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化硅陶瓷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_f,SiC,活性钎焊,Ti,界面反应
碳化硅陶瓷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李冰[1](2019)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活性钎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f/SiC)具有高温强度高、密度低、耐蚀性好、耐磨性和抗氧化性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其他工业领域。本论文针对Cf/SiC复合材料,采用不同钛含量的Ag-Cu-Ti膏状钎料和Ag-Cu+Ti组合钎料对Cf/SiC复合材料进行活性钎焊研究。润湿性试验表明无论是Ag-Cu膏状钎料还是Ag-Cu箔片都是无法润湿Cf/SiC复合材料的。采用Ag-Cu-Ti膏状钎料进行活性钎焊时,发现含钛量2%的Ag-Cu-Ti膏状钎料润湿性好,继续增加钛元素含量,润湿性又变差。采用Ag-Cu+Ti组合钎料进行钎焊时,发现对Cf/SiC复合材料的润湿性随着钛元素含量的提高而提高,当钛粉含量超过5%时,组合钎料对Cf/SiC复合材料表现为完全润湿。通过金相观察和能谱分析,当采用含钛量2%的Ag-Cu-Ti膏状钎料时,在Cf/SiC复合材料和钎缝金属界面发现富钛反应层。随着钛元素含量的增加,钛元素在焊接过程中迅速和铜元素发生反应,快速将钛元素固定在脆硬的富铜钛相中,富铜钛相增多变大,界面反应物减少。研究表明当组合钎料中钛含量不超过10%时,随着钛含量的提高,Cf/SiC复合材料和钎缝金属界面的界面反应物由无到有,由随机产生到连续存在。当采用含钛量2.5%的Ag-Cu+Ti组合钎料进行焊接时发现少量的钛元素进入钎缝金属对钎缝内部的富铜固溶相有强烈的细化作用。当钛含量继续增加时,钎缝金属内部富钛铜相逐渐增多。力学性能实验表明所有的剪切试样均断裂在Cf/SiC复合材料内部或者Cf/SiC复合材料内部及钎缝孔穴处。研究表明钛元素是实现活性连接的关键元素。钛元素能与Cf/SiC复合材料发生界面反应,提高钎料的润湿性,形成牢固的界面结合。当界面为碳纤维时,界面反应物主要为TiC,当界面处为碳化硅时,富钛层主要为Ti-Si-C化合物。钛元素在钎缝金属内部主要与铜元素发生反应,通过对比Ag-Cu-Ti膏状钎料和Ag-Cu +Ti组合钎料的钎缝金属,发现采用Ag-Cu +Ti组合钎料获得的钎缝组织和元素分布更加均匀,综合性能更加优异。(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2)
徐兆芳,陈元兰,李晓鸿,廖洪敏,周尝尝[2](2019)在《皮芯结构碳化硅陶瓷纤维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空气与真空气氛脉冲的方法对聚碳硅烷(PCS)纤维进行气氛脉冲热氧化处理,然后在惰性气氛中热解制备出具有皮芯结构的碳化硅陶瓷(Si C)纤维,研究了脉冲次数对PCS纤维热氧化质量增加率、化学结构、Si–H键反应程度、氧元素分布及烧成SiC纤维晶体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氛脉冲处理可实现PCS的热氧化不熔化,且热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PCS纤维的外表层,外表层形成了大量的Si–OH、Si–O–Si和C=O含氧结构,氧在PCS纤维径向上呈现梯度分布特性,表层富氧芯部低氧,脉冲热氧化使得PCS纤维凝胶出现时对应的热氧化质量增长和Si–H键反应程度都较低,分别为7.03%和25.37%;烧成得到的Si C陶瓷纤维仍保持了同样的氧梯度分布特性,且具有β-SiC晶体结构,是一种典型的皮芯结构,抗拉强度可达(1.74±0.21) GPa。(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孔文龙,傅肃嘉,刘东旭,陈建军[3](2019)在《SiC纳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SiC纳米纤维作为增强体,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碳化硅陶瓷坯体,通过反应烧结制备SiC纳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采用两种不同粒径的碳化硅粉体为原料,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SiC纳米纤维,通过丙烯酰胺聚合体系制备素坯,坯体经干燥、脱胶后渗硅烧结得到复合陶瓷。利用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镜分析碳化硅陶瓷力学性能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SiC纳米纤维的加入有助于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提高;SiC纳米纤维含量为12 wt%,复合陶瓷抗弯强度为267 MPa,与未加SiC纳米纤维相比提高28%。(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文章苹,张骋,张永刚[4](2018)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组成、界面及强韧化机制、制备工艺进展及其应用,并分析了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人造纤维》期刊2018年01期)
易方[5](2018)在《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耐磨损、抗氧化、机械性能良好的优点,在航空航天、机械汽车、化工制造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该复合材料在基体、增强纤维和制备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01期)
文章苹,张永刚[6](2017)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Cf/SiC)合材料充分利用了碳纤维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碳化硅陶瓷基体的高抗氧化性能,因此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和新能源等领域,并且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广泛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和各种工艺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1)
文章苹,张永刚[7](2017)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Cf/SiC)合材料充分利用了碳纤维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碳化硅陶瓷基体的高抗氧化性能,因此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和新能源等领域,并且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广泛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和各种工艺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46-50》期刊2017-10-21)
