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磷菌论文-韩丽珍,林佳静,郑欢,邓兆辉

溶磷菌论文-韩丽珍,林佳静,郑欢,邓兆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磷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溶磷菌,抗逆性,促生特征,种子萌发

溶磷菌论文文献综述

韩丽珍,林佳静,郑欢,邓兆辉[1](2019)在《一株溶磷菌的抗逆促生特性及对种子萌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株经分子鉴定的溶磷菌进行溶磷能力的动态测定,分析其对酸碱、热及盐的抗性,在盐胁迫下的溶磷性,以及分泌ACC脱氨酶的能力,并评价该菌株对辣椒和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HGD 12菌株是一株有较强溶磷能力的芽孢杆菌属细菌菌株,可溶磷含量达248.04μg·mL~(-1);该菌株在20~45℃、pH值为5.0~11.0及1%~10%盐浓度下均可生长,且在7%盐浓度下的溶磷量仍为60.65 μg·mL~(-1);分泌ACC脱氨酶活性为0.27 μmol·(mg·h)~(-1)。浸种结果显示,HGD 12菌株可以显着提高辣椒和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及促进幼苗的生长,尤其对根长的增长影响显着,辣椒和花生的根长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18.40%和56.73%,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拌种剂的研制及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提供了优良菌株。(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10期)

