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论文题目: 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态学

作者: 黄思光

导师: 杨改河

关键词: 区域环境,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可持续性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现状和环境治理成效的研究和分析,在总结近几十年国内外环境治理基本理论、治理范式和治理思想的基础上,揭示了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和探讨了目前我国环境治理和环境治理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区域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分类标准,并对陕西省环境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本选题的研究,不仅完善和发展了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理论和方法,而且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实践、区域环境治理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并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结论和进展: 1.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形势依然严峻,环境安全令人担忧。七大水系除辽河外符合地面水标准的水量并未增加,且越来越少;经过“九五”治理,内陆湖泊并无明显改善,且有恶化趋势;赤潮发生频率由九十年代初期1989~1993 年均20 次上升为九十年代末期1998~2003 的年均56次。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三级、劣三级呈三足鼎立的局面,不适于人类生存的空气比例在逐年增加。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0.8%,另有约50%的垃圾由城市转向了郊区或农村。  2.数据分析表明,强大的资金保障,国家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持,及当地政府和群众积极协助,使治理区小流域经济生态系统均向良性化方向发展,但通过评价发现,区域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效益较差,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各类生态系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农村环境承受着来自内部污染和破坏与城市污染转移的双重压力,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现象持续加重,农产品安全难以保障。 3.区域如省、市实际上是一个既包括城市又包括农村的复合生态系统,但并不等同于城市和农村的简单加合,而更多地应注意二者的协调、和谐和联系。区域环境问题千差万别,但就一个区域而言其实质源于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环境等多元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均衡。因此,无论是进行环境治理还是进行环境治理评价时,均不应将城市和农村割裂开来,而应更多的注意二者界面上的物流、能流、垃圾流等,并用评价指标控制指导界面上的活动。 4.无论是环境污染治理还是生态重建,其评价理论和方法应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本文分析评价了目前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可持续发展思想所包含的“限制”的概念和“公平”的原则,具体表现在衡量污染预防、穷人发展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具体评价指标较少。提出了改进思路和增加此类指标的依据,认为,环境治理评价体系中应加强反映系统性、人文性及实效性方面的指标设置。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1.1.2 环境治理举步维艰

1.1.3 环境综合治理评价理论与方法应用而生

1.2 国内外环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1.2.1 国外环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1.2.2 中国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1.3 国内外环境可持续性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进展

1.3.1 国外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动态

1.3.2 国内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1.3.3 国内外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框架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思路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环境现状分析及综合治理成效

2.1 中国环境污染的多维性

2.1.1 我国水环境质量演变

2.1.2 我国大气环境的发展趋势

2.1.3 固体废物危害隐性化

2.2 中国生态危机的深远性

2.2.1 我国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2.2.2 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2.2.3 植被覆盖度增加但系统功能下降

2.2.4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2.3 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成效

2.3.1 创建卫生城市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2.3.2 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2.3.3 城市环境建设新理念—生态城市

2.4 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践与成就

2.4.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2.4.2 林草植被建设工程

2.4.3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第三章 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依据及基本框架

3.1 环境与环境问题

3.1.1 环境定义的界定

3.1.2 环境问题

3.2 几种典型的人工环境系统生态位变析

3.2.1 城市环境系统及特点

3.2.2 农村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及特点

3.2.3 区域生态环境与特点

3.3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3.3.1 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环境问题的本质

3.3.2 界面活动控制理论揭示了环境问题存在的症结

3.3.3 应用冲突协同理论解决环境问题

3.4 环境治理思想与环境治理范式的演变

3.4.1 环境治理范式的演替

3.4.2 环境保护治理思想的升华

3.4.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5 环境治理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5.1 环境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5.2 环境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

3.5.3 环境治理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评价方法与应用

4.1 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4.1.1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含义

4.1.2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内容

4.1.3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实施方法

4.2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标体系的演变与完善

4.2.1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标体系构成的变化分析

4.2.2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指标体系内涵的演化分析

4.3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效果

4.3.1 “城考”与环保意识

4.3.2 “城考”与城市环境质量

4.3.3 环保投入与城市环境建设水平及治污能力

4.3.4 “城考”和“创模”与社区环境保护

4.4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体系分析

4.4.1 “城考”指标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4.4.2 指标与“城考”的实效性

4.4.3 “城考”与环境保护的区域性特点

第五章 脆弱生态区环境治理评价理论及其应用

5.1 脆弱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及成果分析

5.1.1 黄土高原地区环境现状分析

5.1.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

5.1.3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果分析

5.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理论的发展

5.2.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原则

5.2.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指标演替

5.3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实例分析

5.3.1 “七五”前典型小流域治理效果分析

5.3.2 “八五”“九五”小流域治理成效分析

5.3.3 不同治理区小流域的治理效益评价及其发展态势

5.4 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5.4.1 黄土高原典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概况

5.4.2 区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4.3 黄土高原典型水土保持治理区治理效益指标计算

5.4.4 黄土高原典型水土保持治理区治理效益评价

5.4.5 结果分析及问题探讨

第六章 区域环境治理成效及其可持续发展评价

6.1 陕西省环境现状分析及环境治理成效

6.1.1 陕西省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6.1.2 环境治理成效及环境质量演变

6.1.3 退耕还林成绩与严峻的生态环境

6.2 区域环境问题实质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6.2.1 可持续发展主张公平分配

6.2.2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6.2.3 可持续发展强调持续性与人文性

6.3 区域环境可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6.3.1 ESI 与中国资源环境子系统指数

6.3.2 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6.3.3 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6.4 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实例分析

6.4.1 指标原始数据来源及标准化

6.4.2 陕西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

6.4.3 陕西省环境可持续性评估结果分析

6.5 结果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问题

7.1 结论

7.2 问题探讨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 2005-12-22

参考文献

  • [1].区域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研究[D]. 曹树青.武汉大学2012
  • [2].全球环境治理的结构与过程研究[D]. 杨晨曦.吉林大学2013
  • [3].全球环境治理的主体问题研究[D]. 孙凤蕾.山东大学2007
  • [4].中国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研究[D]. 冯亮.中共中央党校2016
  • [5].我国区域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D]. 周建鹏.兰州大学2013
  • [6].中国环境治理中的多元主体交互影响机制及实证研究[D]. 金培振.湖南大学2015
  • [7].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 钟明春.福建师范大学2010
  • [8].基于计算实验的流域水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 刘小峰.南京大学2011
  • [9].中国环境跨域治理研究[D]. 欧阳帆.中国政法大学2011
  • [10].跨行政区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 胡佳.复旦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转型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 陈海秋.南京农业大学2011
  • [2].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研究[D]. 张军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 [3].环境治理的制度逻辑与模式转变[D]. 杜辉.重庆大学2012
  • [4].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下的荷兰环境治理[D]. 李彦文.山东大学2009
  • [5].政治学视阈中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 范俊玉.苏州大学2010
  • [6].基于多中心理论的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 李雪梅.大连理工大学2010
  • [7].跨行政区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 胡佳.复旦大学2011
  • [8].全球环境治理的主体问题研究[D]. 孙凤蕾.山东大学2007

标签:;  ;  ;  ;  ;  

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