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对社会治安服务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类别细分,并相应地提出了每一类社会治安服务的供给主体的选择方案。第五章为我国社会治安服务供给现状的实证分析。本章采取问卷调研与典型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公安派出所的警察服务、住宅小区的物业保安服务、居民自发的义务巡逻服务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对当前社会治安服务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及非营利组织自愿供给三种供给方式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政府供给的警察服务还是市场供给的物业保安服务都存在着明显的供需差距,社会治安服务供给现状不容乐观。另外,由于依靠政府及市场部门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社会治安服务需求,在安全需要的驱动下,民间社会治安组织就自然而然的成长起来,成为缓解农村地区社会治安服务供需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第六章为实现我国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路径选择。本章根据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基本原则与当前社会治安服务供给的现状,从制度设计层面对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具体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分析。具体路径为:一是要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完善政府供给机制;二是要加强政府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三是要培育社会治安自治组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结合国内外现有文献对有效供给问题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基本标准及具体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将交易费用理论引入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问题的分析中,对政府、市场及非营利组织供给社会治安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进行了细致分析,并从社会分工与交易费用角度分析了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主体结构由一元走向多元的内在作用机理,指出了内外生费用与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主体选择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居民对警察服务、物业保安服务满意度与需求意愿情况。另外,还利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了民间社会治安组织在社会治安服务领域有效发挥作用的现实条件,填补了国内这一研究领域中缺乏实证分析的不足。本文的分析,不过是对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问题的一次探索性分析而已。由于本研究内容对作者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要求都很高,受时间、精力水平及本人理论水平等诸多主客观条件限制,论文中仍有很多不足和缺陷。例如,由于相关统计指标数据搜集的客观条件限制,尽管本文在第三章中建立了衡量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没有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对当前我国社会治安服务供给现状进行评价。另外,探讨提高社会治安服务的供给效率问题,事实上还涉及到许多细致、复杂、精巧的技术问题。例如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在供给社会治安服务中的多重博弈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过程,博弈关系格局在不同制度环境下会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影响着各供给机制下供给效率的发挥。这应成为笔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继续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皮中旭[4](2007)在《中国保安业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保安业在中国是一个朝阳产业,经过短暂的发展历程,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形势来看,保安业的市场空间是很广阔的。我国的保安业也应与时俱进,在改革中寻求发展,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许浩东[5](2004)在《社会治安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社会治安对个人、社会都有着切身的影响,有效提供治安服务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对社会治安服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细化了社会治安服务的属性,认为社会治安服务可以分为私有私益、私有公益、公有私益、公有公益四种类型,为社会治安服务的多方供给安排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本文还分析了现行社会治安服务的不同制度安排,比较不同制度安排的成效与不足,从而认为政府安排、市场安排或者多中心的安排对于社会治安服务的有效供给都有作用,但其效用又都是有限的,不同类型的社会治安服务有相对适宜的制度安排。本文还结合实际,对我国社会治安服务的市场化实践(保安服务)及社会治安服务的多中心实践(社区警务)进行了剖析,就加强社会治安服务的有效供给提出了一些的建设性意见。
刘超[6](2004)在《从警察的私有化趋势看中国保安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从警察的私有化趋势看中国保安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警察的私有化趋势看中国保安业(论文提纲范文)
(1)警务职能的社会化转移——境外私域警务的发展及对我国警务改革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共警务和私域警务的区分 |
二、私域警务的发展条件 |
(一)开放性私人领域的维护 |
(二)国家的公共财政危机 |
(三)社会结构的转型 |
三、私域警务的市场发育 |
四、我国私域警务改革前瞻 |
(一)加快发展中国的保安业 |
(二)健全我国私域警务的立法和政策 |
(三)促进公域警务与私域警务之间的协同合作 |
(2)新中国公安管理体制变迁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管理体制变迁的内容 |
(一)公安机构 |
(二)组织领导制度 |
(三)工作运行机制 |
二、公安管理体制变迁的影响因素 |
(一)政治因素 |
(二)经济因素 |
(三)国际因素 |
三、公安管理体制变迁的模式和目标 |
(一)公安管理体制变迁的模式 |
(二)公安管理体制变迁的目标 |
四、结论 |
(3)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1.2.3 简要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理论分析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公共物品的概念与特征 |
2.1.2 社会治安服务的内涵 |
2.1.3 社会治安服务的属性 |
2.1.4 有效供给的内涵 |
2.2 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理论分析 |
2.2.1 纯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理论均衡模型 |
2.2.2 地方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理论均衡模型 |
