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政梅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普宁医院150027)
【摘要】:探讨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30例患者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通过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可尽快纠正呼吸衰竭,降低死亡率,临床效果好。
【关键词】呼吸衰竭;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267-02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判断标准为于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时呼吸室内空气,动脉血氧分压(PaO)小于60mmHg(8kPa)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大于50mmHg(6.67kPa),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呼吸衰竭患者30例。30例中,男27例,女3例,年龄35~77岁,平均56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20例,支气管哮喘4例,生病肺炎6例。
1.2治疗及结果尼可刹米是常用的呼吸中枢兴奋剂,使呼吸加深加快,能增加通气量,还有一定的复苏作用。常规用量为0.375~0.75g静脉缓慢推注,继以3.0~3.75g加入250ml或500ml的液体中以每分钟25~30滴静脉滴注。根据动脉血气改变而调节尼可刹米用量。结果3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病程长、自觉症状多而明显、预后不佳,而对治疗丧失信心。因此,护士在解除患者疾苦的同时,要多了解和关心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应经常进行床旁巡视、照料,以稳定患者情绪。在采用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前,应向患者作简要说明,取得患者信任和合作。同时做好家属工作,使患者和家属认识到,即使不能彻底治愈,只要掌握疾病的规律,适当治疗,适当锻炼,是能够恢复和维持一定的健康水平、生活能力,回归社会和家庭。
2.2病情观察与抢救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使用辅助呼吸肌的情况。监测生命体征,评估有无异常呼吸音、有无咳嗽以及能否有效咳痰,并记录痰的色、质、量。正确留取痰液检查标本,发现痰液出现特殊气味、痰液量、色及黏稠度等发生变化,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监测动脉血气。评估意识状况及神经精神症状,观察缺O及CO潴留的症状和体征,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昏迷患者还要检查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征。
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迅速准备好有关抢救用品,及时准确作好各项抢救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预测患者是否需要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辅助呼吸。
2.3专科护理
2.3.1对于烦躁不安或出现昏迷的患者要注意安全,必要时专人护理或加床挡以防坠床。
2.3.2病情危重者做好抢救准备,如吸痰器,气管切开,呼吸机等。
2.3.3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引流。
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咳嗽、咳痰。指导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给予拍背,每1~2小时翻身1次。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增加通气量,给不能咳嗽的患者经口鼻机械吸痰,建立人工气道,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2.3.4协助和指导患者取端坐位或半坐位,有利于呼吸。指导、教会病情稳定的患者缩唇,通过腹式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和缩唇,促使气体均匀而缓慢的呼出,以增加肺的有效通气量,改善通气功能。
2.3.5指导患者安排好适当的活动量,避免采取一切增加氧耗量的活动,以及安排合理、舒适的体位等,教会患者解决呼吸困难的办法。嘱呼吸困难明显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2.3.6教会患者各种缓解焦虑的办法,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
2.4饮食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多有明显的营养不良,容易发生呼吸肌疲劳,影响康复,因此应加强营养支持,给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不能进食的患者可鼻饲流质饮食;如混合奶、要素膳、果汁、菜汁等。也可根据患者病情考虑给予全胃肠外营养,热量105~126kJ/(kgd)。针对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不宜给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因为过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增加二氧化碳产生量,可导致或加重高碳酸血症。且呼吸衰竭患者应减少产气食物的摄入,如豆类、薯类食品及碳酸类饮料等,以避免出现腹胀影响膈肌运动。另外,应该结合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是否合并其他器官功能减退或依据疾病状态而制定饮食计划,如合并心衰的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摄入量<2g/d,消化能力差的患者嘱其少食多餐[4]。
3讨论
呼吸衰竭,系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通常将动脉血氧分压(PaO)<60mmHg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50mmHg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客观指标。
呼吸型态是否正常,呼吸困难、发绀有无减轻或消失。呼吸道感染是否已控制,痰液能否有效咳出,呼吸道是否通畅。意识障碍是否减轻,能否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进行情感交流。能否认识到撤离呼吸机的必要性,能否接受和配合医护人员顺利撤机,有无发生呼吸机撤机反应。患者及家属能否说出慢性呼吸衰竭的各项预防保健措施。
参考文献
[1]金同涛,安之壁.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2]温瑞芳.肺心病Ⅱ型呼衰氧疗的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0,15(3):186.
[3]赵光云,孙伟.慢性呼吸衰竭的观察与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4(12):47-48.
[4]占宝珈.循证饮食在呼吸衰竭患者中临床护理的探讨.健康大视野,2008(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