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理论重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知识产权,地域性,冲突规范,被请求保护地
理论重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剑冰[1](2019)在《知识产权地域性与冲突法理论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对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存在界定不清且盲目将其代入知识产权冲突法理论的现象。知识产权区别于其他民事权利的地域性特征,需要根据实定法重新界定为"知识产权取得常受到法定的地域因素限制",知识产权冲突规范连结点选取的基础应当根据不同的范围分步厘清,以正确理解"被请求保护地"在知识产权冲突规范连结点选取中的核心地位和认定方式,辨析知识产权地域性与各方面法律适用的关系,并对我国立法进行评析。(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33期)
何艳玲,张雪帆[2](2019)在《危机即新纪元:基于本体论反思的公共行政理论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公共行政学的知识本体特点及其危机切入,可以对学科本体论在中国的所指与所不能指进行深入分析,并由此论证中国场景对公共行政理论重构的影响。政府作为公共行政学不断变化的最大公约数,在对象上框定了公共行政研究的变与不变;而在千变万化的议题之中,"公共特质"成为公共行政议题的重要锚定点,也即一旦所研究议题与公共特质无关,则其必然也不再是公共行政学议题。公共行政理论的重构本质上是政府理论的重构(重建场景、理性和秩序),重构的关键是公共行政学如何更好地回应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此而言,危机即为新纪元。(本文来源于《政治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施艺,周琬宇[3](2019)在《企业环境会计要素系统的基础理论重构——以外部性内部化为导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外部性内部化对于构建环境会计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于经济学规律与法治发展的体现。环境会计必然以环境成本为核心,环境成本的实质是会计对企业的环境责任进行核算。通过归纳总结现有理论的谬误及其实质,揭示构建新理论体系的必要性。本文重新梳理了环境会计基本假设、环境会计的对象、目标和职能,构建了环境会计要素系统并阐释各个要素的具体内涵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期刊2019年09期)
赵玉[4](2019)在《价值范式:“恰当自然审美”的理论重构与新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恰当审美"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入自然审美领域后引起了众多西方学者的关注,并先后涌现出六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以及相应的六种审美范式。然而六种范式在凸显自身优势的同时,却都很难同时兼容其他者的合理之处。价值范式作为一种新的立场或观点,它不再单独突出和强调自然审美活动中的任何一种构成因素,而是转而关注审美活动的整体效果,亦即审美价值的最终实现。在价值范式下,"恰当自然审美"是指鉴赏者能够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或实现审美价值更大化的自然审美活动。因而可以在已有六种范式的基础上重构"恰当审美"理论,为其在当代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方向,并能够在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有益作用。(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9年05期)
刘文献[5](2019)在《美术作品独创性理论重构: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形式主义独创性是传统版权法调整的所有作品可版权性之基石。传统版权法确立的独创性理论起源于文字作品,其对内在作品的个性不加区分。当前,美术作品的独创性理论继承了传统版权法的形式主义独创性,这种独创性与美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本质存在根本的冲突,形成了诸多的理论困惑,为此,理论上需要回归到美术作品本质规律、需要检讨形式主义独创性的理论框架,重构美术作品的独创性理论,实现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独创性的转换。美术作品的独创性应归结为历史主义独创性或者本真独创性。(本文来源于《政治与法律》期刊2019年09期)
刘丰[6](2019)在《范式合成与国际关系理论重构——以现实主义为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术史的书写以"范式间辩论"为主线,制约了理论创新和知识增长的空间。为超越范式中心的视角,近年来研究者们分别尝试发掘非西方经验,借鉴跨学科知识,探索多种理论综合,从而推动国际关系理论朝着多元包容的方向发展。与上述路径不同,"范式内合成"聚焦于弥合主要范式内部不同分支之间存在的矛盾和脱节,通过核心概念重新分类和厘清因果机制构建合成式理论,从而消解原型理论之间的逻辑和经验冲突,提升范式内部的一致性和内聚力。以现实主义范式内部的防御—进攻二分法为例,防御和进攻只是国家在无政府体系下采取的两种最为极端的安全战略,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其他过渡和中间类型,而主要大国在特定时期所采取的战略类型是体系环境塑造和个体能动选择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沈丽娟[7](2019)在《交际语境写作理论重构小学话题作文教学实践策略——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习作6》一课的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习作6》一课成功的教学实践,本文从交际语境、学生经验、写作支架叁个维度,讨论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交际语境写作理念,有效解决写作叁个"老大难"问题,重构小学话题作文教学新策略。(本文来源于《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期刊2019年07期)
