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自1999年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以来,在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供不应求、进展不平衡、违约率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性目标与商业化运作的矛盾。风险补偿金制度易造成高校的“逆选择”问题和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问题,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政府还存在若干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在风险分担机制上,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机制。本文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和正的外部效应理论提出政府在助学贷款中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风险转嫁理论提出政府担保的必要性。然后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方法,探索政府担保模式。美国的担保学生贷款运作成功,银行、担保机构和政府的贷款回收和清偿程序规范,个人信用体系完备,多种还款方式和期限可供选择,对拖欠者处罚严厉,高校的服务到位,管理严格,为江苏省建立政府担保提供借鉴作用。江苏省助学贷款工作增长迅速、运行良好,但还存在市(县)属院校发放贷款少,少数高校不重视贷后管理工作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积极性不高。江苏省是经济发达的省份,探索政府担保存在优势方面,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为建立政府担保机制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第二,助学贷款违约率低,有利于政府担保实现良性运作。第三,经办银行加强信贷管理,将贷款学生的个人信用记录纳入计算机信贷综合管理系统之中,逐步实现系统内和银行间联网查询。江苏省助学贷款政府担保模式,采用政策性担保模式,以省政府出资为主,银行、高校、学生出资为辅,银行、担保机构和政府共担风险,在贷款银行、担保机构与政府之间,确定适当的担保比例。该机制有利于解决银行“惜贷”和高校的“逆选择”问题,使更多的贫困生获得贷款,多方主体参与,有利于降低风险,该机制的运作还依靠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助学贷款担保法律法规的健全,我国应尽快完善这两方面。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论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标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缺陷1.2.2 助学贷款制度的修正方案1.2.3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1.2.4 国外研究动态1.3 研究的基本内容1.4 研究的基本方法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 国家助学贷款概述2.1 成本分担理论2.2 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背景2.3 助学贷款政策演变2.4 国家助学贷款总体进展2.4.1 区域结构不平衡2.4.2 校际结构不平衡2.4.3 部分省份供需矛盾大2.4.4 部分省份的特色模式第三章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缺陷3.1 风险补偿金制度的缺陷3.1.1 风险补偿金制度3.1.2 高校承担部分风险欠合理3.1.3 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3.1.4 风险补偿基金的出资额度问题3.2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3.2.1 非对称信息理论3.2.2 逆向选择问题3.2.3 道德风险问题3.2.4 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3.3 政策性目标与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第四章 国家助学贷款政府担保的理论基础4.1 公共物品理论4.2 正的外部效应理论4.3 信息不对称理论4.4 风险转嫁理论第五章 美国政府担保学生贷款的机制5.1 美国担保学生贷款的运行机制5.1.1 高校服务到位5.1.2 联邦政府承担贴息和担保责任5.1.3 贷款回收程序规范5.1.4 建立学生贷款二级市场5.2 多种措施防范风险保障回收5.2.1 多方参与,分散风险5.2.2 信用体系完备5.2.3 多种还款方式和还款期限选择5.2.4 对拖欠者处罚严厉5.2.5 高校要对学生贷款的拖欠负责第六章 江苏省国家助学贷款现状与政府担保机制设计6.1 江苏省国家助学贷款现状6.1.1 江苏省国家助学贷款进展概况6.1.2 江苏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基本经验6.1.3 江苏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需改进的方面6.1.4 江苏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6.2 江苏省探索政府担保的有利条件6.3 江苏省政府担保机制6.3.1 信用担保机构的组建6.3.2 机制设计与评价结语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国家助学货款制度论文; 缺陷论文; 政府担保论文; 江苏省论文;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缺陷与政府担保机制探究 ——以江苏省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