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我矛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学生,自我矛盾,应对策略
自我矛盾论文文献综述
刘万伦,黄梦莹[1](2019)在《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处于迅速发展而又尚未定型的时期,存在着许多矛盾,而这些矛盾会导致中学生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因此需要教育者和研究者加以重视。文章从生理我、心理我与社会我的矛盾,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过去我与现在我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等方面,多角度地探讨了中学生所面临的自我矛盾和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有益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9年32期)
商云龙,梁燕亮,周霞[2](2019)在《基于自我意识矛盾分析的新生适应教育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意识是从主体性角度对新生适应教育进行探析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新生适应教育的语境中,学生自我意识存在"叁对矛盾",即"两个自我的矛盾——客体自我与主体自我""两重属性的矛盾——社会自我与个体自我"和"两种形态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基于自我意识的矛盾分析,新生适应教育的路径选择应坚持以"学生中心"为逻辑起点,以学生"本质需求"为核心要点,以"目标导向"为价值遵循。(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德育)》期刊2019年10期)
李文巧[3](2019)在《章永璘的情感矛盾与自我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章永璘身上有动物性与人性、灵与肉、集体与个人的情感矛盾。通过解析这叁种情感斗争背后个人与集体冲突的实质,理解章永璘从异化到人化的重生之路。(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6期)
王嘉岚[4](2019)在《普及矛盾纠纷调解技巧 助力社区老人自我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西湖区翠苑街道保亭社区邀请全国优秀调解员、西湖法院调解员王文仙给社区老人带来一堂《矛盾化解与实践》课程。课上,调解员王文仙针对老旧小区房屋漏水纠纷多发现象,向大家分享了该类型的案件调解过程,并针对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常用的法律法规知识、调解知识、调解理念和调解技巧进行详细讲解。贴近生活的举例讲解,使在场的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调解工作的基本知识,增强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杭州(周刊)》期刊2019年31期)
卢军,张博[5](2019)在《在矛盾中的自我追寻——鲁迅散文诗《秋夜》重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秋夜》是鲁迅先生散文诗集《野草》的领衔之作,构思奇特,语言凝练,广泛运用象征手法,文中的脱尽了叶子的枣树、天空、小粉红花、小飞虫等景物都有其特殊寓意,间接传递了作者向黑暗势力的宣战、永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对进步青年群体的关爱和悲悯情怀、对为追求光明而牺牲的弱小抗争者的赞美和敬意;也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寂寞和苦闷、执着和不屈交织的复杂心绪,蕴含着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感悟、对自我存在价值意义的思考。(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4期)
付竞萱,赵英彬[6](2019)在《探究后现代精神的一种自我矛盾——从《猜火车》到《猜火车2》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猜火车》到《猜火车2》,两部电影实现了对后现代自我矛盾的递进式呈现。《猜火车》借由自我意识的符号化揭示了矛盾的第一个层面,而《猜火车2》则借由个体存在的"沉沦"现象揭示了这一矛盾的第二个层面。(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15期)
黄晓娟[7](2019)在《陶渊明叁重矛盾与逍遥的自我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陶渊明在其漫长的一生中,隐居、入世、躬耕……他既是远志忧国之儒士,也是昂然高洁之隐士,又是辛勤耕作之农夫,这叁重形象勾勒出其真实轮廓。与此同时,这叁重形象也分别代表了叁重矛盾。陶渊明为儒士,风雨飘摇的政局不可使他大展宏图,只能在希冀有所作为中感到失志;为隐士,除有隐居田园之乐外,却是空谷而无回音,颇觉几分寂寥;为农夫,自给自足颇有闲情,却不可饱食而困蹇相伴。人生的价值在叁重形象代表下的生活中皆有所缺憾,而陶渊明的伟大就在于他消解了痛苦而选择了逍遥,以饮酒为乐,任真返淳;超越生死,物我同化。一言概之——我自然。(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车斐妍[8](2019)在《陆游诗歌中“矛盾”的自我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陆游诗歌中存在着很多矛盾,从诗歌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内心深处存在着较大矛盾心理。陆游的一生创造了大量诗歌,而陆游诗歌中存在着很多复杂的思想和情绪化。从陆游诗歌中可以看出来,陆游诗歌中有着鲜明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在很大的程度上消除了诗歌的信服力。陆游诗歌中也体现了陆游丰富思想和情感,使得陆游诗歌更加动人,并且形成了一个独有的特征。陆游的一生创作出了大量的诗歌,同(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车斐妍[9](2019)在《陆游诗歌中“矛盾”的自我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陆游诗歌中存在着很多矛盾,从诗歌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内心深处存在着较大矛盾心理。陆游的一生创造了大量诗歌,而陆游诗歌中存在着很多复杂的思想和情绪化。从陆游诗歌中可以看出来,陆游诗歌中有着鲜明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在很大的程度上消除了诗歌的信服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黄子明[10](2018)在《他人存在与自我意识之矛盾的扬弃之路——安娜·卡列尼娜情感悲剧的存在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紧扣小说细节,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意识成长的视角揭示出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人物的批判态度。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人的精神结构,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情感关系。安娜和伏伦斯基的情感悲剧正是两个自我意识展开斗争并以死亡达成最终和解的过程。爱就是两个有差异的自我意识之统一的精神实体,托尔斯泰带着深刻的同情揭示了情感存在的根基。(本文来源于《汉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自我矛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我意识是从主体性角度对新生适应教育进行探析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新生适应教育的语境中,学生自我意识存在"叁对矛盾",即"两个自我的矛盾——客体自我与主体自我""两重属性的矛盾——社会自我与个体自我"和"两种形态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基于自我意识的矛盾分析,新生适应教育的路径选择应坚持以"学生中心"为逻辑起点,以学生"本质需求"为核心要点,以"目标导向"为价值遵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我矛盾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万伦,黄梦莹.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
[2].商云龙,梁燕亮,周霞.基于自我意识矛盾分析的新生适应教育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9
[3].李文巧.章永璘的情感矛盾与自我重生[J].名作欣赏.2019
[4].王嘉岚.普及矛盾纠纷调解技巧助力社区老人自我提升[J].杭州(周刊).2019
[5].卢军,张博.在矛盾中的自我追寻——鲁迅散文诗《秋夜》重读[J].名作欣赏.2019
[6].付竞萱,赵英彬.探究后现代精神的一种自我矛盾——从《猜火车》到《猜火车2》解读[J].传媒论坛.2019
[7].黄晓娟.陶渊明叁重矛盾与逍遥的自我形象[J].安康学院学报.2019
[8].车斐妍.陆游诗歌中“矛盾”的自我形象[J].中国农村教育.2019
[9].车斐妍.陆游诗歌中“矛盾”的自我形象[J].中国农村教育.2019
[10].黄子明.他人存在与自我意识之矛盾的扬弃之路——安娜·卡列尼娜情感悲剧的存在论分析[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