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生物埂和植物篱是我国黄土坡面主要的农林复合形式。对组成生物埂和植物篱的林木根系及其对系统界面的土壤水分影响进行研究,是了解农林复合系统不同组分间的竞争机理、选择复合系统树种、系统设计和调控技术等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采用布设坐标的整株挖掘法,对柽柳、杞柳、柠条、杨树、山毛桃、山杏等的根系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旱季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方法对柽柳生物埂、杞柳生物埂、柠条生物埂和杨树生物埂,以及隔坡水平沟杏树植物篱和苹果植物篱界面附近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理论生态学种间关系的理论,探讨了生物埂和隔坡水平沟植物篱系统竞争的管理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1)柽柳属于典型的垂直根型树种,营养空间为弱度侵入垂直扩展型,可伸入地下超过7.00m,并表现出了一定的生态可塑性,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均超过2.00m;2)杞柳无明显垂直根系,分布较浅,具有复合根型和变态根型的特征,属于重度侵入水平扩展的营养空间类型,对界面土壤水分的影响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分别达到了2.00m和4.37m;3)柠条根型多变,可塑性明显,营养空间属于重度侵入垂直扩展型;4)两种杨树(新疆杨、河北杨)根型均为典型的复合根型,栽植位置不同,表现出很强的生态可塑性,营养空间属于中度—重度侵入水平扩展型,对界面土壤水分的水平影响范围为3.99m,垂直影响幅约为1m左右;5)山毛桃属于复合根型,山杏属于垂直根型—复合根型的过渡类型;6)柽柳、杞柳、柠条、新疆杨四个树种根系生物量和根长随深度均遵从R=aehz(R为根系生物量或根系长度,Z为土层深度,a和b为常数。)的指数下降规律;7)隔坡水平沟植物篱对界面水分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0.5倍树高的范围内,缓坡杏树和苹果植物篱主要利用坎上土层的水分资源,陡坡则主要利用坎下的水分资源,杏树植物篱对界面的影响范围大于节果植物篱。 研究建议:1)在黄土区坡面梯田埂坎应大力发展生物埂,且以单行栽植为宜,但在田面较窄(<5m)的梯田埂坎上不主张发展耗水量大的乔灌木树种;2)柽柳是较为理想的农林复合灌木种,可采用1m株距栽植在阳坡梯田埂坎上;3)杞柳应在条件较好的阴坡梯田埂坎上栽植,栽植位置应在稍微靠下的软硬埂接合部,并及时平茬调控或与秋粮作物搭配;4)柠条可在阳坡梯田埂坎上靠近硬埂的地方栽植;5)杨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林复合系统综合效益及评价[J]. 新农业 2019(18)
- [2].传统农林复合系统:一种全球重要文化遗产类型(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4(04)
- [3].浅谈农林复合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08(06)
- [4].农林复合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综述[J]. 热带农业科学 2015(10)
- [5].坦桑尼亚基哈巴农林复合系统[J]. 农产品市场 2019(17)
- [6].光能竞争对商洛低山丘陵区农林复合系统林下作物生产力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5)
- [7].农林复合系统结构设计探讨[J]. 林业经济 2010(10)
- [8].黄淮海平原主要农林复合树种的含碳率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06)
- [9].农林复合系统研究概述[J]. 广东林业科技 2012(03)
- [10].农林复合系统固碳潜力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1)
- [11].农林复合系统植物竞争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02)
- [12].农林复合系统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4)
- [13].海岸带农林复合系统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述评[J]. 林业科技开发 2008(04)
- [14].渭北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光能竞争与生产力[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1)
- [15].农林复合系统种间关系与养分过程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 2019(18)
- [16].施用不同比例缓释肥对农林复合系统地表径流氮磷流失过程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6(02)
- [17].我国农林复合系统自然资源利用率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 2014(08)
- [18].不同农林复合系统小气候日变化特征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09(09)
- [19].豫东平原农林复合系统土壤有机碳时空特征[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9(02)
- [20].渭北不同复合系统土壤含水率及温度的昼夜变化规律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6(03)
- [21].不同缓释肥施用比例对桃树-大豆间作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3)
- [22].渭北农林复合系统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J]. 北京农业 2015(09)
- [23].气候变化背景下农林复合系统碳汇功能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10)
- [24].基于参与性调查农户对农林复合系统的认知与响应——以川中丘陵区为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02)
- [25].农田向农林复合系统转变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1)
- [26].农林复合系统的水土保持效益[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7].农林复合系统水热生态特征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气象 2016(06)
- [28].华北低丘山区果药复合系统种间水分利用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2)
- [29].华北石质山区核桃-绿豆复合系统氘同位素变化及其水分利用[J]. 生态学报 2010(14)
- [30].西双版纳地区胶农复合系统的土壤斥水特性[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