刘玉凤,马丽娟,张婷婷,马磊[2](2019)在《红花根际溶磷菌的筛选与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中的溶磷菌可增加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性,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利用溶磷圈法,从红花根际土壤中,初步筛选出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菌株RC01,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葡萄糖为碳源、(NH_4)_2SO_4为氮源,在30℃、0.3 g/L NaCl条件下,该菌的溶磷效果较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0 g/L葡萄糖、0.5 g/L (NH_4)_2SO_4、30℃、0.35 g/L NaCl时,溶磷量最大。RC01经过16S rRNA测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良好的溶磷菌特性,可为促进红花生长的相关微生物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许昌超,郑富海,李铤,叶少萍,张俊涛[3](2019)在《土壤中一株溶磷菌的筛选和溶磷能力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以Ca_3(PO_4)_(2 )为难溶态磷酸盐,从红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强溶磷能力的溶磷真菌,简称M1,遗传学分析表明该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M1在含Ca_3(PO_4)_2、磷矿粉以及AlPO_4的液体培养基中溶磷峰值分别为75.4, 82.4, 138.3 mg·L~(-1),存在一定的偏好性; M1液体培养基的pH和溶磷能力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M1的溶磷能力受碳源种类影响较大,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时的溶磷能力是以葡萄糖和果糖为碳源时的2~3倍,以淀粉和纤维素为碳源时的溶磷能力最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发现发酵液中包含乳酸、乙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其中柠檬酸的含量和溶磷能力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呈玉,温芳悦,萧龙珍,崔俊涛,赵成爱[4](2019)在《溶磷菌剂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及其促生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效玉米根际溶磷菌Bucillus aryabhattai XF1和Bucillus megaterium XS2为功能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溶磷微生物菌剂(XSF)的发酵工艺条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菌剂中的功能菌株在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并进行田间试验验证其对玉米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溶磷微生物菌剂的最佳固体发酵基质为玉米粉10%,豆粕5%,秸秆粉85%;最佳固体发酵工艺为培养温度30℃,初始含水量55%,初始发酵pH 7;最佳接种量为107cfu/g。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培养4 d活菌数最多,达2. 56×1010cfu/g。XSF菌剂的功能菌株能在根际土壤中定殖,并对玉米根系发育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在正常施肥基础上,减施35%的化学磷肥,以溶磷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学磷肥,通过拌种施用能够显着提高玉米的株高和茎粗等生物学性状,产量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水平相当。开发和应用以溶磷菌为功能菌种的生物缓释磷肥,是部分替代化学磷肥的较为理想的选择,生物缓释磷肥是"环境友好型"微生物肥料。(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薛应钰,叶巍,杨树,李培,徐秉良[5](2019)在《一株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促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为微生物磷肥开发提供高效菌种资源,采用平板分离法从荒漠绿洲过渡带白刺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出一株溶磷能力强的真菌P-1407,对其溶磷特性、产酸特性和耐盐碱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条件下培养10 d,菌株P-1407对Ca_3(PO_4)_2表现出高效的溶解能力,最大溶磷量为557μg·mL~(-1);其溶磷量和pH值变化呈显着负相关,溶磷过程中分泌的有机酸种类主要为葡萄糖酸、草酸及甲酸;在高浓度NaCl和较高的pH值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溶磷能力;结合培养性状、显微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P-1407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盆栽试验表明,P-1407菌株对番茄的促生作用较对照显着提高,番茄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53%,番茄植株的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了109.27%、78.41%、82.95%、121.69%、94.74%和64.71%。因此,P-1407是一株展现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效溶磷菌种,有望为土壤的改良和生物菌肥的开发提供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蔡红丹,王碧盈,肖翠红,刘振华,刘昕旸[6](2019)在《解磷、溶磷菌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解磷、溶磷菌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以龙粳22号水稻种子,解磷菌P_1、P_2,溶磷菌P_3、P_4为材料,通过将不同菌株的发酵液随机组合,制成不同混合菌剂。采用培养皿滤纸培养法,每次喷洒2mL的不同菌剂,以清水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培养2~3d及5~6d的各组水稻种子芽长和根长的变化,研究不同解磷、溶磷菌株及不同菌株之间混合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单菌制备的菌剂中解磷菌P_2和溶磷菌P_4对芽的促生长效果最佳,解磷菌P_2对根的促生长效果最佳;不同混合菌剂中P_2P_4对芽的促生长效果最佳,P_1P_3对根的促生长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邓小军,颜权,李海星,韩华,李武应[7](2019)在《广西红壤区林木根际溶磷菌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速生丰产林多为人工纯林,生态系统薄弱,林地产出多,施用大量的化肥,造成林地生态环境恶化,速效磷已成为南方红壤区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了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南方林木对土壤磷素的利用率,开发林木微生物肥料,利用以磷酸钙为磷源的难溶性无机盐培养基从南方不同红壤区林木根际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42株溶磷菌,获得其中6株高效菌株探讨其溶磷机理,并用测序技术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所筛选得到的6株D/d值大于1.2的菌株在液体发酵条件下均有明显的溶磷能力, L205菌株溶磷量最大达到203.04 mg·L~(-1)。各菌株在发酵过程中pH值不断降低,从6.50~6.78降低到3.13~4.12,与其溶磷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16 S r DNA序列测序确定L205的系统发育地位,发现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L205菌株具有很好的溶无机磷效果,在南方林业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同时也为南方速生丰产林的减肥增效扩宽了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佳怡,陈紫茵,陈敏威,徐迎傲,胡品[8](2019)在《耐盐碱溶磷菌的特性及对大棚植物的促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盐碱地面积大且分布较广,土壤磷利用率低。耐盐碱溶磷菌可将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成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从而提高土壤供磷水平,可有效解决盐碱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低的问题,同时减少施用磷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文中对耐盐碱溶磷菌的筛选方法、溶磷机理、溶磷能力测定、以及对植物的促生效果和促生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根据目前耐盐碱溶磷菌利用效率低的现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污染防治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石云雷[9](2019)在《内切葡聚糖酶产生菌和溶磷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微生物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推动者,对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维护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应用宏基因组测序探测方法,筛查、收集不同环境细菌资源的基因信息,根据细菌纯培养物的酶学特性,筛选收集特定环境的生态功能菌株,为微生物资源的高质量应用提供新思路,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工作为基础,主要开展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和碱性磷酸酶基因筛查,内切葡聚糖酶产生菌和溶磷菌的筛选,以及功能菌株的分类学研究,以期收集到一批功能基因信息和优良的菌株资源。1)应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从纤维素相对丰富的环境中检测到分属于23种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类型的220个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其中的优势基因是糖苷水解酶家族GH5和GH9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丰度分别为1.14E-02%和4.6E-03%。宏基因序列信息在数据库中对照检索显示,糖苷水解酶家族GH5和GH9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分别来源于细菌域的6门-12纲-17目-30属和6门-10纲-10目-9属。采用以CMC-Na为唯一 C源的平板筛选法,从410株细菌纯培养物中筛选得到内切葡聚糖酶产生菌113株,隶属于3门-13目-28属。其中,菌株CPCC 204705T 与其最近缘菌Cellulomonas oligotrophioa JCM 17534T 的 16S rRNA 基因相似性较低(98.54%),提示其可能是Cellulomonas属的一个新物种。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菌株CPCC 204705T基因组中含有糖苷水解酶家族GH5、GH6和GH9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2)通过宏基因组序列分析手段从富营养化水库底泥环境样品中检测到69个碱性磷酸酶基因,分属于碱性磷酸酶D基因和碱性磷酸酶A基因,它们检测环境中的丰度分别为3.58E-03%和2.58E-03%;碱性磷酸酶D基因主要来源于细菌域的7门-10纲-14目-15属的菌株;碱性磷酸酶A基因主要来源于细菌域的4门-8纲-10目-8属。采用鸡蛋黄平板法(初筛)和有机磷液体筛选法(复筛),从583株细菌纯培养物中,筛选得到归属于3门-4纲-8目-15属的53株溶磷菌。其中,菌株CPCC 204705T具有良好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从其全基因序列中检测到了 phoA基因。3)应用多相分类学手段对兼具内切葡聚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菌株CPCC 204705T进行了系统分类学研究,确定菌株CPCC 204705T为Cellulomonas属的一个新种,根据菌株的来源环境,将其命名为土居纤维单胞菌新种Cellulomonas telluris sp.nov.。(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6-01)

