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环境民事纠纷主体之间的不平等性,环境民事纠纷的间接性、复合性、持续性等特征使该类纠纷解决机制与解决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不同。日本、英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在考虑其本国法律传统、立法习惯、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探索并采纳了不同的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不仅如此,上述国家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还非常重视运用行政裁决的手段来解决环境民事纠纷,也即为本文的环境民事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在论证环境民事纠纷行政裁决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借鉴域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我国环境民事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应该明确界定我国环境民事纠纷行政裁决的范围,将环境民事纠纷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问题交由行政裁决处理较为恰当,还应将因环境生态破坏导致的损害要求赔偿的环境纠纷纳入到环境民事纠纷行政裁决的受理范围中来;确保环境民事纠纷行政裁决审理主体的中立性与独立性;严格环境民事纠纷行政裁决的程序。公正不仅要实现,更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严格环境民事纠纷行政裁决的程序,能够保证环境民事纠纷得到公正的处理并充分保护纠纷当事人的权益;赋予环境民事纠纷行政裁决强制执行力,建立一个统一的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来具体执行由各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不管从专业分工的角度来看,还是站在经济高效的立场,这都是目前最为合理、可行的操作;拓宽并完善不服行政裁决的救济途径,可以在裁决机关作出裁决决定后,提交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对该裁决的合法性进行确认,法院在对该决定作出认可的核准后,该裁决决定书在一定条件下便具有了与一审判决相同的效力。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不提出异议,可以由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果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则就应当以纠纷的另一方当事人为被告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上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析农村民事纠纷的成因[J]. 老区建设 2019(04)
- [2].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探析[J]. 法制博览 2018(07)
- [3].中国农村的宗族网络与民事纠纷应对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7(31)
- [4].公安治安调解的完善[J]. 法治论坛 2017(02)
- [5].浅谈民事纠纷刑事化[J]. 祖国 2015(16)
- [6].警惕“民事纠纷刑事化”[J]. 民主与法制 2010(11)
- [7].宁夏民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27)
- [8].刑事法律介入涉非公经济民事纠纷之向度[J]. 检察风云 2018(08)
- [9].适宜人民调解的民事纠纷范围探究[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0].行政调解化解证券期货民事纠纷[J]. 投资者 2018(02)
- [11].论民事纠纷刑事化防范体系的有效构建[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6)
- [12].民事纠纷刑事化的根源及对策[J]. 人民论坛 2013(02)
- [13].论环境民事纠纷的可仲裁性[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4)
- [14].市场经济呼唤行政调解解决民事纠纷[J]. 商场现代化 2009(08)
- [15].我国民事纠纷的行政介入机制研究[J]. 公法研究 2009(00)
- [16].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国际借鉴与问题探析[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7].探析网约车中的民事纠纷[J]. 法制博览 2018(14)
- [18].论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9)
- [19].警察民事调解之法理和实证分析[J]. 理论界 2014(09)
- [20].论环境民事纠纷的行政处理程序与诉讼的衔接[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2(06)
- [21].浅析“诉调对接”机制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创新与完善[J]. 知识经济 2012(22)
- [22].派出所民警在调处民事纠纷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 公安教育 2008(12)
- [23].民事习惯在民事纠纷审判中的适用[J]. 法制博览 2017(23)
- [24].美国案件审判量减少对我国解决民事纠纷的启示——浅谈美国“证据开示”制度[J]. 凯里学院学报 2017(01)
- [25].公安机关新型“枫桥式”化解民事纠纷制度构想[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9(06)
- [26].局长教我处理民事纠纷[J]. 派出所工作 2016(06)
- [27].可怕的“潜体制”[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1)
- [28].莫要“等换届后再说”[J]. 乡镇论坛 2010(10)
- [29].“打白条”是正常民事纠纷吗?[J]. 共产党员(河北) 2020(10)
- [30].论政府隐性违法导致群体性民事纠纷的救济——以“滨海花园小区”配套费退费纠纷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 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