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意观为中心的北宋文字禅研究

以言意观为中心的北宋文字禅研究

论文摘要

从中唐到北宋,禅宗经历了史上最具解构意味的巨变,具体表现为“不立文字”的内证禅被“不离文字”的文字禅所颠覆。中唐六祖慧能时代的禅宗,崇尚直观体悟,否认名言概念有把握客观真理的作用,史称“内证禅”。北宋临济云门时代的禅宗,反其道而行之,钟情文采机锋,对语言功能的肯定及艺术地应用达到了极致,史称“文字禅”。北宋文字禅,以创新书写文体和完善文字理论,对中唐内证禅发起了全面反击。这场被冠以“语言学转向”的反击,是禅宗内部对自身走向的重大调整,是对言意之辩这一古老的哲学美学命题的重新思考,是宋型文化的特有产物,同时又影响着宋诗风貌。本文选取了北宋文字禅最具学术意义的三个方面,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顺序,依次展开论述。第一章“禅门新风:文字禅的发生说”,论述文字禅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内容包括文字禅发生的文化语境、禅门准备、发展概况等。第二章“不离文字:文字禅的言意观”,论述文字禅对语言的看法及其对言意矛盾的化解,兼及言意观上道家对内证禅、儒家对文字禅的影响,落足在文字禅的美学转向上。第三章“诗到江西:文字禅的影响论”,论述文字禅对江西诗派的影响,分析江西诗派受容文字禅的原因,探求其创作态度、语言技巧与文字禅的渊源。本文以“文字禅的言意观”为中心论题,第二章正是对其具体详尽地铺陈剖析,故为核心章节。第一章实为向上追问这一言意观出现的历史原因,第三章实为向下探求这一言意观造成的诗门影响:这两章围绕第二章展开,前伸后延,是为辅助章节。因此,本文定名为“以言意观为中心的北宋文字禅研究”。本文力图多角度地解读北宋文字禅,重在发掘其言意观中蕴藏的哲学及美学的意义,并涉及其发生说中蕴藏的文化学意义、影响论中蕴藏的诗学意义;旨在肯定文字禅具有独特的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北宋文字禅的界定
  • 二、研究现状及课题愈义
  • 三、内容结构
  • 第一章 禅门新风:文字禅的发生说
  • 第一节 北宋文字禅发生的文化语境
  • 一、朝廷政策:抑武崇文
  • 二、时代风习:读书求学
  • 三、社会主体:士大夫
  • 第二节 北宋文字禅发生的禅门准备
  • 一、从禅教到语用:禅门观念的更新
  • 二、从农禅到士禅:禅门性质的转变
  • 第三节 北宋文字禅的发展概况
  • 一、横向的文体繁盛
  • 二、纵向的传承脉络
  • 第二章 不离文字:文字禅的言意观
  • 第一节 言不尽意与不立文字
  • 一、道家言意观——言不尽意
  • 二、内证禅本旨——不立文字
  • 第二节 言可尽意与不离文字
  • 一、儒家言意观——言可尽意
  • 二、文字禅新论——不离文字
  • 第三节 言有尽而意无穷与不离文字又不著文字
  • 一、儒道对言意矛盾的解决——言有尽而意无穷
  • 二、文字禅对语言文字的使用——不离文字又不著文字
  • 第三章 诗到江西:文字禅的影响论
  • 第一节 江西诗派受容文字禅的原因
  • 一、外因:地域文化的作用
  • 二、内因:审美范式的契合
  • 第二节 文字禅对江西诗派的影响
  • 一、游戏化的创作态度
  • 二、陌生化的语言技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感言[J]. 中国财政 2019(19)
    • [2].司马迁言意观研究[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0(02)
    • [3].诸子言意观的学派差异[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7(05)
    • [4].分析古典诗歌中的“言意”关系[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01)
    • [5].基于“言意互转”揣摩文章言语意图[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01)
    • [6].与“言意”同生,和“语用”共舞——浅谈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04)
    • [7].开放对话:言意共生之“幽径”[J]. 天津教育 2020(21)
    • [8].言意兼得,追寻阅读教学的美丽[J]. 语文天地 2020(24)
    • [9].“言意共生”下的文本教学[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06)
    • [10].言意共生:提升学生诗词学习能力[J]. 散文百家(理论) 2020(06)
    • [11].以经典之“言”开掘丰厚之“意”——实现言意融合的路径[J]. 教师 2020(22)
    • [12].言意兼容:统编教材练习设计的内在取向和教学价值[J]. 语文建设 2020(18)
    • [13].意象暗动 言意共生[J]. 小学教学参考 2020(31)
    • [14].言意融通 搭建田园词教学新平台[J]. 山西教育(教学) 2019(02)
    • [15].巧设语境,促成言意共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巡礼[J]. 基础教育课程 2016(24)
    • [16].言意共生课堂构建三步走[J]. 语文教学之友 2015(01)
    • [17].美在“言意共生”[J]. 江苏教育 2010(25)
    • [18].“言意兼得”两相和——《三顾茅庐》教学谈[J]. 教育视界 2015(06)
    • [19].言意兼得,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J]. 小学教学参考 2015(25)
    • [20].言意兼得:把阅读对话进行到底——《鸟语》教学反思[J]. 语文教学通讯 2016(15)
    • [21].言意共探,用心聆听文本“心声”[J]. 小学教学参考 2017(04)
    • [22].文本整合·言意兼得[J]. 语文教学通讯 2017(09)
    • [23].言意兼得:在删繁与聚焦中教小说——以《少年王冕》一文的教学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 2017(10)
    • [24].紧扣道理 言意兼得——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谈[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06)
    • [25].借助生活具象,促进言意共生[J]. 小学教学参考 2017(22)
    • [26].言意兼得,探求语言训练的“真理”——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为例[J]. 文教资料 2017(10)
    • [27].强化言语实践 实现言意共生[J]. 基础教育研究 2017(08)
    • [28].浅论“言意兼得”的教学路径[J]. 小学教学参考 2014(31)
    • [29].驻足言意里 徜徉文境中[J]. 小学教学参考 2014(31)
    • [30].“文本整合·言意兼得”的倡导者——访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特级教师林春曹[J]. 小学语文教学 2016(36)

    标签:;  ;  ;  ;  ;  

    以言意观为中心的北宋文字禅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