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管理方法研究概述(论文文献综述)
吴迪[1](2020)在《医院业务外包背景下后勤主管的知识优化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信息化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的应用。医院也认识到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创新性地提出“互联网+后勤”的服务模式,把知识的管理与应用纳入到提供医务服务的实践中去。本研究以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能力、信息操作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医院后勤主管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医院后勤现状分析,发现后勤主管在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识的需求、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存储、知识的分享、知识的利用等方面,具体包括了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不深刻、主动学习意愿不强、知识的获取途径单一、知识的存储不合理、知识的分享不足、知识的利用不充分等。依据上述问题,从后勤主管个人和医院两个角度,研究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在分析问题,阐述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加强个人知识需求分析,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展知识获取途径,做好知识的收集;运用知识管理工具,做好知识的存储;改变传统观念,做好知识的分享;做好知识管理评价。
张倬友[2](2020)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EPC项目知识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显得更加专业化,也更适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然而,由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参与团队众多,技术流程十分复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信息流动存在某些阻碍。知识难以有效累积,项目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分享受阻,极大的影响了EPC总承包项目的建设管理效率。伴随着EPC总承包项目发展的历程,项目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能否有效转移和利用会对EPC总承包项目的成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组织结构,从一般工程项目环境下的知识、知识流动过程及影响因素中提炼知识管理的方法和知识流动过程的机理,探究了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知识内容与知识流动过程。明确了EPC总承包项目的各个参与主体,即以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供应商等为研究的基础团体,梳理了各参与方在建设过程中知识产生及知识流动的特征,并对一系列影响知识流动的因素以及障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EPC总承包项目在各个阶的段知识流动参与者合作网络模型。通过具体的案例的项目背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从网络图中反应的网络密度、中心度、结构洞等社会网络指标进一步分析了项目团队网络的联系特征和结构特征。最终整理了三种有利于EPC总承包项目的知识管理研究方法,基于BIM模型的集成管理,基于本体建模与案例推理的知识库以及用动态知识地图来进行知识表达,总结了EPC项目知识管理的知识流模型图,为更加有效的促进EPC项目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方法和建议。
王昀[3](2020)在《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企业纷纷开展知识管理实践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档案工作与知识管理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档案既具有一定的知识特性,又是企业知识资产中基础性、支撑性的组成部分,将企业档案管理置于知识管理背景下探究其新模式,是企业档案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新生与活力、服务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需要借助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优化,提升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从而帮助企业获得市场优势。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关系的分析,从知识管理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分析了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知识管理理论融入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之中,构建了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以有助于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提质升级,有效服务企业发展。
徐彦[4](2020)在《HS眼科医院知识转移及知识共享策略研究》文中认为HS眼科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目前中国唯一集医疗、教育、产业、学术、科研以及公益于一体的眼科集团。大连HS眼科分院成立于2002年,由于HS眼科医院在医疗技术上有着明显的优势,白内障诊疗、近视激光手术、眼底病诊疗等关键业务在大连地区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是目前医院却未能及时将其拥有的知识资源系统整理,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工作缺乏系统规划而导致知识分布不合理,下属分院知识转移不系统、效率低下,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带走核心技术等问题。本文基于知识管理与元决策理论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法、访谈及问卷调查法等,以HS眼科医院为研究对象,对其知识转移及知识共享系统的建立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首先分析了民营医院知识管理及知识转移的价值,并对其概念、内涵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研究案例——HS眼科医院的基本概况,概述了HS眼科医院运行及其在知识管理及知识转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文章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最后,提出了HS眼科医院进行知识转移与知识共享的策略和方法,明确了医院实施知识转移和共享策略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民营医院、特别是专业眼科医院发展迅速。作为其中代表,大连HS眼科医院在知识转移及知识共享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希望通过本文对知识转移及知识共享策略的研究,能够给大连HS眼科医院及其他民营医院在制定知识转移及知识共享战略方面提供参考。
