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肺与血脉关系密切,肺朝百脉之机理可通过对肺与血脉之关系的深入研究得到进一步阐释。本课题选择慢性阻阻塞性肺病、晚期肺癌等慢性肺病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一氧化氮(NO)、vWF(Von willebrand因子)、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t-PA/PAI-1为检测指标,通过观察慢阻肺病、晚期肺癌气虚证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损伤的影响,探讨肺与血脉的关系,为解释中医“肺朝百脉”理论提供最接近的现代实验研究指标以及对慢性肺系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一、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晚期肺癌气虚证的文献研究本研究综述了古代中医文献关于肺朝百脉理论,中医内伤咳嗽、哮病、喘证、肺胀、肺积等病的认识,及各病与肺气虚证关系的认识。认为肺主一身之气,心主一身之血,血的运行有赖气的推动,宗气上出喉咙以助肺司呼吸,下贯心脉以推动全身百脉的血液运行,维持周身百脉对组织血流灌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可诊断为咳嗽、喘证、肺胀等,晚期肺癌可归属于中医的肺积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晚期肺癌等慢性肺病由于病程较长,常见肺气虚症候。国内文献反映出对肺朝百脉的理论研究较少,尤其是现代实验研究相对较少。现代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结合肺内凝血与抗凝物质、血液流变学强调肺对血液流态的调节作用。2、结合血管活性物质强调肺对脉管的调节作用。“肺朝百脉”,肺对脉管亦有调节作用,这与肺的代谢功能有关。二慢性阻塞性肺病、晚期肺癌等慢性肺病气虚证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实验研究1、实验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中医辨证为肺气虚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26例、肺癌晚期患者15例,检测其血液NO(一氧化氮)、vWF(Von willebrand因子)、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等指标的变化;探讨肺气虚证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影响,并比较同证异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晚期肺癌气虚证)是否存在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不同影响,从而从微循环血管的舒缩、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凝血与纤溶系统的活性等几方面来阐明肺对血脉的调节作用。2、实验结果(1)慢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晚期)气虚证患者治疗前t-PA活性减低,PAI-1活性、NO含量及vWF含量上升,与健康对照组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有改善,但未达到正常人水平。结果表明,慢性肺病气虚证患者存在微循环血管的舒缩功能减退、血小板呈高粘附与高聚集、凝血与纤溶系统的活性降低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状况,经益气活血化痰等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病情好转。(2)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晚期肺气虚证患者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PA含量均降低(均P<0.05),但肺癌患者t-PA含量降低更明显(P<0.001);PAI-1含量两组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慢阻肺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晚期肺癌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vWF含量两组均较正常组上升,但肺癌比慢阻肺组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NO含量两组均升高,慢阻肺组上升更明显,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慢阻肺、晚期肺癌肺气虚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均受损,微循环血管的舒缩功能减退、血小板呈高粘附与高聚集、凝血与纤溶系统的活性降低,而肺癌患者较慢阻肺患者功能受损更严重,但差异无显著性,可能是因肺癌患者纳入病例过少所致。三、结论:慢性肺病肺气虚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退,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中医气不行血的理论相一致。这与中医肺朝百脉的理论十分接近,可丰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容,促进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入。本研究指标有可能成为解释中医“肺朝百脉”最接近的现代实验研究指标以及对慢性肺系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肺朝百脉论文; 中医病机论文; 肺气虚证论文; 病因病机论文; 气虚血瘀论文; 血液论文; 血管内皮细胞论文; 损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