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基于振动理论的水工结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水工结构工程
作者: 王山山
导师: 任青文
关键词: 振动理论,水工结构,无损检测,曲率模态,动力特性,局部损伤因子
文献来源: 河海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基于结构振动理论,提出了一些适合于水工结构无损检测的技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实验和现场测试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提出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曲率模态应用于刚架结构损伤检测的规律和特点,并与传统位移模态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传统的模态振型对结构损伤没有曲率模态振型敏感,用来判定结构损伤的位置更加困难。曲率模态振型可以有效地确定结构早期损伤的存在、程度和位置。曲率模态振型对结构多个位置同时发生损伤的检测也有很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与传统的模态相比,应变模态和曲率模态在结构的早期损伤检测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局部损伤因子法。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该法的正确性,并将此法应用于在线结构的损伤检测。该法可同时判定结构损伤的存在、程度及位置。实验和现场测试都证明采用这种方法所需测试仪器设备较少,测试方便、经济,适合于结构损伤的现场检测,可以较好地解决实际足尺度结构的质量无损检测问题。在局部损伤因子中已考虑了结构本身非线性的影响和检测系统噪声的影响,提高了水工结构损伤检测的精度。 针对水利工程中典型的水工结构—黄河大堤防渗墙提出了一种计算与介质相互作用水工结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的简化方法。设定周围土介质对防渗墙的影响可采用具有等效刚度的弹簧来代替,决定等效刚度所需要的参数都由现场实测得到。结构边界条件的确定也有现场测试确定。在此基础上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振动理论的无损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防渗墙整体的质量状况,适合于防渗墙质量的大规模普查。 用有限带宽白噪声激励模拟环境激励研究传感器的布置对结构模态参数测试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布置参考点的位置可提高检测精度。使用不同激振源对在线结构动力特性现场测试的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的激振设备可得到不同精度的测试结果。通过优化测试系统的设置可以提高结构损伤检测的精度。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基于振动理论的水工结构无损检测技术一些理论问题研究
2.1 基于振动理论的水工结构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2.1.1 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叠加法
2.1.2 振动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模态模型间的转换
2.1.3 模态参数的测试
2.2 水工结构早期损伤检测理论研究
2.2.1 应变模态分析
2.2.2 曲率模态分析
2.3 用局部损伤因子对水工结构进行无损检测
2.4 与介质相互作用的水工结构损伤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工结构无损检测技术数值计算研究
3.1 水工结构无损检测技术的曲率模态数值计算分析
3.1.1 曲率模态数值分析方法
3.1.2 曲率模态数值分析结果
3.1.3 用曲率模态进行结构多位置损伤检测
3.2 与介质相互作用的水工结构损伤检测数值计算分析
3.2.1 概述
3.2.2 检测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3.2.3 防渗墙的动力特性及变化规律
3.2.4 防渗墙的动力特性及变化规律计算结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工结构无损检测技术实验及现场测试研究
4.1 水工结构早期损伤检测实验研究
4.1.1 概述
4.1.2 模态分析实验
4.1.3 应变及曲率模态实验
4.2 用局部损伤因子对水工结构进行无损检测的实验研究
4.2.1 局部损伤因子对水工结构进行无损检测方法
4.2.2 局部损伤因子对水工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实验结果
4.2.3 局部损伤因子在特殊桩基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4.3 水工结构损伤产生原因的现场测试研究
4.3.1 引言
4.3.2 闸墩间横梁附加动应力
4.3.3 引起尾水平台裂缝原因的确定
4.3.4 结语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高水工结构无损检测精度一些方法研究
5.1 传感器的优化布置研究
5.1.1 概述
5.1.2 论依据
5.1.3 实验方法
5.1.4 实验结果
5.1.5 结论
5.2 振源对测试精度的影响
5.2.1 概述
5.2.2 使用不同激振源码头动力特性现场测试方法
5.2.3 分析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4-25
参考文献
- [1].港航水工结构无损检测新技术研究[D]. 李德春.天津大学2013
- [2].改进的无网格法求解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及其在水工结构分析中的应用[D]. 王峰.大连理工大学2015
- [3].三向预应力多侧墙渡槽结构研究[D]. 王云仓.天津大学2008
- [4].水工结构损伤整体精细识别理论方法研究[D]. 何龙军.天津大学2013
- [5].基于泄流激励的水工结构动力学反问题研究[D]. 张建伟.天津大学2009
- [6].混凝土坝水管尺度级别温度场模拟研究[D]. 左正.清华大学2015
- [7].多相材料及双模量材料布局优化研究[D]. 史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 [8].基于机器学习和模态参数识别理论的水工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研究[D]. 李松辉.天津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水工结构损伤整体精细识别理论方法研究[D]. 何龙军.天津大学2013
- [2].基于机器学习和模态参数识别理论的水工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研究[D]. 李松辉.天津大学2008
- [3].基于泄流激励的水工结构动力学反问题研究[D]. 张建伟.天津大学2009
- [4].混凝土损伤理论在水工结构仿真分析中的应用[D]. 王向东.河海大学2004
- [5].水工结构接触问题的力学模型及其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D]. 张燎军.河海大学2005
- [6].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油管无损检测与缺陷量化技术研究[D]. 杨涛.天津大学2004
- [7].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诊断的振动模态分析方法[D]. 赵亚平.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随机激励下梁桥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 李大军.北京工业大学2005
- [9].工程结构损伤检测的动测法与光纤滑动传感技术研究[D]. 唐天国.四川大学2005
- [10].大型航空复杂形状复合构件自动化超声无损检测研究[D]. 杨辰龙.浙江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