修莹[5](2019)在《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构建》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知识资源已经成为组织提升创新能力、追求卓越绩效的重要基础。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得科研院所直接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亟需引入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与手段,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在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科研院所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拥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人才资源和丰硕的科研成果等知识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系统的将所获得的成果和资源有效的加以管理和利用,导致大多数知识资源很难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应有的作用,从而使之面临着信息资源过量和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匮乏的双重难题。知识管理是基于信息技术,以知识的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为目的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它在知识经济时代整个产业链中对于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促进知识创新有着重大作用。我国科研院所在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方面较为复杂,业务板块多且难形成产业链,主要产品大多以技术服务形式提供,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院所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功能实现和运行实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难度和差异性特征。本文在对国内外科研院所知识管理的现状、特点及难点的分析,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管理的优势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知识管理思想为理念,提出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管理内容、设计思路、实施策略和实施保障,建立以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适用于科研院所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并进行分层设计和实现。最后通过实例展示并验证所提出的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
徐照光[6](2019)在《知识驱动的产品质量问题解决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购买力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成了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消费升级带来的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转变以及个性化消费的普及对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产品种类的丰富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进而对制造企业生产制造体系及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不仅如此,《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求制造业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包括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并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因此,制造企业亟需不断地提升企业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水平,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不断发展,知识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管理中的知识管理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学者们也从各个角度对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然而,现有的研究鲜有关注知识发现技术在质量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为此,本研究以质量问题解决为研究对象,以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为理论基础,以知识发现中的技术和方法为手段,来研究如何从质量问题解决数据中挖掘质量问题知识,并将其反馈到质量问题解决流程中,以提高质量问题解决的效率和效用,进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构建了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研究框架。首先,分析和探讨了质量问题解决相关概念及质量问题解决流程。接着以系统的视角构建了质量问题解决系统结构模型,并深入研究该模型中的要素与关系。结合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知识分类,将质量问题与载体的关系表示为know-what知识,因果关系表示为know-why知识,问题与解决方案的关系表示为know-how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的理论框架和应用框架,并研究该方法实施的保障条件。第二,质量问题解决的know-what知识挖掘。基于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框架,分析质量问题和载体依附性关系,即质量问题解决中的know-what知识获取方法。根据产品质量问题解决的特点,提出以组件-失效模式矩阵来表示know-what知识。由于组件和失效模式之间的关联隐含在质量问题文本中,且失效模式的描述不一,进而研究了基于Apriori算法和WordNet的标准失效模式集构建方法,并设计了组件-失效模式矩阵挖掘算法。最后,基于汽车座椅模块数据进行了实例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第三,质量问题解决的know-why知识挖掘。基于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框架,分析质量问题解决中原因分析环节需要的know-why知识。提出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从问题和原因数据中挖掘因果关系,即know-why知识,并利用数字化鱼骨图来表示该因果关系的方法。该方法将原始的问题和原因分别进行聚类,并将原因数据分类到鱼骨图的“大要因”,如“人”、“机”、“料”、“法”和“环”。基于聚类结果和分类结果,获得类问题的抽象数字化鱼骨图和具体数字化鱼骨图。最后,通过在某汽车企业真实数据集上的实例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第四,质量问题解决的know-how知识挖掘。基于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框架,深入研究了从大量的质量问题解决文本中挖掘问题和解之间的关联,也即know-how知识的问题,并提出典型临时措施和方案的发现与推荐方法。以问题和临时措施的kinow-how知识挖掘为例,根据临时措施文本的特点,研究了基于动词聚类和名词聚类的两阶段聚类方法,来提取典型临时措施。接着构建问题类-临时措施类知识模型,来表示解决问题的know-how知识。最后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展示了典型临时措施知识推荐的过程。第五,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法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法以及know-what,know-why和know-how的知识挖掘方法在汽车制造业的实际应用。构建了汽车质量管理中的决策支持原型系统,本文称之为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系统(Knowledge-Driven Quality Problem-Solving System,KDQPSS)。最后,从模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到应用及评价,来验证上述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正是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的重要体现。从宏观的角度而言,本文的研究深化和推进了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从微观层面而言,本文提供的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框架,为管理者充分利用质量数据来生成质量问题解决知识,进而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提供了一般性的思路和方法。提出的从文本数据中挖掘质量问题和载体关联知识的方法,一方面能为质量问题提供统计信息,另外一方面新创建产品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DFMEA)时,能直接从该矩阵中获得相应的组件和失效模式的数据。提出的一种利用数据挖掘中聚类和分类的方法来挖掘因果关联,并据此自动创建鱼骨图的框架和方法,大大提高了传统的基于个人经验的原因分析方法,并将传统的鱼骨图的创建过程变为自动生成的过程。提出的从质量文本中挖掘问题与解决方案的关联并向典型问题推荐合适解的知识的方法,可以为问题解决团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依据。