2.3 社会治安服务的特殊性质 |
2.3.1 投入成本大、覆盖面广且具有网络性特征 |
2.3.2 协作性生产特征 |
2.3.3 特殊强制性 |
2.3.4 难以精确评估其供给效率 |
2.4 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指标 |
2.4.1 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内涵 |
2.4.2 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基本原则 |
2.4.3 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评价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3 当前我国社会治安服务的供给主体及其供给方式 |
3.1 社会治安服务的政府供给 |
3.1.1 政府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的原因和动机 |
3.1.2 政府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的运作机制 |
3.1.3 政府供给社会治安服务可能存在的低效率 |
3.2 社会治安服务的市场供给 |
3.2.1 市场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的可能性 |
3.2.2 市场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的运作机制 |
3.2.3 市场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的现实约束条件 |
3.3 社会治安服务的非营利组织自愿供给 |
3.3.1 非营利组织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的理论解释与现实推动力量 |
3.3.2 非营利组织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的运作机制 |
3.3.3 非营利组织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的现实约束 |
3.4 本章小结 |
4 交易费用视角下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主体结构的优化 |
4.1 建国后我国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主体结构的演变 |
4.1.1 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主体结构的演变过程 |
4.1.2 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主体结构演变的主要特点 |
4.2 社会治安服务的交易属性及其在供给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 |
4.2.1 社会治安服务的交易属性 |
4.2.2 社会治安服务供给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 |
4.3 交易费用视角下社会治安服务供给的一体化与分散化 |
4.3.1 分工与交易费用在组织演进中的作用 |
4.3.2 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一体化与分散化的权衡 |
4.4 社会治安服务的重新分类与供给主体的选择 |
4.4.1 社会治安服务的分类标准 |
4.4.2 新分类维度下社会治安服务的类别划分 |
4.4.3 新分类维度下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主体的选择 |
4.5 本章小结 |
5 我国社会治安服务供给现状的实证分析 |
5.1 基于居民视角的派出所警察服务质量供需差距分析 |
5.1.1 研究设计 |
5.1.2 实证分析及结论 |
5.2 居民对保安服务满意度及需求意愿的实证分析 |
5.2.1 研究设计 |
5.2.2 实证分析及结论 |
5.3 社会治安服务自愿供给案例分析—浙江永嘉的"老板巡逻队" |
6.实现我国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的路径选择 |
6.1 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完善政府供给机制 |
6.1.1 转变政府治理理念 |
6.1.2 完善政府供给机制 |
6.2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
6.2.1 逐步放松对私人部门进入社会治安服务领域的进入管制 |
6.2.2 完善社会治安服务市场供给的价格管制机制 |
6.2.3 完善社会治安服务市场供给的质量和标准监管机制 |
6.2.4 完善政府、行业协会与私人治安服务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 |
6.3 培育治安自治组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
6.3.1 强化公众的社会治安意识,提高其对治安自治组织的认同感 |
6.3.2 形成多重差异性的社会治安服务供给单位 |
6.3.3 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提高社会治安自治组织的合法性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中国保安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保安业会向职业化的方向转变 |
二、强化教育培训, 塑造良好的保安形象是必须的而且势在必行 |
三、保安业的管理体制中要引入竞争机制 |
四、加快保安立法, 建立法制约束机制 |
(5)社会治安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社会治安服务的理论基础 |
1.1 社会治安服务的属性与类型 |
1.2 社会治安服务的现状与供求矛盾 |
1.3 社会治安服务的政府安排 |
2 社会治安服务的市场化实践:保安服务 |
2.1 保安服务公司的性质与职能 |
2.2 西方国家由市场主导的保安服务 |
2.3 中国保安服务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
2.4 中国保安服务业的体制分析 |
2.5 中国保安服务业健全与发展 |
3 社会治安服务的多中心实践:社区警务 |
3.1 社区警务的理论内涵和特征 |
3.2 西方社区警务的实践 |
3.3 中国社区警务的实践 |
3.4 社区警务制度安排的积极意义 |
3.5 中国社区警务改革的深化与完善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6)从警察的私有化趋势看中国保安业(论文提纲范文)
现代警察私有化的历史背景 |
1、警力不足。 |
2、有偿服务。 |
3、服务定量。 |
4、自我警务的传统。 |
中国保安业现存的问题 |
第一、观念上落后。 |
第二、法制不完善。 |
第三、保安队伍内部管理不完善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
第四、管理体制僵化,不能与时俱进;简单机械效仿,未能实现应变管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
应对措施 |
一、在观念上要树立市场意识,自觉引入竞争机制,增强自身能力。 |
二、加强保安业相关的立法。 |
三、完善保安培训、考证制度。 |
四、保安服务公司实行职位分类管理。 |
五、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思想,走有自己地方特色的保安发展之路。 |
四、从警察的私有化趋势看中国保安业(论文参考文献)
- [1]警务职能的社会化转移——境外私域警务的发展及对我国警务改革的启示[J]. 胡建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新中国公安管理体制变迁研究综述[J]. 张明.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03)
- [3]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研究[D]. 袁春瑛. 山东大学, 2010(09)
- [4]中国保安业的发展[J]. 皮中旭. 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7(06)
- [5]社会治安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许浩东. 浙江大学, 2004(07)
- [6]从警察的私有化趋势看中国保安业[J]. 刘超. 中国保安,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