邓征,沈丽娟,饶筱,张晶晶,何茜[10](2019)在《辣木根际土壤溶磷菌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磷是限制辣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酸性土壤严重缺磷的华南地区,施用溶磷菌能提高土壤中难溶态磷的有效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减少环境污染。【方法】以辣木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离溶磷细菌并通过透明圈法筛选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初步筛选有解磷能力的菌株。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16SrDNA高通量测序进一步鉴定优势溶磷菌。【结果】初步筛选到19株具有解有机磷和10株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对卵磷脂和磷酸钙的最大溶磷量分别为26.95、13.48 mg/L, 溶磷量与pH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着。进一步筛选了优势有机和无机溶磷菌菌株各2株,分别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此外,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的辣木根际土壤微生物溶磷菌主要为类芽孢杆菌属、贪铜菌属、杆菌属、细杆菌属、根瘤菌属、根瘤菌等,其中芽孢杆菌属的丰度最高。【结论】分离筛选的优势溶磷菌可用于溶磷菌肥的开发和应用,为改善辣木根系环境和提高生产力提供菌株资源。(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溶磷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壤中的溶磷菌可增加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性,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利用溶磷圈法,从红花根际土壤中,初步筛选出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菌株RC01,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葡萄糖为碳源、(NH_4)_2SO_4为氮源,在30℃、0.3 g/L NaCl条件下,该菌的溶磷效果较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0 g/L葡萄糖、0.5 g/L (NH_4)_2SO_4、30℃、0.35 g/L NaCl时,溶磷量最大。RC01经过16S rRNA测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良好的溶磷菌特性,可为促进红花生长的相关微生物研究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磷菌论文参考文献

[1].韩丽珍,林佳静,郑欢,邓兆辉.一株溶磷菌的抗逆促生特性及对种子萌发的研究[J].种子.2019

[2].刘玉凤,马丽娟,张婷婷,马磊.红花根际溶磷菌的筛选与培养条件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许昌超,郑富海,李铤,叶少萍,张俊涛.土壤中一株溶磷菌的筛选和溶磷能力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王呈玉,温芳悦,萧龙珍,崔俊涛,赵成爱.溶磷菌剂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及其促生效果[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

[5].薛应钰,叶巍,杨树,李培,徐秉良.一株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促生作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

[6].蔡红丹,王碧盈,肖翠红,刘振华,刘昕旸.解磷、溶磷菌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7].邓小军,颜权,李海星,韩华,李武应.广西红壤区林木根际溶磷菌的筛选与鉴定[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8].陈佳怡,陈紫茵,陈敏威,徐迎傲,胡品.耐盐碱溶磷菌的特性及对大棚植物的促生作用[J].污染防治技术.2019

[9].石云雷.内切葡聚糖酶产生菌和溶磷菌多样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10].邓征,沈丽娟,饶筱,张晶晶,何茜.辣木根际土壤溶磷菌的筛选与鉴定[J].广东农业科学.2019

标签:;  ;  ;  ;  

溶磷菌论文-韩丽珍,林佳静,郑欢,邓兆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