熊华兰[7](2019)在《基于语义本体的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管理模型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数字档案资源是知识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知识层面上的管理是可行且必要的。“早在2001年冯惠玲教授就在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上提出,在夹缝时代,档案人员应该将职能重心从实体管理转向信息管理、知识管理。”(1)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档案馆工程的开展,使数字档案资源数量迅猛增长,且呈现出分散、多样、异构的特点,形成诸多“资源孤岛”,与此同时,档案用户信息需求所呈现出的个性化、实时化、知识化等特点也给档案管理者的实践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语义本体是对领域知识的规范化和抽象化描述,可以清楚描述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并实现逻辑推理及语义关联,因此引进语义本体技术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新契机,同时可以推动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向知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当前档案资源管理工作实践出发,以语义本体理论为技术基础,以数字档案资源为研究对象,使用本体构建工具Protégé软件构建了基于语义本体的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管理模型,最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的评剧资源作为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从而促进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管理。
刘航[8](2019)在《基于语义的航空技术标准知识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各领域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现代制造业正经历着创新性的转变。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入结合正在促成人类工业生产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崭新变革。在此形势下,企业产品研发所需知识已转变成可为企业带来绝对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根据国内外当前对于“知识处理、知识表达、知识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航空领域产品研发对于知识管理的需求及所存在的问题出发,以航空领域具有代表性、公信性的技术资源-航空技术标准为对象,利用本体工具研究了基于语义的航空技术标准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航空技术标准知识处理、知识表达、知识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现有知识管理相关技术与理论基础上,针对航空领域知识管理需求及航空技术标准的知识特点,分析了航空技术标准文件间及标准文件内部知识间的关联关系,基于知识元构建航空技术标准知识关联模型,为开展航空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建立知识层面的知识管理系统及进一步推进航空技术标准文献的知识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持,为航空技术标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针对航空技术标准知识的特征,构建了航空技术标准知识多层次分类体系。提出基于本体的多维度航空技术标准知识表达方法。研究了基于Protégé的航空技术标准本体创建方法及基于OWL的航空技术标准知识描述方法,建立了从知识关联层面实现航空技术标准全面统一表达的知识描述体系。以知识的高效利用为目标,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本体的航空技术标准语义标注方法,解决了航空技术标准中信息资源的计算机识别、理解问题,从语义层面实现了本体中知识和信息资源间集成。不仅可为航空技术标准中信息资源的计算机识别、理解问题形成有效的解决途径。而且还可为航空技术标准得以在实际中被按需高效准确应用从技术层面提供支持和保障。依据上述研究所形成方法,研究建立了航空技术标准知识库及其知识推理与查询的方法,进行了航空技术标准知识管理原型系统的开发,验证了论文所提出理论、方法。
李疆[9](2019)在《医联体背景下知识协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我国正大力推行医疗联合体建设,试图通过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与技术条件,解决优质卫生资源匮乏且结构性问题突出的问题,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然而现有研究多着眼于医联体建设现状经验总结、经济学视角下资源整合机制及效果等方面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知识协同管理视角,探究现有医联体卫生服务整合模式下机构间的知识协同对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影响,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上,通过检索国内外主流的数据库,梳理知识协同的最新研究进展,了解知识管理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的最新成果,构建影响医联体网络结构内知识协同成效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上,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概括归纳,编制调查问卷,对H市、W市2个主要医联体内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55份,利用SPSS22.0和Amos17.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验证模型中变量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对255份有效数据统计分析,样本数据的社会学特征以女性、年龄在25-34岁、本科学历、工作时间多集中于3-12年之间者所占比例较大;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效度、SEM模型验证分析后,SEM模型具有较好的适配度;研究发现除H3a假设部分支持外,其他研究假设均得到了支持;其中医联体结构(外部环境、保障机制)对于知识协同成效、机构间的协同能力(知识主体协同意愿、知识协同转化能力与协同路径)与知识协同成效、医联体结构(外部环境、保障机制)与机构间的协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根据定量分析结果与医联体建设实际情况,本研究总结了我国医联体内知识协同面临的困境,即在宏观层面缺乏保障激励机制、中观层面医联体内机构间协同路径难以畅通、微观层面知识协同受医师个人知识能力的影响等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以知识协同管理为目标、加强构建知识协同网络、拓宽医师知识协同路径、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与知识绩效评估及奖惩机制等5方面的管理优化策略。
