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伊瑟尔的文学本文的“意义空白与未定性”不是某一种具体外在的物质形态,而是作为一种“悬而未决的可联结性”,是形成语境、赋予本文以连贯性、赋予连贯性以意义的唯一途径。由于本文与读者间的交流不对称,意义空白与未定性成为本文与读者间的核心调节因素。作为本文的本体性特征,它赋予读者参与意义构成的权利,引起并导致了读者的建构活动。从伊瑟尔的接受理论来看,本文的意义空白与未定性不仅具有召唤性、开放性与内控性,而且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召唤读者进入本文,引发阅渎活动,而且也给读者提供暗示,引导阅读往一定方向进行,由此保证阅读的有序性与有效性。伊瑟尔认为读者填补“空白”,确定“未定”不是简单的将本文中既定位置内在化,而是在意义空白与未定性的引控下与本文互相作用达到相互转化,从而生成作品意义,展现本文结构与阅读主体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本文的意义空白与未定性理论是伊瑟尔全部阅读理论的基石。本论文以本文意义空白与未定性为基点,对由此引发的阅读活动中本文、读者的特点及其运做机制进行详细阐述,从而对伊瑟尔的本文的意义空白与未定性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系统探讨。本论文分三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意义空白与未定性理论的形成的文论和社会背景,它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现象学思想、现代阐释学、格式塔心理学和俄国形式主义,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对伊瑟尔有着直接的启发。第二章具体论述伊瑟尔的本文的意义空白与未定性理论:第一节阐述了伊瑟尔阅读理论中的本文与读者的现象学涵义。第二节则首先考察了意义空白与未定性出现在本文中的必然性,然后阐述本文意义空白与未定性的内涵、艺术形式及功能;接着分析读者对本文的阅读过程,其中尤其强调读者与本文的意义空白与未定性的互相建构关系;最后论述了想象在读者参与“空白”阅读中的重要性及伊瑟尔对这一理论的完善;第三章论述该理论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伊瑟尔的本文的意义空白与未定性理论是他的阅读审美反应理论的基础构件,对具体的阅读实践、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该理论,在微观层面上完善了接受美学理论体系,实现了文学研究重点由本文向读者的转移,为后世的文学作品“空白”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方法论上对20世纪后半期的文学理论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