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今,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显然不可忽视。当今的中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都是唯我独尊的,在入学后,必然要面对人际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便不免会有磨擦与矛盾,此时,有关宽恕的认知教育便成了道德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本研究在通过访谈这一实证研究方法,尝试着以关注和促进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和宽恕发展,利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和Enright的宽恕阶段理论为研究工具,探索我国当今儿童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和宽恕发展规律以及儿童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阶段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相吻合,即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递增,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也有个别被试出现阶段四甚至阶段五的特征,但是,由于教育、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儿童青少年超过或落后于柯尔伯格“阶段模型”中相应年龄所对应的阶段。其中,小学四年级是道德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2、儿童青少年的宽恕阶段与Enright的“六阶段模型”前三阶段相吻合,即“报复性宽恕”,“归还或补偿性宽恕”和“期待性宽恕”,且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也有部分被试出现阶段四即“社会和谐性宽恕”的特征。小学四年级与初中二年级是宽恕发展的一个关键期。3、儿童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道德认知水平越高,他的宽恕水平也就越高,并且二者都存在着一定的男女性别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前言第1章 研究综述1 研究背景1.1 柯尔伯格道德观形成的历史背景1.2 宽恕的研究背景2 研究意义2.1 理论意义2.2 实际意义3 概念界定3.1 道德认知3.2 宽恕4 研究现状4.1 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现状4.2 宽恕与宽恕发展水平的研究现状4.3 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现状5 研究趋势6 研究方法6.1 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6.2 宽恕的研究方法第2章 研究思路、目标与研究假设1 研究的总体思路2 研究目标3 研究假设第3章 研究设计1 研究一:编制访谈问题1.1 研究目的1.2 研究材料1.3 研究步骤1.4 研究结果1.5 讨论1.6 小结2 研究二: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阶段特点与比较2.1 研究目的2.2 研究方法2.3 研究步骤2.4 统计方法2.5 结果分析2.6 讨论2.7 小结第4章 总讨论与结论1 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和宽恕发展的特征1.1 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特征1.2 儿童青少年宽恕发展的特征1.3 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的特征的比较2 儿童青少年对宽恕概念的理解2.1 从不原谅(生气)到原谅的心理过程与经历时间2.2 原谅别人的理由2.3 对宽恕内涵的解释3 本研究结果对道德与宽恕教育的启示3.1 道德认知教育的几种有效方法3.2 宽恕教育: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4 本研究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问题5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1附录2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儿童青少年论文; 道德认知论文; 宽恕论文; 发展水平论文; 比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