周晓红[10](2019)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以云南省高校硕士研究生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也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终生学习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知识已成为最有价值的资产,知识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导型人才,必须具备知识管理能力,他们的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将影响学习和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个人知识管理将会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技能,并且进行知识创新。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研究生应该学会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他们还必须掌握如何获取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适应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需要。网络自学成为研究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研究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方便的同时带来了很多问题,网络上存在过多的信息,信息更新的速度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养成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并具备一定的信息选择和信息管理能力。研究生在网上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盲目地获取信息,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存储的信息得不到利用和创新,不知道如何使用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来进行知识管理,更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这些问题是目前很多研究生共同存在的,假如这些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将会对网络自主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研究生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本论文一共分为6章。第1章,是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难点和创新点进行阐述。第2章,简述了网络自主学习和个人知识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概念,还分析了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研究生应用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第3章,以云南省8所高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从个人基本情况;网络自主学习现状:个人知识管理应用情况和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应用情况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生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应用的现状。第4章,对研究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个人知识管理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5章,对研究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与方法,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知识管理的运用方法,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推广与介绍。第6章,总结,对本论文进行的总结、不足和展望。从研究生自身、学校方面为研究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运用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为研究生选择和运用个人知识管理来进行学习时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作用。
二、知识管理方法研究概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识管理方法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医院业务外包背景下后勤主管的知识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概述 |
1.3.2 国内研究概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专题访谈 |
1.5.3 案例研究法 |
2 服务业务外包和后勤主管知识优化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后勤改革 |
2.1.2 业务外包 |
2.1.3 个人知识管理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2.2.1 服务业务外包 |
2.2.2 个人知识管理 |
2.3 后勤主管知识分类分析 |
3 医院后勤主管知识管理现状 |
3.1 医院后勤主管知识管理现状 |
3.2 问卷设计 |
3.2.1 问卷题型设计 |
3.2.2 问卷内容设计 |
3.2.3 调查对象 |
4 后勤主管个人知识管理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4.1 后勤主管个人知识管理问题分析 |
4.1.1 对知识管理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
4.1.2 没有较强的主动学习意愿 |
4.1.3 知识的获取途径单一 |
4.1.4 知识存储达不到要求 |
4.1.5 知识的分享欠缺 |
4.1.6 知识使用效率不高 |
4.2 原因分析 |
4.2.1 后勤主管的个人传统与自我保护观念 |
4.2.2 医院后勤传统管理体制不合理 |
4.2.3 后勤知识管理文化水平不高 |
4.2.4 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
5 优化后勤主管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对策 |
5.1 后勤主管知识优化的机构平台 |
5.1.1 优化“互联网+后勤,创新服务模式 |
5.1.2 优化后勤知识管理文化 |
5.1.3 优化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 |
5.1.4 优化安全和保密工作 |
5.1.5 优化制度建设,健全激励与考核机制 |
5.1.6 组织结构扁平化 |
5.1.7 优化对知识型后勤主管的培训 |
5.2 转变传统观念,加强个人知识管理 |
5.2.1 优化个人知识需求分析 |
5.2.2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5.2.3 优化知识获取途径,做好知识的收集 |
5.2.4 运用知识管理工具,优化知识的存储 |
5.2.5 改变传统观念,优化知识的共享 |
5.2.6 后勤主管知识管理的评价优化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医院后勤主管个人知识管理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EPC项目知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图 |
1.2.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研究现状 |
2.1 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 |
2.1.1 知识的含义 |
2.1.2 知识的分类 |
2.1.3 知识共享与流动 |
2.2 EPC总承包模式的研究现状 |
2.2.1 EPC总承包模式的概述 |
2.2.2 EPC总承包项目的特点 |
2.2.3 EPC总承包项目实施组织 |
2.3 工程项目环境下知识流动的研究现状 |
2.3.1 工程项目环境中知识的分类 |
2.3.2 工程项目环境下知识流动过程及方法 |
2.3.3 工程项目环境中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 |
2.4 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现状 |
