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甘脂(GM1)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45例加用GM1治疗,连续治疗10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远高于对照组的70.0%,χ2=3.660,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GM1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节甘脂;ADL评分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344-01
急性脑梗死多是因为脑部动脉粥样硬化产生血栓,血液流通不畅导致血管闭塞,脑细胞缺氧、缺血现象,该种病症起病突然、进展迅速,若没有采取有效、及时的治疗很可能引发生命危险[1]。神经节甘脂是一种含有唾液酸的鞘脂类物质,多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细胞膜之中,特别是神经系统中含量最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神经损伤严重,因此恢复期脑神经修复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则浅析GM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均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男女比例为27:18,年龄在48~72岁间,平均为(62.3±1.4)岁,基底节区梗死者23例、脑叶梗死者14例、脑干梗死者8例;观察组45例,男女比例为25:20,年龄在45~70岁间,平均为(62.6±1.6)岁,基底节区梗死者22例、脑叶梗死者16例、脑干梗死者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经CT、MRI影像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入院后立即使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稳定斑块、依达拉奉清除氧自由基及活血化瘀治疗。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常规方案上加用GM1(企业名称: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782;规格:20mg/支)治疗,取GM1注射液40mg溶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0天。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考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NDS系统[1],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治疗后NDS评分减少幅度在91~100%间为显效;治疗后NDS评分改善幅度在46~90%间为有效,NDS改善幅度<45%为无效。(2)ADL评分情况[3]:
(2)采用标准化的LADL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别从进食、洗澡等10个日常动作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60~100分为良;40~59分为中度功能障碍;20~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19分为完全残疾。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远高于对照组的70.0%,χ2=3.660,P<0.05,详见表1所示。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病症,由于脑组织缺血以及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效果,会导致脑神经细胞的凋亡出现诸如偏瘫、失语、偏盲等严重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节甘脂是哺乳类动物细胞膜中的一种酸性鞘糖脂类物质,GM1是单唾液酸神经节甘脂对脑神经有保护效果。在中枢神经发生损伤后,经外部给药GM1后可迅速经血脑屏障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降低损伤程度或免受损伤。医学研究发现,GM1对脑神经的保护机制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首先,脑缺血是GM1能够抑制Ca2+内流,从而降低钙离子浓度气道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4];其次,神经细胞发生损伤后,钠离子、钾离子等ATP酶活性均明显下降,GM1激活该些离子酶活性,可以有效抑制谷氨酸产生的自由基反应,缓解细胞破裂和凋亡。再者,GM1可以将神经营养因子受体活化,促进释放特定的营养因子从而加快神经元的修复;最后,外源性GM1能够显著提高体内多巴胺的合成,从而改善神经元形态让患者在恢复期神经系统得到修复。本次实验中分别采用NDS评分和ADL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而对照组仅为70.0%;在治疗后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GM1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白龙梅,曹勇军,朱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4):255-258.
[2]臧广霞.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6):106-107.
[3]杨明波.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9):80-82.
[4]张涵君,熊佩华.疏血通联合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14):1556-1557.
作者简介:程小媛(1982-),女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