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修复体论文-梁珉

固定修复体论文-梁珉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定修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牙周炎,危险因素,种植体周围病

固定修复体论文文献综述

梁珉[1](2019)在《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体种植体周围病的影响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体的种植体周围发病情况,对可能诱发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解。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278例行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278例患者中,141例出现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率为50.72%,其中20例为种植体周围炎,占7.19%,其余121例均为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占43.5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修复即刻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与角化黏膜宽度、牙周炎、刷牙次数及男性等因素有关;同时,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角化黏膜宽度<1 mm及重度牙周炎是发生种植体周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不同性别患者的牙周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是诱发种植体周围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应该定期行牙周支持性维护治疗,有助于维持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陈祈月,王亚敏,刀俊峰,宋光保[2](2019)在《新型修复体对种植固定修复后食物嵌塞治疗的短期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采用新型修复体近远中可调节冠(mesio-distal adjustable,MDA)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分析MDA冠对改善食物嵌塞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10月行种植修复治疗患者79例,男37例,女42例,平均年龄57岁;包括79颗种植体及79颗单冠; MDA冠种植修复44例和常规种植冠修复35例。MDA组采用高强度树脂修复邻接关系;常规修复组采用调牙合及修改牙体外形。比较两种修复方式针对邻接关系不良问题处理的短期效果。结果:随访6~10个月,MDA冠组44例修复体均完好,其中出现食物嵌塞7例(15. 9%),1次复诊可改善食物嵌塞的6例(85. 7%),多次复诊1例(14. 3%)。常规修复组35例修复体中均完好,其中出现食物嵌塞9例(25. 7%),1次复诊可改善食物嵌塞的2例(22. 2%),多次复诊7例(77. 8%)。MDA冠组在处理次数以及处理效果上都优于常规修复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MDA冠治疗食物嵌塞临床效果良好,且治疗方法简单、便捷。(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杨洋,陈立,谭建国[3](2018)在《固定修复体边缘适合性测量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常影响到远期修复效果,精确测量边缘适合性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修复体与预备体间的适合情况,从而帮助改进修复体设计、材料选择及制作工艺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的边缘适合性测量方法不断出现,本文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传统及新型边缘适合性测量方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田敏,吉兆华,陈吉华[4](2018)在《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体种植体周围病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体的种植体周围病发病情况,了解可能影响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行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且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收集信息,录入Epidate数据库,计算种植体周围病发病率,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因素的种植体健康生存率,采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22)

石虹霞,赵彬,武峰[5](2018)在《两种制作方法对上前牙固定修复体舌侧功能形态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传统方法与个性化数据方法对同一患者分别制作上前牙固定修复体,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制作的修复体在舌侧功能形态上戴牙时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上前牙需要冠修复的患者,对每一例患者分别用传统方法和个性化数据的方法,制作义齿,戴牙时由同一位医生给这位患者的二副义齿进行调牙合,分别从调牙合时间、调磨厚度、功能运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40例患者中,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修复体,有25例调牙合时间大于30分钟,平均调磨和添加瓷的量大于1 mm的有24例,功能运动顺畅的仅5例;用个性化数据采集的方法制作的修复体,每个牙平均调牙合时间小于10分钟的有30例,平均调磨和添加瓷的量小于0.5 mm的有25例,功能运动顺畅的有30例。结论个性化数据采集的方法制作的修复体平均调牙合时间短,调牙量较少,良好的咬合接触,功能运动轨迹顺畅,传统方法制作的修复体在正中咬合状态时平均调牙合时间短调牙合量少,但是功能运动状态时轨迹不顺畅,需要花大量时间调牙合,或者还需要局部加瓷,才能达到功能运动轨迹顺畅。运用个性化数据采集的方法制作的修复体更适合于每一位患者,个性化数据采集的方法,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0期)

黄玉婷,王耀芳,王超,王丽琴[6](2018)在《薄膜隔离辅助固定修复体试戴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薄膜隔离辅助固定修复体试戴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法,选择设计固定修复的患者201例;实验组:105例(其中活髓牙65例)在常规制备好的牙体上覆盖保鲜膜,然后试戴固定修复体;对照组:96例(其中活髓牙48例)按常规在制备好的牙体上直接试戴固定修复体。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在保鲜膜覆盖下,修复体与基牙的摩擦力降低,容易取戴,崩瓷机会减少,医生工作时间减少,活髓的基牙的酸痛不适感明显减轻;对照组:常规的直接试戴修复体,修复体与基牙的摩擦力大,不容易取戴,去冠器协作崩瓷机会增加,医生工作时间增加,活髓的基牙有明显的酸痛;二者在修复体的崩瓷机会及医生工作时间有差异(P<0.05),在牙齿不适感上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薄膜隔离在固定修复中可有效辅助修复体取戴,降低修复体与基牙的摩擦力,减少修复体崩瓷机会,缩短医生工作时间,减少活髓牙齿的不适感。(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07期)