2.4.1 社会网络相关理论 |
2.4.2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
2.4.3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研究 |
2.4.4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管研究 |
第三章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管理的内容分析 |
3.1 EPC总承包项目的知识及知识流动 |
3.1.1 EPC总承包项目知识 |
3.1.2 EPC总承包项目知识流动 |
3.2 EPC总承包项目知识流动的重要性分析 |
3.2.1 EPC总承包项目中知识管理的适用性 |
3.2.2 EPC总承包项目中知识管理的特征分析 |
第四章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流动过程及网络分析 |
4.1 EPC总承包项目参与主体知识流动特征分析 |
4.1.1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流动主体 |
4.1.2 总包单位知识流动分析 |
4.1.3 设计分包单位知识流动分析 |
4.1.4 施工分包单位知识流动分析 |
4.1.5 供应商知识流动分析 |
4.2 EPC总承包项目建设各阶段知识管理过程网络分析 |
4.2.1 投标阶段的知识管理过程及网络分析 |
4.2.2 设计阶段的知识管理过程及网络分析 |
4.2.3 施工阶段的知识管理过程及网络分析 |
4.2.4 竣工验收阶段的知识管理过程及网络分析 |
第五章 社会网络分析验证EPC项目知识流动中各参与方关系 |
5.1 项目背景资料 |
5.2 数据收集与绘制社会网络图 |
5.2.1 项目组织的社会特性与网络特性 |
5.2.2 数据采集 |
5.2.3 绘制社会网络图 |
5.3 社会网络指标分析 |
5.3.1 网络密分析 |
5.3.2 中心度分析 |
5.3.3 结构洞分析 |
第六章 EPC总承包项目中知识管理方法研究 |
6.1 基于BIM的 EPC项目知识管理分析 |
6.1.1 基于BIM的 EPC项目知识管理的适用性 |
6.1.2 基于BIM的 EPC项目设计阶段知识管理 |
6.2 本体建模与案例推理的知识管理系统 |
6.2.1 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系统及案例推理 |
6.2.2 基于本体的EPC总承包项目风险控制 |
6.3 基于动态知识地图的知识管理方法 |
6.3.1 动态知识地图 |
6.3.2 地铁施工安全的动态知识地图应用 |
6.4 EPC项目知识管理的知识流模型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3)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
(一)国内的研究现状 |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三、课题的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一)课题的结构安排 |
(二)课题的研究方法 |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 |
(一)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
(二)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概述 |
第一节 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
二、知识管理的流派 |
三、知识管理的功能 |
第二节 企业档案和企业档案管理概述 |
一、企业档案概述 |
二、企业档案管理概述 |
第三节 知识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 |
一、管理范畴层面的局部与整体关系 |
二、管理理念的引导与附和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一节 企业档案管理面临的机遇 |
一、知识管理的管理理论为企业档案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方法 |
二、知识管理的系统为企业档案管理提供了通用平台 |
三、知识管理为企业档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
第二节 企业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
一、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知识管理融合度不够 |
二、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信息素养较弱 |
三、企业人员挖掘档案价值能力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知识管理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构建 |
第一节 知识管理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构建理念、目标和原则 |
一、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构建理念 |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构建目标 |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构建原则 |
第二节 知识管理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基本模式框架 |
一、强有力的企业组织结构 |
二、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型 |
三、优秀技术支持的企业档案应用平台 |
四、灵活便捷的企业档案知识服务形式 |
第三节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运行保障机制 |
一、企业的制度保障机制 |
二、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组织文化引领机制 |
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HS眼科医院知识转移及知识共享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内容 |
2 相关理论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2.1 知识管理理论与元决策理论概述 |
2.1.1 知识的定义和分类 |
2.1.2 知识转移 |
2.1.3 知识共享 |
2.1.4 知识管理策略 |
2.1.5 元决策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
2.2 国内外医院知识转移及共享研究概述 |
2.2.1 研究层次 |
2.2.2 研究主体 |
2.2.3 研究内容 |
2.2.4 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比分析 |
3 HS眼科医院知识转移及共享现状分析 |
3.1 HS眼科医院简介 |
3.2 知识转移及共享工作成熟度问卷调查 |
3.3 知识转移及共享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
4 基于元决策的HS眼科医院知识转移及共享策略的建立 |
4.1 基于元决策的日常工作环节中知识转移及共享策略 |
4.1.1 根据知识主体设计知识转移及共享模式 |
4.1.2 元决策下的模式实施策略 |
4.2 基于元决策的核心业务环节中的知识转移及共享策略 |
4.2.1 医院知识转移及共享的核心 |
4.2.2 元决策下的模式实施策略 |
4.3 基于元决策的临床路径实施中知识转移及共享策略 |
4.3.1 传统诊疗路径与临床路径之间的区别 |
4.3.2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临床路径实施计划 |
4.3.3 实施知识转移及共享策略 |
4.4 大连HS眼科医院知识转移及共享实践 |
4.4.1 元决策下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 |
4.4.2 显性知识转移及共享的管理措施 |
4.4.3 隐性知识转移及共享的管理方法 |
5 HS眼科医院知识转移及共享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医院知识转移及共享的配套文化建设 |
5.1.1 医院文化构成 |
5.1.2 构建有利于知识转移及共享的医院文化 |
5.1.3 制度保障 |
5.2 医院知识转移及共享的组织建设 |
5.2.1 现有组织结构的缺陷 |
5.2.2 构建有利的组织结构 |
5.3 医院知识转移及共享的技术支持 |
5.3.1 信息化建设 |
5.3.2 引入管理工具 |
5.3.3 建设医院的知识转移及共享平台 |
5.4 HS医院知识转移及共享的激励支持机制 |
5.4.1 激励机制设计 |
