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流体势论文-陈军,刘永福,李闯,杨宪章,杨丽莎

古流体势论文-陈军,刘永福,李闯,杨宪章,杨丽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流体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库车坳陷,古压力,古埋深,流体势

古流体势论文文献综述

陈军,刘永福,李闯,杨宪章,杨丽莎[1](2017)在《库车坳陷南斜坡古流体势场对陆相油气运聚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的古近系、白垩系碎屑岩油气藏均为远源型,油气来自北部库车坳陷侏罗系和叁迭系的陆相烃源岩,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但圈闭的面积与闭合度较小,导致勘探后期评价构造油气藏的难度较大。为此,以远源型油气藏的运—聚理论为指导,落实了侏罗系和叁迭系烃源岩油气的差异性运移路径,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特征采用印模法、层序比值法恢复古埋深,利用Philippone公式恢复古压力,基于Hubbert理论合理地恢复了在关键成藏期的侏罗系和叁迭系油气的古流体势场。结果表明:(1)源自叁迭系的湖相烃源岩的油气主要在新近系康村组沉积时沿白垩系底不整合面和晚燕山期断裂运移,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油气主要在库车组沉积时沿古近系底不整合面和晚燕山期断裂运移;(2)在关键成藏期白垩系和古近系的古流体势场都呈"北高南低"特征,与油气从北部生烃中心(库车坳陷)向南斜坡运移过程中流体势逐渐降低的特征相符,并与库车坳陷烃源岩的主要分布范围相吻合;(3)玉东—英买力及红旗—牙哈地区在库车组沉积时是侏罗系油气古流体势场的优势运、聚区,却勒、英买力及牙哈地区在康村组沉积时是叁迭系油气古流体势场的优势运、聚区,在上述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可寻找古近系、白垩系规模性岩性圈闭。地化及烃源岩厚度资料证实,上述结果准确度高,可用于预测油气在库车坳陷南斜坡的优势运移路径和方向,为寻找规模性岩性油气藏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7年04期)

伍英[2](2014)在《海拉尔盆地贝西地区古流体势及油气运聚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地震趋势法恢复成藏期古埋深,根据等效深度原理利用声波时差资料恢复古压力,结合毛细管压力对油气运移的作用,对海拉尔盆地贝西地区成藏期流体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贝西地区成藏期,油气从贝西北、贝西南次凹等流体高势区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向霍多莫尔、苏德尔特、呼和诺仁、贝西南斜坡等流体低势区运移形成构造油藏,通过断层和砂体向贝西南次凹边缘运移形成岩性-构造油藏,向贝西北次凹边缘运移形成构造-岩性油藏。(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赵莉萍,李斌,郭正,李凯[3](2013)在《川东北地区嘉二气藏古流体势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川东北地区嘉二气藏古流体势演化开展研究,早中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55~8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71.776 kJ/kg;至晚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110~15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129.546kJ/kg;现今流体势主要分布在30~130 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89.114 kJ/kg。研究表明,嘉二气藏古流体势分布主要受压力控制,古流体势演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温泉场、铁山、雷音铺、铁山坡、黄龙场、亭子铺、金珠坪等低流体势分布区是川东北地区嘉二段天然气富集的有利指向区。(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3年03期)

王鑫涛,陈勇,方世虎,张健,赵孟军[4](2013)在《准南霍-玛-吐构造带紫泥泉子组油气成藏期古流体势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流体势,是控制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根本因素,因此,恢复油气成藏阶段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利用在油气不同演化阶段成岩矿物和裂缝中所捕获的流体包裹体来研究古流体势,是一种直接、准确度较高的方法,近年来,在油气成藏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油气成藏过程一直是(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期刊2013-04-21)

刘超英,秦伟军,金晓辉,周瑶琪,陈勇[5](2011)在《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惠民南斜坡古流体势及油气运移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结合热力学计算可恢复油气运移时期的古流体势,从而有助于预测油气富集区。通过惠民凹陷南部缓坡带的100多个包裹体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该区沙河街组四段地层在明化镇时期的古流体势分布,认为钱502及曲斜8为该区油气充注时期的低势区,有利于油气聚集。(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1年03期)

