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然林业”的红松林种群结构及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

“近自然林业”的红松林种群结构及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 et Zucc)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0块标准地的样地调查和土壤调查数据,对红松天然林、红松人工纯林、人工红松阔叶混交林和林隙透光抚育后的林隙透光抚育林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了它们的林分结构、立木空间分布格局、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和存活曲线,以及各类型红松林土壤的化学性质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的立地条件下,红松天然林、红松人工纯林和人工红松阔叶混交林的直径结构基本都呈反“J”型分布,即直径结构呈递减分布。经过透光抚育的林隙透光抚育林内的红松呈反“J”型分布最明显,红松天然林由于更新速度较慢且长时期没有人为管理,在小径阶的林木株数较少且有的径阶出现了缺失现象。(2)林隙透光抚育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相同立地条件的红松天然林Ⅰ、红松人工纯林Ⅰ和人工红松阔叶混交林Ⅰ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随机分布。(3)林隙透光抚育林内红松的重要值与其它几个阔叶树种的重要值相加之和的比值接近1∶1,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林分结构。(4)林隙透光抚育有利于林分内主要树种的稳定性,它使林隙透光抚育林内主要树种的存活曲线均接近直线型,且都通过了线性回归的显著性检验。(5)林隙透光抚育有利于提高红松林土壤养分含量,林隙透光抚育林土壤的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的含量都高于其它林分,分别为平均值的1.1、1.4、1.3、1.6和1.2倍。(6)土壤各养分含量在各个区域的平均值基本上都表现为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而下降。本文以林隙透光抚育林作为参照,为今后红松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近自然林业
  • 1.3.2 空间分布格局
  • 1.3.3 红松人工林生长特点及其与土壤关系的研究
  • 1.3.4 存活曲线的研究进展
  • 1.3.5 重要值的研究进展
  • 1.3.6 林隙的研究进展
  • 2 研究地概况及资料整理
  • 2.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2.2 标准地及土壤采集方法概述
  • 2.3 数据的整理
  • 3 研究方法
  • 3.1 不同类型红松林的林分结构
  • 3.2 林木空间格局研究方法
  • 3.2.1 野外调查
  • 3.2.2 空间分布格局的计算方法
  • 3.3 不同类型红松林的重要值
  • 3.4 不同类型红松林的存活曲线
  • 3.5 不同类型红松林的土壤化学性质
  • 3.5.1 土壤全氮的测定
  • 3.5.2 土壤水解氮的测定
  • 3.5.3 土壤全磷的测定
  • 3.5.4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 3.5.5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 3.5.6 土壤PH值的测定
  • 3.5.7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不同类型红松林的林分结构
  • 4.1.1 同一区域不同类型红松林的林分结构
  • 4.1.2 林隙透光抚育对不同类型红松林内红松林分结构的影响
  • 4.1.3 林隙透光抚育对红松林主要树种林分结构的影响
  • 4.2 林木空间分布格局
  • 4.2.1 不同类型红松林的空间分布格局
  • 4.2.2 林隙透光抚育对红松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 4.2.3 不同类型红松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 4.3 各种类型红松林主要树种的重要值
  • 4.3.1 林隙透光抚育对红松林主要树种重要值的影响
  • 4.3.2 不同类型红松林主要树种的重要值
  • 4.4 不同类型红松林主要树种的存活曲线
  • 4.4.1 林隙透光抚育林主要树种的存活曲线
  • 4.4.2 红松天然林主要树种的存活曲线
  • 4.4.3 红松人工纯林主要树种的存活曲线
  • 4.4.4 人工红松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的存活曲线
  • 4.5 不同类型红松林的土壤化学性质
  • 4.5.1 不同类型红松林土壤中的氮
  • 4.5.2 不同类型红松林土壤中的磷
  • 4.5.3 不同类型红松林土壤中的钾
  • 4.5.4 不同类型红松林土壤中的PH值
  • 4.5.5 不同类型红松林土壤中的有机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松林的盛宴》书籍整体设计[J]. 科技与出版 2018(05)
    • [2].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降雨截留分配效应[J]. 吉林林业科技 2017(02)
    • [3].原始云冷杉、红松林树木生长对氮沉降的响应[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04)
    • [4].林都行[J]. 诗林 2017(02)
    • [5].远走高飞(组诗)[J]. 雨花 2017(19)
    • [6].如何融入这片红松林(外二首)[J]. 诗刊 2009(20)
    • [7].不同间伐强度对辽东地区红松林木生长的促进效果[J]. 现代园艺 2020(15)
    • [8].基于多种类型保护地的红松林生态系统综合保护空缺分析[J]. 生态学杂志 2019(11)
    • [9].东折棱河枫桦红松林与柞树红松林结构特征对比分析[J]. 防护林科技 2017(07)
    • [10].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J]. 林业科技 2015(06)
    • [11].牡丹江地区红松林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 2015(03)
    • [12].加强人工红松林经营 定准经济增长点[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06)
    • [13].最后一片红松林[J]. 诗林 2010(04)
    • [14].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林的土壤有机碳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05)
    • [15].东折棱河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生物多样性比较[J]. 林业调查规划 2014(04)
    • [16].不同类型原始红松林对降雨水化学特征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2)
    • [17].透光抚育对张广才岭“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生产力的影响[J]. 林业勘查设计 2010(01)
    • [18].不同类型原始红松林对降雪融雪过程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6)
    • [19].大海林林业局红星林场人工红松林生长状况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08(03)
    • [20].红松林之歌[J]. 包装工程 2016(18)
    • [21].谈商品林内人工红松林的抚育[J]. 黑龙江科学 2014(02)
    • [22].人工红松林改造成果材兼用林的密度与抚育[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2(04)
    • [23].南木人工红松林种子及天然更新情况调查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07)
    • [24].透光抚育对长白山“栽针保阔”红松林土壤碳储量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10)
    • [25].原始红松林土壤微生物养分及相关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7)
    • [26].草河口地区人工红松林自然生长及自然稀疏规律的研究[J]. 吉林林业科技 2013(04)
    • [27].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的植被多样性[J]. 草业科学 2013(08)
    • [28].谈商品林内人工红松林的抚育[J]. 林业勘查设计 2011(01)
    • [29].透光抚育对张广才岭“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09(04)
    • [30].原始红松林退化演替后土壤氮矿化特征变化[J]. 生态学报 2019(10)

    标签:;  ;  ;  ;  ;  

    “近自然林业”的红松林种群结构及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