李学盛,李鸿波[7](2017)在《固定修复体适合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修复体是口腔临床常用的修复方式之一,融合了美学性能和舒适度,备受医生、患者的青睐。适合性是指修复体组织面与基牙预备体之间的密合度,与修复体完全就位于基牙上相关,反映了修复体制作精密的程度,是检测口腔材料性能、修复体最终质量和远期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常用来评估固定修复体的适合性的方法有:临床探查法、肉眼观察法、显微镜直接测量法、印模技术法、片切法、Micro-CT法等。本文将就这些评价方法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李全利[8](2017)在《固定修复体的咬合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告以"关节-颌位-咬合"统一的观点为主轴,从生理性咬合特征分析入手,结合现代美学修复之特点,阐述固定修复咬合调整步骤方法和全颌咬合重建修复咬合特点。1.生理性咬合特点:正中合咬合接触特点;非正中合运动特点,强调前牙在咬合分离中的引导作用。2.牙列缺损固定修复体的咬合调整。依据生理性咬合特征和患者的咬合型特点,一步一步阐述咬合调整的步骤和方法,着重叙述正中合的调整,根据病人咬合型特点,确定非正中合的咬合调整原则。使咬合调整做到精细、明确、易掌握、有明确的判断指标。3.固定全颌咬合重建修复咬合构建特点。简述在正中关系位铰链运动轨迹上,满足修复体制作需求的最小空间原则确定颌位和垂直距离。重点讲述咬合构建调整的原则。最后,简单介绍相关慢性咬合肌痛的临床问题。(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口腔学术研讨会汇编》期刊2017-10-25)

高静,刘畅,郑清明,朱卓立[9](2017)在《固定修复体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固定修复体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发生的原因。方法:选择固定修复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观察1个月、6个月及1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在5349例患牙中,356例(6.66%)发生不良反应。单因素分析示不同牙位(P=0.034)及隐裂情况(P<0.001)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牙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有关(P=0.057)。多因素分析示有隐裂为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OR=2.610),根管治疗则为保护因素(OR=0.746)。结论:固定修复体修复后,牙位及基牙牙髓情况可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隐裂的存在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祝洁,彭静[10](2016)在《种植支持式固定修复体两种固位方式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种植支持式固定修复体的固位方式主要分为粘接固位与螺丝固位,学者们对于二者的选择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从这个问题出发,就其各自在种植修复体加工难易度及成本、修复体被动就位、取戴便利性、咬合负载应力、修复体固位力、美观效果、对周围组织健康的影响、种植体及修复体成功率八个方面,对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21期)

固定修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采用新型修复体近远中可调节冠(mesio-distal adjustable,MDA)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分析MDA冠对改善食物嵌塞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10月行种植修复治疗患者79例,男37例,女42例,平均年龄57岁;包括79颗种植体及79颗单冠; MDA冠种植修复44例和常规种植冠修复35例。MDA组采用高强度树脂修复邻接关系;常规修复组采用调牙合及修改牙体外形。比较两种修复方式针对邻接关系不良问题处理的短期效果。结果:随访6~10个月,MDA冠组44例修复体均完好,其中出现食物嵌塞7例(15. 9%),1次复诊可改善食物嵌塞的6例(85. 7%),多次复诊1例(14. 3%)。常规修复组35例修复体中均完好,其中出现食物嵌塞9例(25. 7%),1次复诊可改善食物嵌塞的2例(22. 2%),多次复诊7例(77. 8%)。MDA冠组在处理次数以及处理效果上都优于常规修复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MDA冠治疗食物嵌塞临床效果良好,且治疗方法简单、便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定修复体论文参考文献

[1].梁珉.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体种植体周围病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9

[2].陈祈月,王亚敏,刀俊峰,宋光保.新型修复体对种植固定修复后食物嵌塞治疗的短期效果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

[3].杨洋,陈立,谭建国.固定修复体边缘适合性测量方法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8

[4].田敏,吉兆华,陈吉华.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体种植体周围病的影响因素研究[C].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5].石虹霞,赵彬,武峰.两种制作方法对上前牙固定修复体舌侧功能形态的效果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6].黄玉婷,王耀芳,王超,王丽琴.薄膜隔离辅助固定修复体试戴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7].李学盛,李鸿波.固定修复体适合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7

[8].李全利.固定修复体的咬合考量[C].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口腔学术研讨会汇编.2017

[9].高静,刘畅,郑清明,朱卓立.固定修复体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7

[10].祝洁,彭静.种植支持式固定修复体两种固位方式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

标签:;  ;  ;  

固定修复体论文-梁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