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爪槐抑藻化感物质的分离、抑藻机理及应用效果研究

龙爪槐抑藻化感物质的分离、抑藻机理及应用效果研究

论文摘要

铜绿微囊藻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正在全世界蔓延泛滥。这种单细胞蓝藻产生的七肽化合物(微囊藻毒素)能引起人类的肝癌,也会影响水生植物和动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的生态系统失衡。本论文以龙爪槐为材料,研究了其抑制铜绿微囊藻的(Microcysis aeruginosa)生长现象极其抑藻机理,提取分离并鉴定其中的抑藻物质。本论文分四部分:(1)龙爪槐叶片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处理得到的浸提液,以其配置BG11培养液,作铜绿微囊藻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液抑制藻细胞生长,促进藻细胞黄化死亡。(2)用乙醇溶剂萃取法从龙爪槐中得到的抑藻物质作初步分离和鉴定:分别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有机溶剂依此进行萃取,各萃取液经浓缩处理,分别作铜绿微囊藻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相的抑藻率达到97.89%。(3)抑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藻细胞的生理指标都发生变化,藻细胞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4)龙爪槐叶片中提取得到的化感物质,经HPLC、GC-MS鉴定,这些化和物中主要含有醇类,酮类和萜类物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铜绿微囊藻
  • 1.1 铜绿微囊藻及其危害
  • 1.2 铜绿微囊藻的防治
  • 2 高等植物的化感作用
  • 2.1 化感作用的定义和特征
  • 2.2 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
  • 2.3 水生维管束植物对藻类的生长抑制作用
  • 2.4 藻类对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
  • 3 化感物质
  • 3.1 化感物质的定义
  • 3.2 化感物质的种类
  • 3.3 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
  • 4 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检测
  • 4.1 化感物质的提取
  • 4.2 化感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 4.3 化感物质的鉴定和检测
  • 5 本学位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5.1 研究目的意义
  • 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一章 龙爪槐叶片提取物的抑藻效果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铜绿微囊藻培养基组分
  • 1.4 实验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龙爪槐叶片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
  • 3 结论
  • 4 讨论
  • 第二章 龙爪槐化感物质的初步提取及抑藻能力的生物学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3 藻的培养
  • 1.4 龙爪槐叶片抑藻活性成分粗提
  • 1.4.1 提取原理
  • 1.4.2 龙爪槐叶片活性物质的提取
  • 1.4.3 分离组分的抑藻机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龙爪槐叶化感物质的分离
  • 2.2 龙爪槐叶片化感物质各分离组分的抑藻作用比较
  • 2.3 龙爪槐正己烷相组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的影响
  • 3 结论
  • 4 讨论
  • 第三章 龙爪槐化感物质抑藻机理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2 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1.3.1 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
  • 1.3.2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 1.3.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1.3.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龙爪槐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 2.2 龙爪槐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膜透性的影响
  • 2.3 蛋白质标准曲线
  • 2.4 龙爪槐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铜绿微囊藻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5 龙爪槐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铜绿微囊藻SOD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四章 龙爪槐叶片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3.1 龙爪槐叶片成分的提取分离
  • 1.3.2 化感物质分离和活性检测
  • 1.3.3 化感物质纯化和活性检测
  • 1.3.4 龙爪槐叶抑藻活性成分的GC-MS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柱层析
  • 2.2 纯化
  • 2.3 龙爪槐叶化感物质结构初步鉴定
  • 2.3.1 F-02组分的GC-MS分析结果
  • 2.3.2 F-05组分的GC-MS分析结果
  • 2.3.3 F-06组分的GC-MS分析结果
  • 2.3.4 F-07组分的GC-MS分析结果
  • 2.3.5 F-08组分的GC-MS分析结果
  • 2.3.6 F-09组分的GC-MS分析结果
  • 2.3.7 F-10组分的GC-MS分析结果
  • 3 结论
  • 4 讨论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体中放线菌的抑藻效果及抑藻机理[J]. 江苏水利 2019(11)
    • [2].微生物抑藻及其抑藻机制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20(18)
    • [3].来源于海洋天然产物的抑藻剂探究[J]. 山东化工 2020(18)
    • [4].天然产物抑藻活性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19(21)
    • [5].植物源抑藻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20(17)
    • [6].一种新型缓释微粒的抑藻机制研究[J]. 四川环境 2020(02)
    • [7].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的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9)
    • [8].有害微藻抑藻细菌多样性及抑藻机制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5)
    • [9].乳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藻效应及机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4)
    • [10].一株高效抑藻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11].三种材料的抑藻效果及其毒性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13(04)
    • [12].芦竹抑藻物质的初步分离及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效果[J]. 环境化学 2008(06)
    • [13].槐叶萍抑藻效应及其抑藻物质的分离鉴定[J]. 卫生研究 2016(03)
    • [14].两种固定化方法的抑藻剂效果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15].洋葱抑藻效应及其化感物质分离鉴定[J]. 卫生研究 2015(05)
    • [16].四种十八碳脂肪酸抑藻时-效关系分析的数学模型设计[J]. 生态学报 2011(23)
    • [17].具类辣素结构乙酰胺的合成及其抑菌、抑藻性能[J]. 精细化工 2019(03)
    • [18].马来眼子菜体内抑藻物质分离及常见脂肪酸抑藻效应[J]. 湖泊科学 2010(04)
    • [19].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研究与应用[J]. 科学通报 2009(03)
    • [20].覆盖率差异下凤眼莲去除氮磷及抑藻效应分析[J]. 净水技术 2015(01)
    • [21].超声波抑藻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1(S1)
    • [22].刺松藻抑藻活性物质分离的初步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04)
    • [23].农副产品及废弃物化感抑藻作用的研究与机理[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4].两种化感物质联合抑藻的模型建立及数学最优化[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8)
    • [25].3种陆生植物化感物质提取液的抑藻活性研究(摘要)(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07)
    • [26].脂肪酸类物质的抑藻效应及其构效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03)
    • [27].抑藻菌株Bacillus sp.hsn03分离鉴定及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与特征[J]. 微生物学通报 2018(12)
    • [28].铜离子对2种沉水植物种植水抑藻效应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9)
    • [29].东太湖水生植物季节演替及抑藻效应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02)
    • [30].菹草石油醚组分中抑藻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抑藻活性[J]. 水产学报 2016(11)

    标签:;  ;  ;  ;  ;  

    龙爪槐抑藻化感物质的分离、抑藻机理及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