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与目标,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普遍追求可持续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为主线,以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环境学、经济学、区域经济地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支撑,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新的科学发展观视角出发,初步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发展的理论体系。在研究东北地区100年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效应的基础上,探讨了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作用机制、调控模式及协调对策。论文共分六章内容: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了各种基础理论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密切关系,并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等基本概念入手,重点研究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作用机制与调控机制等内容,初步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提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是在要素的集聚与扩散、技术进步、制度与制度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人口素质的提升与城市文明传播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的。第三章从东北地区城市化的演变过程及特征出发,重点论述了东北地区100年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效应。东北地区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具有胁迫和促进效应,生态环境对城市化具有限制与促进效应。发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促进效应,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发展的关键。第四章在评价东北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横向协调度和哈尔滨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纵向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第五章论述了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与禀赋、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制度变迁与地域文化变化、城市规划的演变与类型、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作用机制。第六章从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视角出发,重点研究了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模式与对策。通过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四类主体功能区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与引导,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高水平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国际背景
  • 二、国内背景
  • 三、东北地区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价值
  • 二、应用价值
  • 第三节 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评述
  • 一、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基础理论综述
  • 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 三、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 四、理论述评
  • 第二章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
  • 第一节 城市化、生态环境及其相互作用
  • 一、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概念与特征
  • 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 第二节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概述
  • 一、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内涵
  • 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基本特征
  • 三、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三节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
  • 一、传统农业经济时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低水平协调
  • 二、工业化初中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加剧不协调
  • 三、工业化后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趋向协调发展
  • 四、信息化社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高水平协调
  • 第四节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
  • 一、要素的集聚和扩散
  •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 三、技术进步与技术扩散
  • 四、人口素质的提升与城市文明传播
  • 五、制度及制度创新
  • 第五节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机制
  • 一、产业调控机制
  • 二、规划调控机制
  • 三、社会文化调控机制
  • 四、政策调控机制
  • 第三章 东北地区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
  • 第一节 东北地区城市化的演变过程及特征
  • 一、东北地区城市化的演变过程
  • 二、东北地区城市化特征
  • 第二节 100 年来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 一、清末城镇发展与土地利用
  • 二、民国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
  • 三、“伪满”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
  • 四、内战时期东北城市的停滞与衰败
  • 五、建国后大规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显现
  • 六、改革开放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化
  • 第三节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效应
  • 一、东北地区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
  • 二、东北地区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促进效应
  • 三、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对城市化发展的促进效应
  • 四、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对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作用
  • 第四章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与分析
  • 第一节 东北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与地域特征
  • 一、东北地区城市社会与经济综合评价
  • 二、东北地区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地域特征
  • 第二节 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的综合评价
  • 一、东北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 二、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 第三节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横向评价
  •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 二、评价的模型与标准
  • 三、横向评价结果
  • 四、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横向评价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哈尔滨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纵向评价
  • 一、哈尔滨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发展趋势
  • 二、哈尔滨市协调发展度态势评价与分析
  • 第五章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
  •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
  • 一、自然条件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
  • 二、资源禀赋与城市区位选择
  • 三、资源禀赋变化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作用
  •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 一、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作用
  • 二、产业升级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作用
  • 第三节 制度变迁与地域文化变化
  • 一、推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的全球制度变化
  • 二、推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的国家制度变化
  • 三、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制度响应
  • 四、东北地区地域文化变化
  • 第四节 城市规划的演变与类型
  • 一、城市总体规划演变及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作用
  • 二、其他规划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
  • 第五节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 一、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 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作用
  • 第六章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模式与对策
  • 第一节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方向
  • 一、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结构的高效化
  • 二、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结构的公平化
  • 三、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空间结构的整合化
  • 四、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功能的扩大化
  • 第二节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模式
  • 一、新型工业化调控模式
  • 二、循环经济调控模式
  • 三、“绿色社区”调控模式
  • 第三节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
  • 一、优化开发地区的调控对策
  • 二、重点开发地区的调控对策
  • 三、限制开发与禁止开发地区的调控对策
  • 结论
  • 一、基本结论
  • 二、主要贡献
  • 三、遗留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时空耦合关系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8)
    • [2].京津冀地区城市化发展时空差异特征[J]. 生态学报 2017(12)
    • [3].台湾地区城市化发展经验[J]. 理论参考 2014(10)
    • [4].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运用不和谐问题分析——以广西为例[J]. 文教资料 2020(21)
    • [5].台湾地区城市化发展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J]. 福建金融 2014(08)
    • [6].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现状及对策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7)
    • [7].西北地区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协调互动[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04)
    • [8].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探讨——以湖南省中西部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02)
    • [9].也谈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点及对策[J]. 中国乡镇企业 2012(10)
    • [10].胶东地区城市化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04)
    • [11].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思考[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8(02)
    • [12].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03)
    • [13].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文化自觉意识调查与分析[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3)
    • [14].栏目主持人按[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5].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障碍分析[J]. 价值工程 2011(19)
    • [16].新疆各地区城市化效率及集约度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 2016(26)
    • [17].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中社会保障问题的法律探讨[J]. 贵州民族研究 2008(06)
    • [18].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8(26)
    • [19].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空间分异的时空演变分析[J]. 地理科学 2015(05)
    • [20].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的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5)
    • [21].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实证分析[J]. 北方经济 2010(11)
    • [22].东北地区城市化问题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03)
    • [23].陕北地区城市化驱动力研究[J]. 人文地理 2008(04)
    • [24].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J]. 中国市场 2018(19)
    • [25].河北省平原地区城市化新战略探讨——以衡水市为例[J]. 消费导刊 2010(08)
    • [26].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实证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 2010(08)
    • [27].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相关分析及地域差异[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05)
    • [28].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浅析——以P镇为例[J]. 甘肃农业 2012(12)
    • [29].略论实现长三角地区城市化与土地供应之间的平衡[J]. 科学发展 2010(03)
    • [30].铜仁地区城市化进程对策探讨[J]. 湖南农机 2009(01)

    标签:;  ;  ;  ;  ;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