5.4.2 支持制度设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HS眼科医院知识转移及共享的管理工作成熟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5)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概述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科研院所知识管理系统现状研究 |
1.2.1 国外科研院所知识管理系统现状 |
1.2.2 国内科研院所知识管理系统现状及不足 |
1.2.3 国内外科研机构知识管理系统的差异 |
1.3 知识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
1.3.1 知识管理与信息化的关系 |
1.3.2 知识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
1.4 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
1.4.1 知识库 |
1.4.2 知识地图 |
1.4.3 知识多维分类 |
1.4.4 新一代信息技术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5.2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 论文组织结构 |
1.7 本章小结 |
2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现状和需求分析 |
2.1 引言 |
2.2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现状分析 |
2.2.1 科研院所A基本情况、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 |
2.2.2 科研院所A知识生产方式分析 |
2.2.3 科研院所A知识资源类型分析 |
2.2.4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的特点和难点分析 |
2.2.5 科研院所A信息化现状分析 |
2.2.6 基于全生命周期观点的知识管理模式 |
2.3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3.1 科研院所A知识本体及管理制度的需求分析 |
2.3.2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 |
2.4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2.4.1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
2.4.2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面向科研院所A的知识本体体系研究 |
3.1 引言 |
3.2 知识本体的概念及类型 |
3.2.1 知识本体的概念 |
3.2.2 知识本体的类型 |
3.3 科研院所A知识本体体系的构建 |
3.3.1 科研院所知识本体体系构建原则 |
3.3.2 科研院所A知识本体体系的涵盖范围与所涉及的领域 |
3.3.3 科研院所A知识本体体系的分层和分类 |
3.3.4 科研院所A知识本体体系的构建 |
3.3.5 科研院所知识本体体系的评价方法 |
3.4 本体的映射 |
3.4.1 科研院所A的本体映射框架 |
3.4.2 科研院所A的本体映射方法 |
3.5 本体的标准化及支持规则推理 |
3.6 本体库 |
3.7 本章小结 |
4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构建 |
4.1 引言 |
4.2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4.2.1 建设目标、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 |
4.2.2 技术方案设计 |
4.2.3 组织架构设计 |
4.2.4 管理制度体系设计 |
4.3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分层设计 |
4.3.1 基础设施层设计 |
4.3.2 组件层设计 |
4.3.3 功能模块层设计 |
4.3.4 系统集成层设计 |
4.3.5 界面层设计 |
4.4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技术实现 |
4.4.1 ECA-SOA开发平台的优势 |
4.4.2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实现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5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实例及应用 |
5.1 引言 |
5.2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实例 |
5.2.1 项目(申报)立项 |
5.2.2 项目实施 |
5.2.3 项目经费管理 |
5.2.4 项目绩效评价 |
5.2.5 项目结题归档 |
5.3 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策略及实施保障 |
5.3.1 实施策略 |
5.3.2 实施保障 |
5.4 科研院所知识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及应用前景 |
5.4.1 科研院所知识管理系统应用效果 |
5.4.2 科研院所知识管理系统应用前景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1.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6.1.2 论文主要突出的基本思想 |
6.2 研究中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6)知识驱动的产品质量问题解决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论文章节安排 |
1.2.1 研究内容 |
1.2.2 论文结构及研究思路 |
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
2.1 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 |
2.1.1 质量管理的概念 |
2.1.2 质量管理的发展路线 |
2.2 知识与知识管理研究概述 |
2.3 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相关研究 |
2.3.1 质量管理体系对知识的要求 |
2.3.2 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关系研究 |
2.4 智能质量管理 |
2.4.1 宏观层面智能质量管理研究 |
2.4.2 微观层面智能质量管理研究 |
2.5 问题及问题解决的相关研究 |
2.5.1 问题的概念 |
2.5.2 问题解决的研究 |
2.6 现有研究的评价与对本研究的启示 |
2.7 本章小结 |
3 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研究框架 |
3.1 质量问题解决 |
3.1.1 质量问题 |
3.1.2 质量问题解决的六阶段模型 |
3.2 质量问题解决关系分析 |
3.2.1 质量问题解决的系统结构模型 |
3.2.2 质量问题与载体的关系 |
3.2.3 质量问题的因果关系 |
3.2.4 质量问题与解决方案的关系 |
3.3 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理论及应用框架 |
3.3.1 理论框架 |
3.3.2 应用框架 |
3.4 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支撑条件 |
3.5 本章小结 |
4 质量问题与载体的关联知识挖掘 |
4.1 问题提出及研究框架 |
4.1.1 问题提出 |
4.1.2 研究框架 |
4.2 标准失效模式构建 |
4.3 组件-失效模式矩阵挖掘 |
4.3.1 符号和形式化 |
4.3.2 假设和算法 |
4.4 案例研究 |
4.4.1 实验数据 |
4.4.2 失效模式标准化结果 |
4.4.3 组件-失效模式矩阵构建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质量问题的因果关系知识挖掘 |
5.1 问题提出及研究框架 |
5.1.1 问题提出 |
5.1.2 研究框架 |
5.2 问题原因推理流程 |
5.3 因果关系知识表示方法 |
5.3.1 初始因果关系矩阵模型 |
5.3.2 问题类-原因知识及表示 |
5.3.3 问题类-原因类知识及表示 |
5.4 案例研究 |
5.4.1 案例背景 |
5.4.2 问题和原因数据预处理 |
5.4.3 问题和原因聚类结果 |
5.4.4 原因分类结果 |
5.4.5 问题类-原因的可视化 |
5.4.6 问题类-原因类的可视化 |
5.5 本章小结 |
6 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知识挖掘 |
6.1 问题提出及研究框架 |
6.1.1 问题提出 |
6.1.2 研究框架 |
6.2 典型临时措施提取 |
6.2.1 数据准备 |
6.2.2 临时措施文本表示 |
6.2.3 临时措施聚类方法 |
6.3 问题-临时措施知识模型 |
6.4 案例研究 |
