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回归A股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变化的实证分析

H股回归A股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变化的实证分析

论文摘要

200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在这一年,总共有11家H股公司成功回归A股上市融资。截止到2008年3月,回归A股融资的H股公司已经达到48家。随着这些重量级企业陆续登陆A股市场,A股市场承重压力已将先前的“扩容”疑虑打消了,但“圈钱”议论仍然没有消散,这种存在于投资者心里的阴影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随着中国的资本市场越来越健全,投资者越来越理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关注度必然也会越来越高,对公司上市融资前的经营业绩以及募集资金投向、风险及其对整个公司价值提升的关注度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在这个“新老划断”的资本市场改革背景之下,通过构建一个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对H股回归A股前后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找出回归前后存在的问题,可以说起到一个为改革添砖加瓦的作用。本文将回归的H股公司以1999年《证券法》颁布为界,分成两组:99年前回归的H股公司和99年后回归的H股公司,运用单变量财务指标和多变量综合财务指标来实证分析这两组H股公司回归A股前后7年的业绩变化。单变量财务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ROA,这两个指标都非常具有代表性。ROE指标是审核股票发行资格的硬性指标,ROA则排除了很多非生产因素对公司利润的干扰,更加具有可比性和代表性。通过对这两个指标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结论:99年前回归的H股公司在回归前的头3年里经营业绩呈下降趋势,变化明显,最后三年趋于稳定,但业绩水平远远低于回归前的业绩水平。99年后回归的H股公司的经营业绩在回归后不断攀升,最后三年趋于稳定,业绩水平远远高于回归前的水平。因为仅仅凭借这两个盈利性指标很难全面反映H股回归前后的业绩变化,所以我们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8个全面衡量企业业绩的财务指标压缩,构造出一个多变量综合指标评价函数,然后将样本每一年综合业绩指标P值计算出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单变量财务指标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这两个结论同时说明1999年后证券市场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H股回归A股政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中国证券市场毕竟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的很多不稳定因素,为了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干扰,我们需要在政策、制度和法制上予以创新,以促使证券市场向着更成熟稳健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文章的最后给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5 本文特色
  • 第二章 公司业绩相关理论
  • 2.1 公司业绩基本理论
  • 2.1.1 业绩概念的界定
  • 2.1.2 业绩评价
  • 2.2 股权融资前后业绩变化相关理论
  • 2.2.1 融资成本约束假说
  • 2.2.2 盈余管理假说
  • 2.2.3 业绩计量方法影响假说
  • 2.2.4 闲置投资假说
  • 2.2.5 价值高估假说
  • 2.3 双重上市动因理论
  • 2.3.1 双重代理假说
  • 2.3.2 投资者认知假说
  • 第三章 H股回归A股的背景及动因分析
  • 3.1 法律和政策背景
  • 3.2 市场背景
  • 3.3 H股回归公司行业分布特征
  • 3.4 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变迁
  • 第四章 H股回归A股前后业绩变化的实证分析
  • 4.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4.2 研究假设
  • 4.3 样本数据和研究指标
  • 4.3.1 样本数据选取及说明
  • 4.3.2 指标选取和说明
  • 4.4 研究模型
  • 4.5 实证结果
  • 4.5.1 单变量指标衡量的经营业绩
  • 4.5.2 多变量综合指标衡量经营业绩
  • 4.5.3 研究结论
  • 第五章 政策建议及研究局限性
  • 5.1 政策建议
  • 5.2.1 政策创新
  • 5.2.2 制度创新
  • 5.2.3 法制创新
  • 5.2 研究的局限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H股回归A股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变化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