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7年3月—10月中旬,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定点观察法、GPS定位、样方法、因子测定法等野外调查方法和T检验、主成分分析、logistic回归等内业处理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扎龙湿地丹顶鹤营巢地、巢址选择、领域面积、觅食地生境选择及集群地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繁殖前期,丹顶鹤营巢地主要选择芦苇沼泽中(100%),植被密度、水深及苇丛距离对巢址生境选择为主要限制性因子,这与其食物因素、隐蔽条件和水因素有关。野生与散养丹顶鹤营巢选择时,巢深、巢下水深、巢周围水深及距苇丛距离有明显差异;巢址生境选择时,植被密度、水深及人为干扰因子有明显差异外,其它基本上无差别,这都跟散养丹顶鹤离人群较近有关。野生丹顶鹤领域面积为0.689±0.106km~2,散养丹顶鹤领域面积为0.343±0.240km~2,生境斑块化和破碎化导致领域面积急剧减少。整个繁殖期,丹顶鹤觅食生境选择具有特异性和随机性。繁殖前期时,水深、苇丛高度及人为干扰为主成分中前三个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76.371%。繁殖中期与繁殖前期无区别。繁殖后期时,植被密度、植被盖度、水深及人为干扰距离主成分分析时系数较大,累积贡献率达到73.534%,这与雏鹤身体因素、生长发育、躲避天敌等因素有关。集群期时,丹顶鹤觅食生境主要选择干涸的草甸,水深平均小于7cm,由于幼鹤的长大,隐蔽条件及人为活动因素已不是重要因子,要求不严。通过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生境选择指数显示,营巢生境和觅食生境有下降的趋势。导致这一原因主要是芦苇收割严重,生境退化、人为干扰频繁。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课题背景(或引言)1.1.1 我国古代的丹顶鹤历史记载1.1.2 丹顶鹤分布及数量调查研究1.1.3 丹顶鹤繁殖生态学研究1.1.4 丹顶鹤的越冬生态学研究1.1.5 丹顶鹤迁徙与环志研究1.1.6 丹顶鹤分子生物学研究1.1.7 丹顶鹤人工驯养与繁殖1.1.8 丹顶鹤生理生化及疾病防治研究1.1.9 鸟类栖息地研究概况1.21.2.0 生境变化对丹顶鹤栖息的研究1.2.1 无线电遥测在鸟类学上的应用1.3 本论文研究意义2 研究区概况2.1 研究区自然条件2.2 研究区动植物资源3 研究方法3.1 研究时间3.2 研究方法3.2.1 丹顶鹤捕捉3.2.2 无线电遥测设备3.2.3 三角定位原理3.2.4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3.2.5 生态因子定义及分类3.2.6 栖息地生境的划分3.2.7 生境因子调查3.3 内业数据处理3.3.1 丹顶鹤巢址选择和觅食生境选择分析3.3.2 丹顶鹤领域面积的计算3.3.3 适宜巢址选择生境分析3.3.4 丹顶鹤觅食生境喜好生境分析4 结果与分析4.1 丹顶鹤无线电跟踪4.2 春季丹顶鹤巢址生境因子选择4.2.1 春季丹顶鹤巢址选择性分析4.3 丹顶鹤繁殖前期觅食地生境因子选择4.3.1 丹顶鹤繁殖前期觅食生境的主成份分析4.4 野生丹顶鹤与散养丹顶鹤巢址选择性的对比分析4.4.1 野生丹顶鹤与散养丹顶鹤巢的比较4.4.2 野生丹顶鹤与散养丹顶鹤巢址生境选择4.5 丹顶鹤繁殖前期领域面积比较4.5.1 丹顶鹤育雏期领域面积4.6 丹顶鹤繁殖中期觅食地生境因子选择4.7 丹顶鹤繁殖后期觅食地的生境因子选择4.7.1 丹顶鹤繁殖后期觅食地生境因子分析4.8 丹顶鹤秋季集群期觅食地生境选择4.8.1 丹顶鹤秋季集群期的觅食地生境对比分析4.9 丹顶鹤栖息地生境评价4.9.1 丹顶鹤巢址生境评价4.9.2 丹顶鹤不同时期对觅食生境选择因子喜好程度5 讨论5.1 丹顶鹤巢址选择5.2 野生与散养丹顶鹤巢址选择的比较5.3 丹顶鹤繁殖前期的领域比较5.4 丹顶鹤觅食地生境选择分析5.5 丹顶鹤巢址适宜生境评价5.6 丹顶鹤觅食生境评价6 结论7 保护建议7.1 合理控制扎龙湿地生态水位量7.2 改变“剃光头”式的芦苇收割方法7.3 加强控制保护区内捕鱼量7.4 减少保护区内人为活动频繁程度7.5 减少保护内生境破碎化程度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扎龙湿地论文; 丹顶鹤论文; 栖息地利用论文;
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栖息地利用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