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民事责任领域里一直采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二元划分。通说认为,在传统以体现物质内容为目的的合同,违约责任的赔偿范围不包括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一般由侵权责任解决。确实,在过去通过责任竞合可以解决违约精神损害问题。但是,本文认为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了很多体现精神利益目的的合同。仅靠责任竞合理论解决这些特殊类型的合同,在保护违约受害人的精神利益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新需要,也是不充分的。所以,精神损害赔偿应当纳入到违约责任中来。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涵义、特征以及传统的二元划分的局限,指出了违约精神损害独有的特征。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二元划分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的缺陷:1.违约与侵权都可能造成精神损害,作为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形式,精神损害赔偿既可以适用于侵权责任也可以适用于违约责任。2.责任竞合理论在调整违约导致精神损害方面存在着不能充分保护守约方合法权利的情况。第二部分,对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救济现状进行分析。从责任竞合理论调整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来看,由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诉讼时效、诉讼管辖等方面存在差异,选择不同的诉讼会极大地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文章通过列举从1998年到2007年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代表性案例来说明。这些案例包括住宿服务合同、婚庆服务合同、旅游合同、2004年引起社会轰动的宝鸡医疗合同纠纷以及2007年特殊服务合同(医院、殡仪馆弄错遗体事件)。通过这些案例来说明现一些特殊类型的合同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合同法》制定时的物质利益,现在的合同出现了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兼有,甚至有些时候当事人对精神利益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物质利益。因此,在责任竞合下按照侵权之诉来救济当事人所遭受的精神损害并不是最佳的选择,甚至是无法做到充分保护守约方利益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责任竞合制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合同内容体现精神利益,合同目的追求精神享受。责任竞合在保护守约一方的时候出现了空转的情况。受害人遭受的精神损害不能获得赔偿,法律出现权利保护盲区。以及由于没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明确规定,而现实生活又存在大量的违约造成他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导致各个地方法院在判决时很被动。第三部分,通过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法分析,对英美法系(英国、美国)、大陆法系(法国、德国)、《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规定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肯定这些国家对于特殊类型的合同承认因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分析得到的结论:1、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并不是偶然的现象;2、法院在违约之诉中判给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合同都涉及了受害人的精神利益,并且违约有可能造成对方当事人的精神损害;3、各国法院都对特定案件中非违约方的精神损害给予救济;4、这些判决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实现对人的关怀。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与国际立法接轨,肯定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以便充分保障人的精神利益。第四部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对该制度构建的建议,通过说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以精神利益为目的类型的合同大量出现,所以对于一些类型合同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因为该制度的建立会增加违约方的违约成本,使当事人会谨慎对待合同,有利于当事人及时、全面地履行合同,可以有效地防止效率违约。以及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合同法制度等来充分表明该制度的合理性。最后,通过阐述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原则、适用范围和构成要件对该制度的建立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