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契约演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契约群,关联合同,组织性与关联性,契约正义
契约演进论文文献综述
徐英军[1](2019)在《契约群的挑战与合同法的演进——合同法组织经济活动功能的新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契约群作为介于主体间松散合作与公司内紧密协作之间的一种混合式合作形态,在组织开展协作共享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契约群外部形态形成网状结构,内部运作具有以组织性、关联性为基础的整体性特征,挑战现有的交换性、个别性合同立法范式和合同相对性制度。我国合同法律制度对契约群的规范应以促进契约群组织经济协作的功能为立法宗旨、以"差别责任"适当干预合同风险分配,以总则中的一般条款为立法形式,增设以下规则:依据"共同操作"对子合同内容进行整体解释、赋予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解约权和违约抗辩权、以再谈判义务限制"群主"的解约权等。(本文来源于《现代法学》期刊2019年06期)
赵丹[2](2018)在《中国区域协同治理的发展态势与演进逻辑——从契约治理到结构化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S曲线变化模式,中国区域协同治理历经叁种治理模式:契约化协同治理—半结构化协同治理—结构化协同治理,形成两者之间双S曲线动态互动。区域行政协议、区域协作立法与区域行政规划以区域契约驱动协同治理。半结构化协同治理通过建构城市联盟、区域联合治理机构、区域联合投资公司、联合党委,以治理机构一体化推进全区域规划布局。当前区域协同治理呈现出结构化治理发展趋向,结构化协同治理通过国家新区与区域大都市政府建构,以城市群地理空间—区域经济空间—区域行政空间的叁为一体来建构互补协作的区域治理系统。随着体制红利与人口红利边际衰减,"行政区划红利"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引擎。(本文来源于《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昱[3](2018)在《契约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与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实务中契约需求的变化,契约治理面临很多新的挑战。贯通经济学等学科相关理论的发展,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契约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勾勒其演进逻辑,结合行为经济学理论,建构适用于当下契约治理需求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25期)
柴红霞[4](2018)在《西方近代社会契约理论的演进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政治思想能够延续两千余载,取决于其内在的继承性和延续性,总结而言,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主题也是社会契约理论探讨的核心内容。作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影响最为广泛的政治学说之一,社会契约理论是指西方社会契约理论家关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下经权力让渡订立契约而形成国家政治权力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指近现代的国家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历史悠久,其中的某些理论来源或载体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社会契约理论发展到近代,在霍布斯、洛克及卢梭等社会契约理论家的发展、调整和完善下,上升为西方正统的国家理论,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创建的理论载体。霍布斯、洛克及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之间也有着继承和发展的逻辑演进过程。但是这一学说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近代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使命得以完成。与此同时,功利主义开始兴起,并且展开了对其的猛烈批判和抨击,社会契约理论退出了历史的舞台。20世纪《正义论》出版,罗尔斯引发起一场关于政治哲学问题的持续大讨论,社会契约理论在此时实现了它的复苏,也因此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哲学文献。虽然罗尔斯的理论遭到了反契约论者的反对,发展过程也十分坎坷,但是,这至少告诉我们社会契约理论只是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它的历史并没有终结。(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韩洪云,李寒凝[5](2018)在《契约经济学:起源、演进及其本土化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面临交易成本问题、不确定性和风险约束,现代契约设计的核心是缔约方权利与责任的治理结构安排;有限理性、交易成本、未来不确定性及风险所引致的理性不完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契约不完全,而契约不完全导致的剩余权利与交易匹配是实现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契约经济学本土化发展的不足与挑战是交易费用度量困难、风险对称配置机理模糊、契约履约机制研究薄弱和非正式规则在契约自我实施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匮乏。如何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协调安排,降低契约实施成本,是中国市场经济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值得研究者重视的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智慧[6](2016)在《契约范畴的历史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学领域中的契约范畴从其诞生到现在经历了巨变。在国内法与国际法意义上,契约从私法契约发展到公法契约,又从国内法契约演进到国际法契约。在契约的社会属性层面上,契约经历了从个别性契约到关系性契约的发展,又经历了从社会契约到自然契约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6年23期)
