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有限的城市空间环境中拓展绿地范围,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已成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类型,在维持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利用3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格局、城市生态环境及其与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相应的绿地系统规划。以达到城市绿地率提高、保证城市居住质量,使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速度与城市发展相匹配。城市绿地分类是本次研究的首要问题,根据城市中主要的五种用地类型将绿地相应地分为五类:居住区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用地绿地、市政设施绿地和仓储用地绿地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好了绿地分类后,有针对性地利用相关的3S技术软件(ERDAS)对现有的图集资料经过几何校正、融合、非监督分类及矢量化处理后得到基础数据及相关的用地类型分布图和绿地斑块分布图,再利用ArcView对基础数据进行后期处理最终获得绿地斑块面积、数量等数据用于计算景观格局指数从而进行景观格局的分析。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是基于对绿地斑块及格局评价指标分析之上的。通过分析绿地斑块分布及景观格局指数,对哈尔滨市绿地系统提出了绿地系统受用地性质限制和制约,存在不连贯性、不均衡性;整体布局零乱,绿地斑块之间缺少连通性;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受天气等条件的影响总体绿化水平不高等相关问题。针对绿地系统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及生态性、多样性、系统性、整体性和美学原则,对哈尔滨市绿地系统整体绿地空间布局和局部的具体实施进行局部绿地系统规划。规划以整合小面积斑块及加大城市中心区绿地斑块为主,加强城郊绿地连续性,增加城市中心区到城郊的过渡性绿化区域,使整个的城市绿地系统分布均一、连贯性强。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以达到在有限的城市用地范围内增加绿化拓展途径,最大限度地增加绿地斑块,从而保障城市人居生活环境的优良化。使城市绿地系统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