6.4.1 实验数据 |
6.4.2 典型临时措施提取结果 |
6.4.3 问题-临时措施关系可视化 |
6.5 本章小结 |
7 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法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
7.1 应用背景 |
7.2 系统整体框架 |
7.3 问题解决知识库设计 |
7.4 系统实施及应用 |
7.4.1 系统实现 |
7.4.2 效果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语义本体的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管理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 |
0.1.1 相关概念 |
0.1.2 研究范畴 |
0.2 研究现状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0.3.1 研究目的 |
0.3.2 研究意义 |
0.4 创新与不足 |
0.4.1 创新之处 |
0.4.2 不足之处 |
1 构建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管理模型的技术基础 |
1.1 语义本体和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管理概述 |
1.1.1 语义本体概述 |
1.1.2 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管理概述 |
1.2 数字档案资源语义本体构建方法 |
1.2.1 数字档案资源语义本体构建语言 |
1.2.2 数字档案资源语义本体构建工具 |
1.2.3 数字档案资源语义本体构建流程 |
1.3 语义本体在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
1.3.1 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转换 |
1.3.2 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知识关联 |
1.3.3 实现数字档案资源本体推理 |
2 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管理流程 |
2.1 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转换与知识单元抽取 |
2.1.1 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转换 |
2.1.2 数字档案资源知识单元抽取 |
2.2 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组织 |
2.2.1 数字档案资源知识表示 |
2.2.2 形成数字档案资源知识本体库 |
2.3 数字档案资源知识应用 |
2.3.1 数字档案资源智能检索 |
2.3.2 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应用 |
3 基于语义本体的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管理模型的构建 |
3.1 数字档案资源知识获取层 |
3.1.1 数字档案资源采集模块 |
3.1.2 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转换模块 |
3.2 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组织层 |
3.2.1 数字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模块 |
3.2.2 数字档案资源语义标注模块 |
3.2.3 数字档案资源本体关联模块 |
3.3 数字档案资源知识应用层 |
3.3.1 数字档案资源语义推理模块 |
3.3.2 数字档案资源智能检索模块 |
3.3.3 数字档案资源知识创新模块 |
4 基于语义本体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管理模型应用实例 |
4.1 评剧资源知识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
4.1.1 评剧资源知识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4.1.2 评剧资源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4.2 实验准备 |
4.2.1 Protégé软件简介 |
4.2.2 评剧资源采集 |
4.3 评剧资源元数据转换及本体构建 |
4.3.1 评剧资源元数据转换 |
4.3.2 评剧资源本体构建 |
4.4 评剧资源语义标注与本体关联 |
4.4.1 评剧资源语义标注 |
4.4.2 评剧资源本体关联 |
4.5 评剧资源的检索与创新 |
4.5.1 评剧资源智能检索 |
4.5.2 评剧资源语义推理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8)基于语义的航空技术标准知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3 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现状 |
1.4.1 标准文献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 |
1.4.2 基于本体的知识建模研究现状 |
1.5 论文内容和组织结构 |
1.5.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5.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2 基于语义的航空技术标准知识管理技术框架 |
2.1 知识管理的发展 |
2.2 航空技术标准知识管理的需求分析 |
2.3 航空技术标准知识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
2.3.1 本体技术 |
2.3.2 OWL |
2.3.3 语义建模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航空技术标准知识关联分析 |
3.1 知识关联的基本概念 |
3.2 航空技术标准知识关联分析 |
3.2.1 显性关联 |
3.2.2 隐性关联 |
3.2.3 航空技术标准知识关联网络描述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本体的航空技术标准知识表达 |
4.1 航空技术标准的归类 |
4.2 航空技术标准全生命周期知识体系模型 |
4.3 基于本体的航空技术标准知识表达 |
4.3.1 知识的描述 |
4.3.2 航空技术标准知识对象及其属性的提取 |
4.3.3 航空技术标准知识对象关联关系的描述 |
4.4 基于多维度本体建立航空技术标准知识表达模型 |
4.4.1 航空技术标准知识多维度类-概念-关系知识表达框架 |
4.4.2 基于本体的航空技术标准多维度知识表达 |
4.5 基于Protégé的航空技术标准知识本体构建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本体的航空技术标准语义标注 |
5.1 基于本体的元数据语义标注 |
5.2 航空技术标准领域知识语义化过程 |
5.3 航空领域知识语义模型的构建 |
5.3.1 航空领域多维度本体解析 |
5.3.2 航空领域知识的语义匹配 |
5.3.3 航空技术标准领域知识语义空间的形成 |
5.4 航空技术标准领域知识集成框架 |
5.5 本章小结 |
6 航空技术标准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 |
6.1 航空技术标准知识库构建 |
6.2 知识的推理与查询 |
6.3 航空技术标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
6.3.1 系统的开发环境 |
6.3.2 航空技术标准知识管理系统架构 |
6.3.3 系统主要功能及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1 磁滞合金热处理知识OWL语言描述举例 |
附录2 航空技术标准知识条目清单 |
(9)医联体背景下知识协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2.1 知识协同的文献综述 |
2.1.1 知识观相关理论概述 |
2.1.2 知识协同概念界定 |
2.1.3 相关概念区分 |
2.1.4 知识协同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
2.1.5 组织间知识协同转化的过程及测量维度 |
2.1.6 医联体内基于主体及业务流程的知识协同模式 |
2.2 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文献综述 |
2.2.1 医疗联合体发展概述 |
2.2.2 医疗联合体研究概述 |
2.2.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研究概述 |
2.3 知识协同与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关系 |
3 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3.1 理论模型 |