肖欣荣,田存志[7](2016)在《激励契约、规模报酬递减与组织形式演进:以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资产管理是一类典型的非对称信息委托代理关系。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在规模收益递减假设下,从激励契约角度研究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激励契约及其演变趋势,并利用显示解和数值模拟计算对理论模型进行了讨论。本文的研究表明,对基金管理人激励契约的安排是组织形式演进的内因;规模收益递减的客观规律是组织形式演进的外因;表现最好的私募基金将演进为私人基金,大部分公募基金将演进为以管理指数基金为主的被动式投资公司。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从资产管理企业角度增加对企业边界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南开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韩文海,邱国栋[8](2016)在《从契约性到非契约性:竞合理论演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竞合理论研究的主流范式是以契约为竞合关系建构基础,"非正式契约"对"正式契约"的替代是现有理论边界。基于"契约强度"与"竞合意愿"维度,竞合可分为契约性竞合、超契约性竞合及非契约性竞合叁个层次。基于隔离机制的竞合辨证,突破了现有竞合的"合"思维与"合"境界,将竞合研究推升至管理哲学高度。从契约性到非契约性的竞合演进,改变了对竞合的已有认知,突破了理论的现有边界,对竞合研究的未来展望与创新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靳毓[9](2016)在《高管薪酬契约与盈余管理研究演进与拓展:一个文献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管薪酬契约与盈余管理是公司治理与财务会计研究的一个经典话题,但随着宏观经济与管制环境的变化,高管薪酬契约与盈余管理的研究面临新的研究议题与机会。本文从研究视角的演进、高管薪酬契约内容的拓展及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等叁个维度,梳理与评述了国内外高管薪酬契约与盈余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并对高管薪酬契约与盈余管理的未来研究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6年06期)
贺国斐,舒砚[10](2015)在《身份、关系与契约:法律演进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罗马法系与普通法系是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两个法系,两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法律系统及实施机制。二者作为成熟的法系,却在很多特征上呈现出相反的情形。~①但两大法系的这些近乎相反的特征却履行着相同的社会功能,实在是令人不解。特别是以罗马法系的法律视角和法学理论去解释普通法,甚或得出普通法不是成熟的法律的结论。然(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法律评论》期刊2015年01期)
契约演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按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S曲线变化模式,中国区域协同治理历经叁种治理模式:契约化协同治理—半结构化协同治理—结构化协同治理,形成两者之间双S曲线动态互动。区域行政协议、区域协作立法与区域行政规划以区域契约驱动协同治理。半结构化协同治理通过建构城市联盟、区域联合治理机构、区域联合投资公司、联合党委,以治理机构一体化推进全区域规划布局。当前区域协同治理呈现出结构化治理发展趋向,结构化协同治理通过国家新区与区域大都市政府建构,以城市群地理空间—区域经济空间—区域行政空间的叁为一体来建构互补协作的区域治理系统。随着体制红利与人口红利边际衰减,"行政区划红利"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契约演进论文参考文献
[1].徐英军.契约群的挑战与合同法的演进——合同法组织经济活动功能的新视角[J].现代法学.2019
[2].赵丹.中国区域协同治理的发展态势与演进逻辑——从契约治理到结构化治理[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王昱.契约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与演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8
[4].柴红霞.西方近代社会契约理论的演进逻辑[D].东北师范大学.2018
[5].韩洪云,李寒凝.契约经济学:起源、演进及其本土化发展[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6].王智慧.契约范畴的历史演进[J].现代商贸工业.2016
[7].肖欣荣,田存志.激励契约、规模报酬递减与组织形式演进:以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16
[8].韩文海,邱国栋.从契约性到非契约性:竞合理论演进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
[9].靳毓.高管薪酬契约与盈余管理研究演进与拓展:一个文献述评[J].财会通讯.2016
[10].贺国斐,舒砚.身份、关系与契约:法律演进路径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