张胜,陈义才,李延钧[6](2010)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河街组古流体势数值模拟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恢复油气储层的古流体势,阐明了平面二维水相渗流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的建立过程。同时,作者以歧口凹陷下第叁系沙河街组沙一下段在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油气势分布特征为例,预测了油气有利分布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0年09期)

蔡李梅,陈红汉,李纯泉,李兆奇,刘惠民[7](2009)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叁中亚段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场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东营凹陷沙叁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地层压力的分布,确定了沙叁中亚段油气藏可视为处于同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所获得的参数恢复了沙叁中亚段3期古油水势场的演化,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油气充注期中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认为东营凹陷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3期油气充注时期古油势控制成藏的阀值分别为7,10.5和22 kJ/kg,利津洼陷北坡和牛庄洼陷南坡是第一期有利的油气低势聚集带,围绕牛庄洼陷和利津洼陷这两大高油势中心的周边区域为第二期有利油气成藏带,第叁期油气有利成藏带逐渐扩展到民丰和博兴两大洼陷周缘区域。(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09年01期)

单秀琴,陈红汉,罗霞,高嘉玉,张英[8](2007)在《利用包裹体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充注史与古流体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110块砂岩样品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荧光、温度和流体势分析。系统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具有多阶连续性运聚特征,虽可划分6期,但应为多期充注一期成藏。各区块不断运移平衡连续成藏。不同时期流体势走向不尽相同,榆林、神木、乌审旗等地区为油气长期指向区。(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07年09期)

唐健程[9](2007)在《东营凹陷沙叁段古流体势恢复及油气运聚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是我国东部具有典型意义的富油凹陷,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3.4×10~8t,是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储量和分布最大的凹陷,岩性油藏的勘探潜力在3×10~8~4×10~8t以上。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作为岩性油气藏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形成机制非常复杂,不同砂体含油性差别非常大。本研究在前人对东营凹陷透镜体油藏成藏机理及含油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精细埋藏史图,分析了东营凹陷沙叁段透镜状砂体的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应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定量恢复各期次油气充注时的古流体压力,结合实测地层压力资料,分析了东营凹陷今压力分布及古压力演化;在此基础上恢复了各期油气充注时的古流体势;在牛庄、利津、博兴选取了叁条连井剖面,建立油气输导格架,在流体包裹体观察基础上,结合砂体孔渗数据和各期流体势值,探讨了东营凹陷沙叁段油气的充注过程和含油性主控因素。通过上述研究,取得了如下认识:东营凹陷沙叁段透镜状砂体中发育叁期油气充注:第一期34~24Ma;第二期13.8~8.0Ma;第叁期8.0~0.0Ma。最早充注时间34Ma左右,但主要充注期次是第二和第叁期,尤其是第叁期的晚期充注奠定了最终油气分布格局;24~13.8Ma未有油气充注,是因为渐新世末东营运动使得整个东营凹陷抬升剥蚀,烃源岩埋深变浅,温度降低,生烃过程受到抑制。牛庄洼陷和利津洼陷发育叁期充注,博兴洼陷仅检测到第叁期充注。东营凹陷下第叁系超压现象非常明显,Es_2及以上地层主要为正常压力系统,从Es_3~上开始普遍发育地层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利津洼陷:Es_3~下大面积发育超压,以牛庄洼陷和利津洼陷最强,博兴洼陷和民丰洼陷相对较弱。第一期(34~24Ma)油气充注时地层流体压力主要为常压,第二期(24~13.8Ma)油气充注时地层流体压力为低幅超压,第叁期(8~0Ma)油气充注时地层流体压力为中~强超压。在深度剖面上埋深在牛庄洼陷在2200m以上为在常压及超压系统下成藏,2200m以下为在超压系统下成藏;利津洼陷则在2400m以上为常压和超压系统中成藏,2400m以下为在超压系统中成藏。通过对砂体油气充注过程和含油性分析发现:牛庄洼陷沙叁~中亚段上部砂体不含油,下部和底部砂体含油,含油砂体具有通过低序次断层等隐蔽输导体系“源外”成藏和沙叁~中亚段生成的油气直接进入砂体的“源内”成藏两种成藏模式。通过低序次断层“源外”成藏砂体的含油饱和度均高于自身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充注即“源内”成藏砂体的含油饱和度。砂体在“源内”成藏时物性条件是控制砂体含油性的主要因素;通过低序次断层“源外”成藏的砂体的油势自下而上油势逐渐递减,砂体油势存在势差。含油饱和度在低势区较高。“源内”成藏的砂体无此特征。“源外”成藏砂体的物性条件对砂体含油性影响较小,存在上部物性好的砂体含油性好于下部物性差的砂体的现象,但含油性差别不大。利津洼陷沙叁~中亚段上部砂体不含油,下部砂体含油,连井剖面东部下部以低序次断层隐蔽输导、上部以显性断层输导的垂向充注为特征;西部以侧向砂体输导为主,如果没有低序次断层隐蔽输导影响,上部透镜状砂体含油饱和度高于下伏透镜状砂体,反映了层内浮力运移的一般特征(油柱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优先运移和充注)。流体势对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控制不明显,砂体物性条件好是砂体在浮力作用下沿上倾方向运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博兴洼陷仅见晚期充注,主要以断层垂向输导和砂体侧向输导为主,下部发育部分低序次断层隐蔽输导。沙叁~中亚段砂体含油,沙叁~下亚段砂体反而不含油,反映了断层的垂向高效能输导。油气在沙叁~(中、下)亚段断层+砂体输导体系中运移时,砂体间存在油势差,势差和砂体物性共同控制砂体中油气的充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07-05-01)