3.2 研究假设 |
3.2.1 医联体结构构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的关系 |
3.2.2 知识协同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的关系 |
3.2.3 医联体结构与知识协同的关系 |
3.2.4 假设汇总 |
3.3 问卷设计及修正 |
3.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4.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3.4.2 问卷的回收 |
4 研究假设检验 |
4.1 数据收集与描述 |
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2.1 KMO及 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 |
4.2.2 主成分分析 |
4.3 信度分析 |
4.4 效度分析 |
4.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4.5.1 结构方程的原理及过程 |
4.5.2 SEM模型估计 |
4.5.3 SEM模型拟合检验 |
4.6 研究结果 |
5 组织间知识协同初探 |
5.1 医联体内机构间知识协同活动内容 |
5.2 医联体内机构间知识协同情况 |
6 管理优化策略及研究总结 |
6.1 医联体内知识协同面临的挑战 |
6.1.1 宏观层面 |
6.1.2 中观层面 |
6.1.3 微观层面 |
6.2 管理策略与建议 |
6.2.1 基于优化医联体内医疗业务协同的知识协同管理策略 |
6.2.2 基于提升个体能力的知识协同管理策略 |
6.3 研究总结 |
6.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6.5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医联体背景下知识协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影响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2 医务人员知识协同情况调查 |
附件3 医疗卫生机构知识协同情况调查 |
(10)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以云南省高校硕士研究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难点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1.4.2 难点 |
第二章 网络自主学习与知识管理概述 |
2.1 网络自主学习的概述 |
2.1.1 网络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 |
2.1.2 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 |
2.1.3 网络自主学习的特征 |
2.2 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 |
2.2.1 知识管理基本理论 |
2.2.2 个人知识管理 |
2.3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
2.3.1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要求 |
2.3.2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的要求 |
2.3.3 学业的要求 |
2.3.4 终生学习的要求 |
第三章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现状调查 |
3.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3.1.1 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对象 |
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2.1 基本信息调查分析 |
3.2.2 网络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
3.2.3 个人知识管理现状分析 |
3.2.4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应用现状 |
第四章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现状分析 |
4.1.1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研究生学习行为特征 |
4.1.2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研究生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分析 |
4.1.3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状况分析 |
4.2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4.2.1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2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在网络环境下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应用策略 |
5.1 个人知识管理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实施策略 |
5.1.1 提高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技能 |
5.1.2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有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 |
5.2 提高个人知识管理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
5.2.1 提高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意识 |
5.2.2 学校重视个人知识管理的培养 |
5.3 网络环境下研究生使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建议 |
5.3.1 加强研究生运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意识 |
5.3.2 推广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 |
5.3.3 研究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6.2.1 存在的不足 |
6.2.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知识管理方法研究概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医院业务外包背景下后勤主管的知识优化对策研究[D]. 吴迪. 西南大学, 2020(05)
- [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EPC项目知识管理研究[D]. 张倬友.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3]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D]. 王昀.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4]HS眼科医院知识转移及知识共享策略研究[D]. 徐彦.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5]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构建[D]. 修莹. 浙江大学, 2019
- [6]知识驱动的产品质量问题解决理论与方法研究[D]. 徐照光.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7]基于语义本体的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管理模型研究[D]. 熊华兰. 辽宁大学, 2019(01)
- [8]基于语义的航空技术标准知识管理研究[D]. 刘航.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3)
- [9]医联体背景下知识协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影响研究[D]. 李疆.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以云南省高校硕士研究生为例[D]. 周晓红. 云南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