潘星丞[8](2019)在《“为他人谋取利益”之实证分析与理论重构——由行为属性说转向职务属性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受贿罪之"为他人谋取利益"要素的认定,2016年《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兼采各种学说,尝试实用主义的解决方案。但实证分析发现,这种"解释"及其背后的学说在客观上无助于受贿预防,主观上几乎被法官虚置。因此,应将研究路径转向教义分析,按照从受贿罪法益到受贿罪构成,再到谋利要件的进路,逐层递进地推导出谋利要件的内涵,使之由行为属性说转向职务属性说。职务属性说能有效回应各种理论争议。从立法论看,它有利于平息受贿罪法益的争议;从解释论看,它有利于消解受贿罪构成的内部冲突;从司法论看,它有利于反腐败司法实践。(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洪燕[9](2019)在《共益债务的理论重构及其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共益债务的科学认定,既关系全体债权人的利益,也关系债务人的利益。从理论上全面厘清共益债务的科学内涵,才能全面体现《破产法》平等保护债权人与债务人的立法宗旨。对共益债务内涵的理解,应全面把握它的两个基本属性和两个法律特征。两个基本属性即"共益性"和"在破产程序中",对其需要灵活掌握,力求克服当前学界对共益债务内涵理解上的保守和僵化倾向。对于共益债务的"共益"主体,理论上可作扩大理解至破产相关人,对"在破产程序中"的把握,则应始终坚持是否对全体债权人有利的原则,不必过分苛求引发债务的行为必须发生在破产程序启动之后。认识共益债务的内涵,还须抓住它的两个法律特征,即"以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为担保"和"随时清偿",正是由于共益债务具有优于其他破产债权"优先受偿"的特点,在理论上探讨共益债务并力求在实践中对其作出科学认定才有意义。在学理上对共益债务的范围进行阐释,是构建共益债务理论的重要方面,有助于破产实践中正确认定和处理共益债务。对共益债务范围的把握,科学的方法是确立共益债务范围的标准。在学理上可以将确立共益债务范围的标准抽象为叁个:"为债务人整体资产或具体资产保值增值所产生的债务"、"法律规定债务人应当承担的债务"以及"为清算、重整、和解等共益目的所产生的债务",这叁个标准基本涵盖了共益债务的全部外延,避免了目前《破产法》列举式规定存在的不周延的缺陷。对共益债务种类在学理上进行探讨,同样是构建共益债务理论的重要一环。共益债务的种类在立法上可按债发生的根据对其进行逻辑重塑,同时对共益债务还可以按照债的发生是否取决于债权人或管理人的意志、是否具有劳务内容、是否有担保等标准进行分类。共益债务能否及时得到应有的清偿,对共益债权人尤其是主动性共益债务的共益债权人影响很大,也会间接关联到全体破产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在破产实践中,应当准确理解共益债务的清偿原则,并对清偿主体、清偿时间、清偿程序等进行规制,才能实现公平目标。(本文来源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韩斌[10](2019)在《新时代对外传播的理论重构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际形势出现极端不确定性,尤其是逆全球化浪潮,呈现一浪更比一浪高之势。中国外交战略出现重大调整,从"韬光养晦"到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向世界不断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西方认为中国动了他们的"奶酪",对中国和平崛起高度警觉,采取种种措施遏制中国发展,同时加大了对中国政治体制、人权法制、军力发展等领域的批评。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中国对外传播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西强我弱"的格局,新时代的对外传播需要新的方式方法,为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对外传播》期刊2019年03期)
理论重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公共行政学的知识本体特点及其危机切入,可以对学科本体论在中国的所指与所不能指进行深入分析,并由此论证中国场景对公共行政理论重构的影响。政府作为公共行政学不断变化的最大公约数,在对象上框定了公共行政研究的变与不变;而在千变万化的议题之中,"公共特质"成为公共行政议题的重要锚定点,也即一旦所研究议题与公共特质无关,则其必然也不再是公共行政学议题。公共行政理论的重构本质上是政府理论的重构(重建场景、理性和秩序),重构的关键是公共行政学如何更好地回应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此而言,危机即为新纪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论重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剑冰.知识产权地域性与冲突法理论重构[J].法制博览.2019
[2].何艳玲,张雪帆.危机即新纪元:基于本体论反思的公共行政理论重构[J].政治学研究.2019
[3].施艺,周琬宇.企业环境会计要素系统的基础理论重构——以外部性内部化为导向[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
[4].赵玉.价值范式:“恰当自然审美”的理论重构与新方向[J].社会科学辑刊.2019
[5].刘文献.美术作品独创性理论重构: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J].政治与法律.2019
[6].刘丰.范式合成与国际关系理论重构——以现实主义为例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9
[7].沈丽娟.交际语境写作理论重构小学话题作文教学实践策略——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习作6》一课的教学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
[8].潘星丞.“为他人谋取利益”之实证分析与理论重构——由行为属性说转向职务属性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洪燕.共益债务的理论重构及其实践[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韩斌.新时代对外传播的理论重构与实践[J].对外传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