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溯及力从轻原则的重构

论刑法溯及力从轻原则的重构

论文摘要

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但“从轻”只适用于已生效判决,刑法第12条第2款规定:“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维护法院判决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稳定性。但本文却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本文认为应重构溯及力从轻原则,选择溯及主义模式代替我国现有的禁止主义模式,使新法除罪化、弱罚化规定能适用于已生效判决。文章共分四部分,一至三部分是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论证溯及主义适用的必要性,文章第四部分是对我国适用溯及主义在制度上的一些设想。理论论证方面,本文与传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角度不同,提出这是一个横跨实体法学和诉讼法学的问题,单纯只从某一方面着手研究是不够的,必须实体程序兼顾。文章首先从刑法学的角度,选择从罪刑法定主义、刑法三大价值目标、刑罚目的三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论证:提出溯及主义是对罪刑法定主义人权保障精神的坚持和贯彻;溯及主义更能反应出人道、谦抑和公平三大刑法价值目标;从反面指出新旧刑法之间落差刑的执行并无助于刑罚目的--报应和预防的实现。其次,也是文章理论上的创新所在——通过对传统刑事既判力适用原则的重新解释,从诉讼法的角度,对“从轻”适用于已生效判决作出正面的回应。文章认为传统观点对溯及主义的误解是由于没有分清既判力绝对主义在溯及力适用与再审程序启动这两个问题上的异同:针对具体问题时形式上的不同和对人权、效率价值追求的实质上的相同。最后得出结论:溯及主义与刑事既判力在价值追求上是有一致性的。文章第三部分是从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方面进行论证。从新旧刑法对比,落差刑的存在,刑罚轻缓化的全球背景,以及对世界现行溯及原则国家相关规定的介绍等方面对论题进行阐述。尤其是在刑罚轻缓化的问题上,本文提出刑罚轻缓化既是溯及主义建立的必要客观因素,又是溯及主义得以建立的载体——刑罚轻缓化背景下刑法的修改,将导致更多新落差刑出现,同时溯及主义本身也是刑罚轻缓化制度改进的一部分。文章第四部分是关于我国适用溯及主义的设想。先指出溯及主义的适用伴随刑罚轻缓化进程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目前可以实现的是在实际执行中通过对现有制度的利用、变通实现溯及主义,并指出在溯及力和既判力的几种相关模式中,折中模式最适合我国现状。同时文章对溯及原则进行了一些制度方面的简单设计:专针对落差刑问题的特殊减刑制度;有效利用现有赦免制度来帮助实行;对溯及原则适用中的相关限制——建立申请制度和期限制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刑法学角度的学理探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分析
  • 一、刑法溯及力概念的重新定义
  • 二、我国学界对这一问题适用术语的探讨
  • 第二节 罪刑法定主义的原旨
  • 一、禁止事后法原则的历史演变——以保障人权精神为精髓
  • 二、溯及主义更有利于罪刑法定主义保障人权原旨的实现
  • 第三节 刑法三大价值目标的遵从
  • 第四节 刑罚二元目的的实现
  • 一、刑罚目的的基本理论
  • 二、溯及主义更有利于刑罚惩罚与预防二元目的的实现
  • 第二章 刑法溯及力原则中的诉讼法思考
  • 第一节 刑事既判力的基础理论
  • 一、既判力的概念和产生根据
  • 二、刑事既判力的价值体系及其演变
  • 第二节 刑事既判力原则的理论划分
  • 一、刑事既判力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 二、既判力原则划分的革新——再审相对主义与溯及力相对主义
  • 第三节 溯及力相对主义的价值分析
  • 一、溯及力相对主义对人权和效率的兼顾
  • 二、溯及力相对主义对秩序价值的兼顾与妥协
  • 第三章 立法与司法实践的需要
  • 第一节 我国新旧刑法修订对比情况
  • 第二节 对未来的展望——刑罚轻缓化趋势的需要
  • 一、刑罚轻缓化的概念
  • 二、刑罚轻缓化与溯及主义的关系
  • 三、刑罚轻缓化的现实趋势
  • 四、死刑轻缓化中溯及主义的特殊作用
  • 第三节 现行溯及主义国家和地区规定的比较研究
  • 一、世界各相关主义国家和地区刑事既判力规定列举
  • 二、现今世界各国模式的分析
  • 第四章 溯及主义相关制度的建构
  • 第一节 我国溯及主义的模式选择
  • 第二节 我国溯及主义模式的设计
  • 一、特殊减刑模式
  • 二、针对落差刑的特殊赦免模式
  • 三、其他相关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刑法溯及力规范演化辨考[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6(02)
    • [2].民事诉讼法溯及力问题探讨[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抵销溯及力质疑[J]. 环球法律评论 2019(02)
    • [4].论国家监察法溯及力之明确[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9(01)
    • [5].宪法的溯及力论纲[J]. 法学杂志 2012(06)
    • [6].如何理解《条例》的溯及力问题[J]. 中国监察 2009(12)
    • [7].教师申诉处理中法的溯及力问题探讨[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 [8].中国刑法溯及力法条表达新论[J]. 东方法学 2014(04)
    • [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溯及力认定[J]. 人民司法 2012(02)
    • [10].刑法溯及力规范之理论基础与体系性功能[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0(06)
    • [11].判例法的“溯及力困境”及其制度性克服[J]. 北方法学 2011(05)
    • [12].公开“历史”信息与法不溯及既往──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溯及力问题[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04)
    • [13].略论刑法溯及力与既判力的关系[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 [14].以案说法:婚姻法再次解释的溯及力之省思[J]. 河北法学 2013(03)
    • [15].刑法溯及力若干问题刍议[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02)
    • [16].刑法溯及力应全面坚持从旧兼从轻原则[J]. 东方法学 2019(04)
    • [17].对刑法溯及力及新《刑法》第12条之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0(35)
    • [18].论法的溯及力的若干问题——关于法律不溯及既往的争议、实践、反思与主张[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 [19].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解决途径探究[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2(07)
    • [20].浅谈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的溯及力问题[J]. 中国检验检疫 2009(05)
    • [21].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之犯罪状态探析——对《刑法修正案(九)》“收买”一律入刑之刑法溯及力思考[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5(06)
    • [22].量刑幅度变更后追诉时效溯及力问题研究[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5(02)
    • [23].论刑法的溯及力[J]. 法制博览 2019(11)
    • [24].一桩28年前的成人过继案[J]. 农家女 2010(08)
    • [25].刑法修正案(八)的溯及力探析[J]. 人民司法 2012(17)
    • [26].合同解除前的债权债务有溯及力[J]. 人民司法 2015(18)
    • [27].刍议刑法解释的溯及力问题[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8)
    • [28].刑事指导性案例溯及力问题研究——以美国刑事判例溯及既往问题的奥德赛之旅为借鉴[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9].修改后的《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法检目录》的溯及力及适用原则[J]. 中国检验检疫 2014(02)
    • [30].论美国税法溯及力的司法审查规则——以联邦最高法院对溯及性税收立法的审查为基础[J]. 税务研究 2019(01)

    标签:;  ;  ;  ;  ;  ;  ;  ;  

    论刑法溯及力从轻原则的重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