徐颖,郑志涛,许维伟,袁璞,邵彬彬[8](2016)在《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冲击压缩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即PIP法)制备出3种不同短切碳纤维(C_(sf))体积分数的圆柱形短切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通过高温加热装置和自组装功能的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试件进行高温和动态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冲击压缩试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C_(sf)/SiC复合材料断口形貌,对试件的破坏形态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IP法制备的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中C_(sf)分布均匀,在外应力作用下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发生破坏,碳纤维和碳纤维束与SiC基体脱粘被不断拔出。试件的抗压强度随C_(sf)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C_(sf)体积含量为21%的试件抗压强度最高,为96.55 MPa。与常温相比,在高温压缩试验中随着复合材料试件平均温度的升高,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破碎后的块度越来越大,整体性越来越好,当温度达到300℃时,C_(sf)体积含量对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6年14期)
鲍崇高,宋索成,赵黎明[9](2015)在《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中碳化硼-碳纤维联合增强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炭黑作为碳源的传统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残硅量高、硅岛形态多,力学性能较低。为了减少残硅含量、细化组织,提高复合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选择具有高碳密度的短碳纤维,以及力学性能优异的细小碳化硼颗粒作为碳源和增强体来制备反应烧结碳化硅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短碳纤维及碳化硼对复合陶瓷密度、微观结构和强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600℃时,碳纤维完全反应,具有的高碳密度导致硅化过程中体积膨胀率大,减少了残硅体积分数;其通过扩散反应控制了残硅的分布-纤维状分布,抑制了硅岛形成。引入的碳化硼保证了渗硅充分性,其颗粒边缘区域与硅发生反应生成碳化硅和叁元相,提供了部分碳源,试样断裂过程中碳化硼颗粒以颗粒拔出为主,导致裂纹扩展路径以及能量消耗增大,有助于提高基体强韧性能。当添加碳纤维体积分数为40%时,复合陶瓷强韧性能达到最高,分别达到465 MPa和7.5 MPa·m1/2。(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5年S1期)
王鸣,董志国,张晓越,姚博[10](2014)在《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对国外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分析,结合航空发动机设计对于复合材料构件的使用要求,从发动机材料工程化应用的角度,提出国内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中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航空制造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碳化硅陶瓷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空气与真空气氛脉冲的方法对聚碳硅烷(PCS)纤维进行气氛脉冲热氧化处理,然后在惰性气氛中热解制备出具有皮芯结构的碳化硅陶瓷(Si C)纤维,研究了脉冲次数对PCS纤维热氧化质量增加率、化学结构、Si–H键反应程度、氧元素分布及烧成SiC纤维晶体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氛脉冲处理可实现PCS的热氧化不熔化,且热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PCS纤维的外表层,外表层形成了大量的Si–OH、Si–O–Si和C=O含氧结构,氧在PCS纤维径向上呈现梯度分布特性,表层富氧芯部低氧,脉冲热氧化使得PCS纤维凝胶出现时对应的热氧化质量增长和Si–H键反应程度都较低,分别为7.03%和25.37%;烧成得到的Si C陶瓷纤维仍保持了同样的氧梯度分布特性,且具有β-SiC晶体结构,是一种典型的皮芯结构,抗拉强度可达(1.74±0.21) GP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化硅陶瓷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冰.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活性钎焊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徐兆芳,陈元兰,李晓鸿,廖洪敏,周尝尝.皮芯结构碳化硅陶瓷纤维的制备及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9
[3].孔文龙,傅肃嘉,刘东旭,陈建军.SiC纳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的性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文章苹,张骋,张永刚.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人造纤维.2018
[5].易方.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管理.2018
[6].文章苹,张永刚.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C].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论文集.2017
[7].文章苹,张永刚.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C].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46-50.2017
[8].徐颖,郑志涛,许维伟,袁璞,邵彬彬.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冲击压缩力学性能[J].材料导报.2016
[9].鲍崇高,宋索成,赵黎明.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中碳化硼-碳纤维联合增强机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
[10].王鸣,董志国,张晓越,姚博.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