单秀琴,李剑,胡国艺,陈红汉,罗霞[10](2007)在《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和计算油气的充注史和古流体势——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上古生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包裹体测温、荧光光谱分析及流体势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具有多期连续性充注特征。从晚叁迭世中期到早白垩世末期,油气不断注入,烃类组分随埋深由低成熟到高成熟,虽可划分为6期,但应为连续充注的一期成藏,其中早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末期和中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末期是两个大规模天然气充注时期。用VTFLINCPVT模拟软件计算包裹体流体势结果显示,榆32井是长期的低势区,榆43-8井和榆25井等流体势较高。(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07年02期)

古流体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地震趋势法恢复成藏期古埋深,根据等效深度原理利用声波时差资料恢复古压力,结合毛细管压力对油气运移的作用,对海拉尔盆地贝西地区成藏期流体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贝西地区成藏期,油气从贝西北、贝西南次凹等流体高势区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向霍多莫尔、苏德尔特、呼和诺仁、贝西南斜坡等流体低势区运移形成构造油藏,通过断层和砂体向贝西南次凹边缘运移形成岩性-构造油藏,向贝西北次凹边缘运移形成构造-岩性油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流体势论文参考文献

[1].陈军,刘永福,李闯,杨宪章,杨丽莎.库车坳陷南斜坡古流体势场对陆相油气运聚的控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

[2].伍英.海拉尔盆地贝西地区古流体势及油气运聚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

[3].赵莉萍,李斌,郭正,李凯.川东北地区嘉二气藏古流体势演化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

[4].王鑫涛,陈勇,方世虎,张健,赵孟军.准南霍-玛-吐构造带紫泥泉子组油气成藏期古流体势特征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2013

[5].刘超英,秦伟军,金晓辉,周瑶琪,陈勇.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惠民南斜坡古流体势及油气运移方向[J].特种油气藏.2011

[6].张胜,陈义才,李延钧.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河街组古流体势数值模拟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

[7].蔡李梅,陈红汉,李纯泉,李兆奇,刘惠民.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叁中亚段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场恢复[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

[8].单秀琴,陈红汉,罗霞,高嘉玉,张英.利用包裹体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充注史与古流体势[J].岩石学报.2007

[9].唐健程.东营凹陷沙叁段古流体势恢复及油气运聚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

[10].单秀琴,李剑,胡国艺,陈红汉,罗霞.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和计算油气的充注史和古流体势——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上古生界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

标签:;  ;  ;  ;  

古流体势论文-陈军,刘永福,李闯,杨宪章,杨丽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