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侵华步伐和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西方先进的股份制企业制度也开始引入中国,促使中国原有的企业制度与股份制接轨融合、并逐步向股份制转轨。然而,晚清时代企业制度转轨中存在很多问题,转轨企业的经营成效并未有所改观。19世纪晚期开始创办的汉冶萍公司,其体制变迁序列经历了从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股份制完全商办的转轨发展过程,在当时颇为完整。同时,汉冶萍公司属于重工业,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是晚清规模最大的企业,其体制转轨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具有典型性。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决策者采用和改变体制的原因及其经营管理中的代表性案例的考察,找到汉冶萍转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失败的决定性原因,并为晚清企业转轨的失败找到具有普遍性的深层原因。本文除导言和结语部分外,另有四章。第一章考察19世纪七八十年代办理湖北煤铁矿务时的体制及其相关问题,主要涉及到李鸿章、盛宣怀所依凭的政治人脉关系、选择和改变体制的原因和湖北煤铁事业夭折原因等。通过考察发现,李、盛决策时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没有超脱当时中国封建传统的儒家伦理和官僚心态,将经济事业的湖北矿务视为其政治事业的一部分,体制的选择和改变是从个人的政治私利出发。第二章考察1889-1895年间的官办体制及其相关问题,主要涉及:张之洞选择官办及原因,张之洞与李鸿章、盛宣怀对铁厂体制的多次争议及实质,张之洞对铁厂的经营运作等。通过考察认识到,无论是张之洞选择官办、选址和人事任用,还是张与李、盛的体制争议,都从多侧面展示出封建儒家伦理的支配、清政府“扬张抑李”政策的权谋、官场私利和争斗的搏弈等等。体制的选择和改变,是多种政治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第三章考察1896—1907年间的官督商办体制及相关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甲午战争从外部推动铁厂改制、张之洞、盛宣怀的政治交易与改制、从铁厂招商章程和人事任用透视官督商办的运作、从19世纪术20世纪初盛宣怀人生大发迹与铁厂经营亏损的对比透视铁厂改制的实质、20世纪初的盛袁争夺及对铁厂体制和前途的影响等。通过研究发现,铁厂改制的真实意义在于张盛以改制为契机形成新的政治组合,从而造就了盛宣怀官商两界的飞黄腾达。盛袁争夺对铁厂造成的危害从反面再次印证了这一结论。第四章考察1908-1911年的股份制体制及相关问题,主要研究:盛宣怀合并商办理由分析及其采用政治手段促成这一目标的过程、盛宣怀操纵下的股份制运作及晚清末年企业经营的表面繁荣和隐忧。股份制运作的特征是分权制衡。一般情况下,实行股份制是为了利用其分权制衡的运作模式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然而,通过考察发现,盛宣怀要求完全商办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自身对企业的控制,构建的股份制仍然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所谓的股份制不过是一张粉饰现代意义的招牌,本质上和官办、官督商办没有区别。通过对四个历史阶段的考察,揭示出这样一个史实:晚清末年,汉冶萍公司的企业制度尽管发生了适应历史潮流的变化,但这主要是形式上的,张之洞、盛宣怀采用和改变体制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加强个人政治资本以捞取个人私利。而这正是汉冶萍公司乃至晚清多数类似企业体制转轨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汉冶萍公司论文; 汉阳铁厂论文; 张之洞论文; 盛宣怀论文; 动机论文; 体制论文; 官办论文; 官督商办论文; 股份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