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转换制度

论土地转换制度

论文摘要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始于计划经济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化,以及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了城市向农村索要土地,农村向城市索要资金的双向互动的社会发展模式。征地是城市向农村索要土地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征地的互动过程中并没有体现相关方权利的互惠。征地部门更多的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以较低的代价把地从农民那里征来,牺牲的是农民的利益。为此,这一现象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于是,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确实保护农民的权益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同时,也希望征地部门和有关人员在征地过程中依法行使征地权,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利益。这样要求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适应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着想,更深的意义还在于确保社会的稳定。本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土地转换制度的概述。虽然各国的土地转换制度因征地活动的对象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各国对土地转换制度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解是相同或相近的。一方面土地征用行为是一种公权力行为,具有强制性;另一方面同时征地也须遵循公共利益原则,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目征地后须进行合理补偿。征地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但发挥着保障用地需求的功能,而且发挥着防止土地滥用的功能。 第二部分为土地转换制度的理论分析。任何一项制度的确立都基于一定的理念,土地转换制度的确立同样如此。无论在我国还是在欧洲,土地转换制度的法理基础都是公共利益,我国和欧洲大陆国家有关土地转换制度的构建理念是不一样的,在欧洲大陆国家,这种理念就是“所有权负义务”,是对所有权神圣理念发展到极端的一种纠偏。而我国对财产的征用(主要是针对农村集体土地)并不是所有权负义务的结果,因为我国历史上没有欧洲大陆国家那样的个人主义传统,有的只是“国家主权”或“国家本位主义”。我国现有的私权利保护的力度仍不充分,当然也就说不上所有权负义务。正是由于我国的这种历史原因,使得我国的土地立法和土地执法带有较多的公权力色彩,从而给征地活动带来诸多问题。 第三部分为我国土地转换制度存在的问题。本部分通过对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形成及发展的历史回顾,揭示了现行的征地制度由于受历史的影响,存在着诸多缺陷。首先,征地的公益目的规定不清楚,征用部门存在着对“公共利益”扩大解释之好,固而也常以之为借口征地。其次,集体

论文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土地转换制度概述
  • 一、土地转换制度的内涵
  • 二、土地转换制度的特征
  • 三、土地转换制度的功能
  • (一) 保障用地需求
  • (二) 防止土地滥用
  • 第二部分 土地转换的理论
  • 一、土地转换的法理基础
  • 二、欧洲大陆国家的所有权负义务
  • 三、我国的“国家主权”理论
  • 第三部分 我国现行土地转换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二、土地征用权的滥用
  • (一) 土地征用权滥用的表现
  • 1.执法的任意性
  • 2.行为的短期性
  • 3.征地费用偏离市场价
  • (二) 土地征用权滥用的原因
  • 1.法律对土地征用目的规定不明确
  • 2.集体土地权属的法律属性不清
  • 3.土地征用程序不完善
  • 三、土地征用的补偿安置问题
  • (一) 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和范围
  • (二) 土地征用人员安置不合理
  • 第四部分 我国土地转换制度改革的设想
  • 一、土地转换制度改革前提
  • (一) 土地转换制度改革的观念重树
  • 1.转变政府的角色
  • 2.增强尊重和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的意识
  • (二) 土地转换制度改革的法律制约
  • 1.土地转换的目的制约
  • 2.土地转换的程序制约
  • 3.土地转换的义务制约
  • 4.土地转换的物权保护
  • 二、土地转换制度改革的设想
  • (一) 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及其法律地位
  • (二) 完善“公共利益”的界定
  • (三) 完善土地转换程序的设想
  • (四) 土地补偿标准及安置方式的设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欧洲创新创业的四大软肋[J]. 经济 2015(12)
    • [2].葡式风情 佳肴美馔[J]. 中国食品 2009(05)
    • [3].牛津大学报告显示:欧洲大陆国家仍青睐传统媒体[J]. 今传媒 2012(12)
    • [4].欧洲大陆国家公司治理改革对我国的借鉴作用[J]. 经济界 2008(06)
    • [5].欧洲豪门实力在内,机会在外——德葡荷的差异化留学[J]. 留学 2014(15)
    • [6].无因管理制度的溯源与继受[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7].法国人心中五味杂陈的俄罗斯情结[J]. 经济 2018(08)
    • [8].论欧洲大陆国家的参与式大学治理[J]. 高等教育研究 2019(03)
    • [9].务实主义视域下英国平衡外交的启示——以卡斯尔雷外交政策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9(11)
    • [10].书籍走私与启蒙运动[J]. 国家人文历史 2018(06)
    • [11].中国瑞士签订FTA助推中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J]. 时代金融 2013(22)
    • [12].森林幼儿园:德国下一个出口重头戏?[J]. 上海教育 2015(08)
    • [13].西方国会中的质询制度[J]. 山东人大工作 2011(01)
    • [14].金融危机后十年新自由主义对西方文明和法律的影响[J]. 中德法学论坛 2019(01)
    • [15].名刊速览[J]. 互联网周刊 2009(10)
    • [16].用好FTA 积极走出国门[J]. 经济 2013(11)
    • [17].1950:中瑞(士)建交内幕揭秘[J]. 老年人 2013(10)
    • [18].国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及借鉴[J]. 华北金融 2013(10)
    • [19].论英国近代早期降低贫困程度的措施[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12)
    • [20].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学解读[J]. 中国企业家 2018(23)
    • [21].每月大事[J]. 福建理论学习 2013(08)
    • [22].发展消费金融应准确把握真实经济前提[J]. 金融博览 2010(07)
    • [23].酷刑:从合法的手段到公认的罪行[J]. 比较法研究 2014(01)
    • [24].英国退出欧盟对市场的冲击效应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6(22)
    • [25].英国学生扎堆欧洲大陆读大学[J]. 上海教育 2015(29)
    • [26].要闻点睛[J]. 中国对外贸易 2013(06)
    • [27].瑞士:中国与欧盟之间的“香港”[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5(02)
    • [28].法国古典家具(一)[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12)
    • [29].动态[J]. 进出口经理人 2013(06)
    • [30].政治策略与社会联盟——英国19世纪的自由贸易政策[J]. 国际政治科学 2014(01)

    标签:;  ;  ;  ;  

    论土地转换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