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AM (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不仅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组分,而且能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系,对植物生长有诸多有益的生理和生态学效应,如扩大根系吸收面积,明显改善植物水分,稳定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植物抗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沙柳(Salix psammophila)具有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生长迅速等特性,是一种优良的固沙先锋树种,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野外考察采样和室内综合分析相结合,研究毛乌素沙地沙柳根区AM真菌生态分布规律,以孢子形态特征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鉴定AM真菌种类,并对土壤因子与AM真菌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以便为充分利用AM真菌进行荒漠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共分离出AM真菌4属16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8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5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1种。球囊霉属占优势,其次是无梗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巨孢囊霉属最低。2沙柳根系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从沙柳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4属16种AM真菌,AM真菌总定殖率约为70.78%,孢子平均密度约为6.03 No./g土,说明沙柳根系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3发现沙柳根区AM真菌分布和定殖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异质性。2006年10月AM真菌孢子密度和总定殖率最大值都出现在东胜样地,并都出现在不同样地0-20 cm土层。2007年5月孢子密度在鄂尔多斯20-30 cm土层有最大值,总定殖率在店塔10-20 cm土层有最大值。2007年10月沙坡头孢子密度0-10 cm土层显著高于20-50 cm土层,20-50 cm土层显著高于50-60 cm土层;小纪汉0-10 m土层显著高于10-30 cm土层和40-60 cm土层,10-30 cm土层和40-60 cm土层又显著高于30-40cm土层。4沙柳根区AM真菌和土壤因子在季节分布上差异显著。土壤温度、湿度,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7月与5月和10月均有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10月和5月;孢子密度10月与5月和7月的也有显著差异,10月达到最高,显著高于5月和7月。土壤有机质三个月均有显著差异,7月最低,5月最高。速效磷和速效氮3个月均有显著差异,都是5月最低,10月最高。5沙柳根区AM真菌分布和定殖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速效磷与AM真菌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菌丝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孢子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AM真菌分布和定殖反映了土壤因子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