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兼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 秦美珠
导师: 孙承叔
关键词: 女性解放,资本统治,感性原则,人的全面发展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尽管马克思没有一部关于女性问题的专著,但马克思关于女性解放的思想散见于他的文章各处。认真解读马克思的著作,发现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的意义不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政治纲领与政治策略,而在于它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总体目标与总体思路;马克思女性解放思想的意义不仅仅展现在政治层面,更是展现在具有恒久意义的哲学层面。对马克思女性解放思想的探讨是对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的探讨。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哲学层面探讨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以感性原则为出发点与归宿,在异化世界与人类世界辩证关系的框架中,揭示女性解放的必要性、条件及意义。 本文从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与分工理论出发,揭示女性问题产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紧密相联,它们对人类生存的作用在时间的推进中不断变化。随着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以及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的变更,随着私有财产制度和国家的出现,物质资料生产占支配地位、人类自身生产退居次要地位,人类最初的自然分工发展为真正的分工,产生了女性的不平等地位。工业革命后,资本统治使得女性问题成为引人注目的现代问题。 马克思从阐释资本统治的双重作用入手,揭示了女性解放的前提与不足。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女性获得经济、政治、法律方面的平等权利提供了前提,为女性的政治解放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资本原则与理性原则使得人的感性生命分离出去,造成人的物化与客体化,造成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从个人层面上理性对感性的压制,这就是当代人的命运,更是当代女性的命运。在资本统治的前提下,女性解放的事业不可能取得很大的进展。 女性的真正解放必须通过社会变革,废除资本统治,确立感性原则。感性原则是女性解放的真谛,它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感性原则是作为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式和能动的原则”,是对人的生命的肯定与尊重;感性原则同时又是现实的行动,以感性的世界作为对象,以感性的活动占有外部世界,实际地改变现有的世界。感性原则在不断地消灭现存状况的过程中张扬着人类的理想——共产主义。 本文通过认真解读马克思的原著,澄清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误读,揭示马克思女性解放思想的当代意义。
论文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女性问题的产生
1.1 两种生产理论:女性问题产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1.2 两种生产的不平衡与女性问题
1.3 历史的误读: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理论
第二章 分工、等级与女性地位
2.1 分工、所有制与家庭奴隶制
2.1.1 自然分工向社会分工的转变
2.1.2 分工、阶级关系
2.1.3 分工、不平等关系
2.2 性别分工:男性对女性的统治
2.2.1 生物学依据
2.2.2 理性依据
2.2.3 资本主义的功能与男性的需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关于性别分工
第三章 异化、资本与女性解放
3.1 异化与资本统治
3.1.1 异化劳动:人的感性生命被分离出去
3.1.2 异化的性别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关于异化
3.1.3 资本统治:抹杀一切个性
3.2 资本与女性劳动的边缘化
3.2.1 资本统治对家庭的影响
3.2.2 女性劳动的边缘化
3.3 理性原则:资本统治的意识形态基础
第四章 政治解放与女性解放
4.1 女性政治解放的历程
4.1.1 西方女性解放的目标诉求
4.1.2 女性主义社会平等观的困境
4.2 政治解放:女性解放的前提
4.3 政治解放:女性解放的不足
第五章 女性解放与共产主义
5.1 女性特征与女性原则
5.1.1 马尔库塞:解放爱欲,倡导女性价值
5.1.2 西美尔:女性文化运动是新的贵族统治诉求
5.1.3 女性主义:高扬女性文化
5.2 感性活动与感性原则
5.2.1 费尔巴哈:高卢-日耳曼原则
5.2.2 感性、感性活动、感性原则
5.3 人的全面发展:感性原则的高扬
5.4 女性解放与共产主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梳理·观点评析·殊异甄析[D]. 程铭莉.吉林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南希·哈索克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D]. 鹿锦秋.山东大学2014
- [2].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研究[D]. 杨凤.中山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