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适足住房权之立法保护

论适足住房权之立法保护

论文摘要

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性质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人权的内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特别是在二战后,在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不断推动下,人权的保护实现了从单纯关注第一代人权向第一代与第二代人权并重的巨大飞跃,以公民社会权利为代表的二代人权不仅为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可,而且被各国国内立法普遍接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公民社会权利重要组成部分的适足住房权,也受到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和各国政府的极大关切,特别是在全球性住房危机加剧的情况下,有关适足住房权的权利性质和保障方式更是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约两万五千字。第一部分首先考察了适足住房权之基础理论。有鉴于适足住房权的多重权利属性,故而先以公法和私法两个角度为切入点对住房权做了解读。然后,通过对国际和区域人权文本的研究,对住房权之概念做了界定。在厘清住房权定义的基础上,进而考察了适足住房权的历史演进,以期通过对适足住房权发展之纵向研究更深入的揭示适足住房权的权利内涵。另外,考虑到学界对住房权是否应当归属于社会权利范畴的争论,本文也略着笔墨对住房权的社会权利性质进行了论证。最后,紧扣住房权的“适足”特征,阐述了作为社会权利的适足住房权的权利内容。在完成了对适足住房权的法义解析后,在第二部分,本文主要讨论我国适足住房权应当立法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住房权立法保护是人权实现规律的要求,适足住房权作为公民社会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依循人权的实现规律,以制度化的形式保障公民住房权利的实现。其次,在住房权保护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快我国住房权保护制度建设的步伐,不仅是履行我国有关住房权的国际义务的需要,也符合全球住房权保护制度化的国际趋势。再次,住房权的立法保护也是我国住房权保障现实的需求。我国住房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住房问题已演化为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而这一问题之所以恶化至此,根源恰恰在于我们对公民住房权之人权属性的忽视,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住房权保障法律法规的匮乏。所以,端正对住房权人权属性的认识,以完善住房权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化解我国的住房困境,既正当其时,又是必由之路。在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如何完善我国住房权的法律保障体系。住房权法律体系应当由宪法和普通法律两个层次构成。在对住房权宪法保护的讨论中,首先以借鉴国外住房权保护经验为出发点,考察了域外适足住房权的宪法保障和普通法律保障两种模式,并且对这两种模式之优劣长短做了分析。其次,考察我国具体国情,从我国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的特点出发,论证了我国当采用宪法保护的模式,将抽象的适足住房权以入宪的形式固化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其进行保障。最后,考察了住房权入宪的路径和内容,明确了我国当采取宪法解释的方式将住房权引入宪法,并对宪法对住房权规定的原则和准则做了尝试性研究。当然,公民权利的立法实现不能仅仅依赖宪法所规定的原则性、概括性规范,还需要科学细密的普通法律支撑。所以构建以《住宅法》为核心,以配套法律、法规为支撑的普通法律体系,使宪法概括性的基本权利规定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也是住房权法律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 现实意义
  • 2. 理论意义
  • (二) 住房权的研究现状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思路
  • 一、适足住房权的基础理论
  • (一) 住房权的法理解读
  • 1. 公法意义上的住房权
  • 2. 私法意义上的住房权
  • 3. 住房权词义的特指性
  • (二) 适足住房权的概念
  • (三) 适足住房权社会权利性质的论证
  • 1. 社会权概述及其构成要素
  • 2. 适足住房权归属于社会权范畴之论证
  • (四) 适足住房权的权利内容
  • 1. 公民有获取住房的权利
  • 2. 适足居住权
  • 3. 住房公平权
  • (五) 适足住房权的历史演进
  • 1. 传统人权观念对公民住房权的忽视
  • 2. 社会权理论发展对公民住房权普遍保护的推动
  • 3. 在国际规约推动下住房权的确立
  • 二、完善我国住房权立法保护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一) 完善我国住房权立法保护的理论支撑
  • 1. 住房权的立法保护是人权的基本要求
  • 2. 住房权的立法保护是国际趋势和我国的国际法义务
  • (二) 完善我国住房权立法保护的现实需求
  • 1. 我国公民的住宅现状
  • 2. 我国公民住房权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
  • 三、我国住房权的立法完善
  • (一) 住房权的宪法保障
  • 1. 域外住房权的宪法和普通法律保护模式巡礼
  • 2. 我国应当采取住房权入宪的方式进行住房权保护
  • 3. 我国当以宪法解释的方式推进住房权入宪
  • 4. 住房权宪法规定之内容
  • (二) 住房权的普通法律保障
  • 1. 建立 《住宅法》 为核心的住房权普通法律体系
  • 2. 继续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住房、住房权和分配正义[J]. 法制博览 2018(34)
    • [2].住房保障政府行为逻辑演变(二)——实现公民住房权的路径选择(下)[J]. 中国房地产 2016(04)
    • [3].社会转型与人权——以孟买为住房权而斗争为例[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3(01)
    • [4].住房权入宪的历史反思——以国民党时期为中心[J]. 经济法研究 2009(00)
    • [5].探究新常态下宪法对公民住房权的权益保障[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17)
    • [6].住房保障政府行为逻辑演变(二)——实现公民住房权的路径选择(上)[J]. 中国房地产 2016(01)
    • [7].论公民住房权的宪法保护及其制度建构[J]. 中国房地产 2011(17)
    • [8].公民住房权宪法保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0(21)
    • [9].住房权绝不等于住房所有权[J]. 人民论坛 2010(16)
    • [10].中俄保障弱势群体住房权的法律制度及其比较分析[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6)
    • [11].“居者有其屋”的历史求解——评《居有其屋——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J]. 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 2010(01)
    • [12].论公民住房权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以城市房屋拆迁的根本治理为视角[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3].城市妇女住房权:被挤压的空间诉求——一个单亲家政女工小组的个案分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10(05)
    • [14].住房权入宪的法史反思——以国民党政府时期为中心[J]. 法治研究 2010(10)
    • [15].基于广州实证的后改革时代中国城市住房权问题[J]. 地理学报 2015(12)
    • [16].如何保障住房权?——比较宪法的案例思考[J]. 比较法研究 2013(04)
    • [17].公民住房权的认识误区与住房政策的偏差[J]. 探索与争鸣 2010(02)
    • [18].对我国住房保障的人权思考[J]. 法律适用 2008(09)
    • [19].住房权的存在形态及实现途径——从应有到实有的转化[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4)
    • [20].妇女适足住房权:国际规约与中国实践[J]. 金陵法律评论 2011(02)
    • [21].试论住房权保障制度的构建——以湖南省住房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14(23)
    • [22].住房权救济的潜力和程度:以实例分析进行[J]. 政法学刊 2013(02)
    • [23].住房权司法保障的正当性之争[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3)
    • [24].居民住房权保障中的政府责任[J]. 管理世界 2014(11)
    • [25].论住房权司法保障的正当性[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6].基于义务视角探析住房权实现之问题与矛盾[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Z1)
    • [27].试论住房人权[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06)
    • [28].住房权救济探析[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2(04)
    • [29].论住房权[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05)
    • [30].论自然灾害下的住房权保障[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标签:;  ;  ;  

    论适足住房权之立法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