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交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交易,碳信用,生物燃料,低碳,美联航,可再生燃料,航空燃料,碳排放量,全球航空公司,汽柴油
碳交易论文文献综述
王林[1](2019)在《加州碳交易价格屡创新高》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全美首个设定低碳燃料标准(LCFS)的州,今年以来,加州碳信用额度价格不断刷新纪录,相比两年前已大涨两倍,达到近200美元/吨。虽然这间接导致该州汽油价格位居全国首位,但生物燃料行业却因此大大受益,尤其为航空燃料推广和利用创造了颇多商机。价格(本文来源于《中国能源报》期刊2019-12-02)
张济建,丁露露,孙立成[2](2019)在《考虑阶梯式碳税与碳交易替代效应的企业碳排放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的减排目标。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最终依赖于具有生产职能的企业,为有效促进企业碳减排,政府主导的碳规制强度也将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碳税与碳交易的复合型碳减排政策。基于此,本文在考虑阶梯式碳税与碳交易的替代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级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重点针对税率的阶梯高度与碳交易价格对替代效应的影响、替代效应对企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及替代效应如何作用于企业的碳排放决策等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提炼企业在碳税与碳交易复合政策下的碳减排决策行为。研究发现:碳税的阶梯越高,其对碳交易产生的替代效应越小;阶梯式碳税对碳交易的替代效应越大,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越小;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越大,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越小;阶梯式碳税对碳交易的替代效应在一定水平内会提高企业的利润额,但超过临界点后,替代效应的增大会导致企业的利润不增反减,企业的利润与替代效应之间呈倒U形。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碳交易作为主流的减排手段,对抑制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成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往往过低,不能有效地促进碳减排,而阶梯式碳税的加入恰好能弥补这一不足;阶梯式碳税对碳减排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应积极推广,但也要兼顾减排主体的利益诉求;在碳税政策实行之初,不宜制定过高的税率起点,否则会增加政策实行的阻力;而在碳税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应逐渐提高税率,并制定适宜的碳税阶梯高度。总体来说,碳税税率应遵循低起点、递进式提高的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1期)
武力超,吕沛泽,林澜[3](2019)在《碳交易试点助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日益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政策措施。其中,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水体污染物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交易,成为我国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06)
蔡东,胡七丹,郭春香[4](2019)在《碳交易下供应链中的技术创新激励合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来自市场和政府的压力迫使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完成减排目标。因此,在碳交易且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制造商低碳技术创新投资决策和政府的激励合约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时,通过激励合约的设计,政府可以观察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实现最优激励;激励合约有效提高了制造商技术创新的动力,得出了制造商最优决策及影响因素;提出制造商和政府要通过广告、政策等方式努力提高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工业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张跃军,王伟[5](2019)在《如何堵上碳交易机制漏洞》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从2011年起在七省(市)启动碳交易试点,目前正着手从发电行业逐步建设全国碳交易市场。今年以来,全国碳市场建设步伐明显提速。3月29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7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应对气候变化职(本文来源于《中国能源报》期刊2019-10-14)
吴文建,陶宇,陶佳佳[6](2019)在《重庆碳交易市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重庆市目前碳交易市场现状入手,横向对比分析发现重庆碳交易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交易需求不足,价格波动大、主体参与消极等问题,并从制度、参与主体及交易产品方面分析原因,最后提出相应建议,希望对重庆碳交易市场走出困境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9年27期)
陈熹,张熙[7](2019)在《湖北碳交易市场上半年成交3.22亿吨》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日报讯 (陈熹、通讯员张熙)9月16日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悉,湖北碳排放交易市场减排成效显着。截至6月30日,湖北碳配额二级市场成交总量3.22亿吨,交易额达74.37亿元,分别占全国的55.31%和62.18%。市场交易规模、交易连续性、市(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9-09-17)
王蔚雯[8](2019)在《浅析碳交易下企业的碳资产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变暖情况的日益凸显,各国为了缓解和改变全球变暖的现状,积极投入到控制温室效应的行列中,借助各种各样的控制手段,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碳交易实施后,企业为了响应"低碳减排"的号召,提升碳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开发各种低碳技术,制定相对应的低碳措施,确保碳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逐渐提升企业的低碳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主要从碳资产管理的相关概述进行分析,探究碳交易下企业碳资产管理的现状,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碳资产管理措施,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实现企业的低碳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期刊2019年18期)
张显雨,岳远朋,布赫[9](2019)在《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研究,对企业在碳交易中所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碳交易市场中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7期)
胡榕霞[10](2019)在《天津碳交易试点减排效果及路径研究——基于合成控制法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7-2016年中国2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检验了天津碳交易试点的减排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天津实现了环境红利,但是减排效果甚微。一方面,天津碳交易试点采用历史排放法进行配额分配导致碳配额供过于求;另一方面,也有经济发展增速、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碳市场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原因。建议逐步实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完全脱钩、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我国碳市场配套设施的建设,真正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福建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碳交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政府提出"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的减排目标。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最终依赖于具有生产职能的企业,为有效促进企业碳减排,政府主导的碳规制强度也将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碳税与碳交易的复合型碳减排政策。基于此,本文在考虑阶梯式碳税与碳交易的替代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级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重点针对税率的阶梯高度与碳交易价格对替代效应的影响、替代效应对企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及替代效应如何作用于企业的碳排放决策等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提炼企业在碳税与碳交易复合政策下的碳减排决策行为。研究发现:碳税的阶梯越高,其对碳交易产生的替代效应越小;阶梯式碳税对碳交易的替代效应越大,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越小;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越大,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越小;阶梯式碳税对碳交易的替代效应在一定水平内会提高企业的利润额,但超过临界点后,替代效应的增大会导致企业的利润不增反减,企业的利润与替代效应之间呈倒U形。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碳交易作为主流的减排手段,对抑制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成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往往过低,不能有效地促进碳减排,而阶梯式碳税的加入恰好能弥补这一不足;阶梯式碳税对碳减排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应积极推广,但也要兼顾减排主体的利益诉求;在碳税政策实行之初,不宜制定过高的税率起点,否则会增加政策实行的阻力;而在碳税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应逐渐提高税率,并制定适宜的碳税阶梯高度。总体来说,碳税税率应遵循低起点、递进式提高的原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交易论文参考文献
[1].王林.加州碳交易价格屡创新高[N].中国能源报.2019
[2].张济建,丁露露,孙立成.考虑阶梯式碳税与碳交易替代效应的企业碳排放决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
[3].武力超,吕沛泽,林澜.碳交易试点助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4].蔡东,胡七丹,郭春香.碳交易下供应链中的技术创新激励合约设计[J].工业工程.2019
[5].张跃军,王伟.如何堵上碳交易机制漏洞[N].中国能源报.2019
[6].吴文建,陶宇,陶佳佳.重庆碳交易市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纳税.2019
[7].陈熹,张熙.湖北碳交易市场上半年成交3.22亿吨[N].湖北日报.2019
[8].王蔚雯.浅析碳交易下企业的碳资产管理[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
[9].张显雨,岳远朋,布赫.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10].胡榕霞.天津碳交易试点减排效果及路径研究——基于合成控制法的证据[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